当代中国离婚率趋高的宏微观因素分析

时间:2022-08-22 07:48:32

当代中国离婚率趋高的宏微观因素分析

摘 要:根据近年来我国离婚率的相关统计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本文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分析了我国当代离婚率的影响因素。总结了我国离婚现象的特点,提出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对未来研究离婚问题的新视角。

关键词:离婚率;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2

人们常说世界上没有单独的个体,只有破碎的婚姻。在大多数国家婚姻是大家认同的制度。但是很多研究表明当今的夫妻的婚姻幸福度远不如多年前的夫妻,婚姻冲突日趋突出,离婚率也不断上升。和谐的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美满的婚姻使人幸福快乐,破裂的婚姻不益于当事人的身心健康,严重者会导致精神疾病,在婚姻破裂的家庭里,由于家庭缺乏和谐和爱,对孩子身心健康不利,易形成抑郁的性格,还有部分导致犯罪行为。国外学者Mohammad H. Asoodeh为了探讨成功婚姻特点,抽取300对夫妻,样本来自不同公司的员工和学生的家长,研究结果显示,成功婚姻的夫妻间相互信任、征求对方意见、坦诚相待、信仰上帝、共同做决定、相互承诺、拥有和睦的关系。Beth A. Jerskey提出虽然很多假说表明为什么个体会离婚,但是婚姻成功或失败的决定因素还是未知的,所以抽取6225对夫妇做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的婚姻状态是完全是由个人独特基因和环境因素影响的。我国这方面全面研究并不多,大多从宏观方面综述,微观实证研究较少。本文就从宏微观方面探讨此问题。

一、中国离婚现象特点

(一)离婚率持续稳步上升,离结婚比例越来越大。我国离婚总对数从1979年的31.9万对上升到2005年的178.5万对,26年里增加了146.6万对,平均每年增长5.6%。

(二)离婚率及其增长情况城乡分布不平衡,城市高于农村。1997年全国结离婚比率为13%左右,而北京、上海等市均在25%左右,已超过日本。2002年全国粗离婚率是0.9‰,而北京市达到6.82‰。

(三)在离婚中女性提出离婚的居多,其中以知识女性最多。从这点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妇女依附力降低,独立性的提高。

(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离婚率显著高于汉族聚居地区。中国离婚率最高的地方是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由于维吾尔族男女普遍早婚,盛行父母包办婚姻,导致婚姻缺乏感情基础,再加上年龄过小,对婚姻的义务和权力懵懂,再婚成本低,导致维吾尔族等地区离婚率高的现象。

(五)东北三省离婚率偏高。东北三省离婚率偏高的原因,一是城市化程度高女性受教育程度高;二是少数民族人口比例高,人口流动性大。

(六)婚龄6-8年离婚率最高。北京市海淀法院通过对2009年离婚案件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婚龄在6-8年离婚率最高。

二、离婚率的影响因素

(一)宏观影响因素

1、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化、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地区,离婚率相对就会提高。城市化的加速导致人口流动快,个体的婚姻资源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变化,从而破坏原有的婚姻关系平衡性。

2、婚姻观念的改变。当代中国传统婚姻观念淡化,婚姻自由度高,包括择偶自由度和离婚自由度。婚姻目的不再是娶妻生子、传宗接代,更注重双方的情投意合和感情的融合,比起从前“高稳定低质量”的婚姻,现代人更注重婚姻质量。同样,对于离婚问题上,更强调个人意愿,较少考虑家庭、子女。

3、法律体制的变化。新婚姻法的颁布引起了一时的争论热潮,导致婚姻当中资源较多的一方离婚成本降低,减少了以往离婚分割财产带来的顾虑,从而提高离婚自由度。

4、女性收入的增加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经济的独立导致对男性的依赖性大大降低,独立意识增强,不再是传统逆来顺受的家庭主妇,新时代女性对家庭冲突容忍度降低,从而导致冲突和离异增加。

5、婚姻替代资源增加,人口流动增强。女性择偶遵循梯度选择,导致高层次剩女的增加,高层次已婚男性替代对象增加,加之工作稳定性低,夫妻两地分居多,夫妻吸引力下降,导致婚外恋的增加,夫妻信任危机频发,从而破坏婚姻的稳定性,增加离异的可能性。

(二)微观影响因素

在同样的宏观条件下,为什么有些夫妻幸福美满,有些夫妻却婚姻破裂呢?如果找到导致婚姻破裂的原因,提高婚姻质量,减少冲突,那么今后就会大大降低婚姻破裂的人群,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离婚率。

1、人格特质。人格是个体在对人对己以及一切环境事物适应时显现的异于别人的性格。这一特质成为影响婚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家庭生活与妻子有更大相关,所以妻子的人格特征对婚姻质量影响更大,妻子的人格越完善,婚姻质量也越高。我国学者刘鹂采用OLSON婚姻质量问卷和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问卷(16PF)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妻子人格特征与婚姻质量显著相关的特征占16PF施测因子的92.86%,而丈夫的显著相关特征只占总量的64.29%。

2、夫妻性格组合。我国学者叶明志采用LOCK- WALLANCE 婚姻调适测定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 ) 对广州地区689 对中年夫妻进行调查。得出结果由中间型性格男性与内向型性格女性组合婚姻满意率最高达70%, 性格同属中间型的男女组合婚姻满意率居第二位, 性格同属内向型男女组合婚姻满意率最低。结论: 夫妻性格组合对婚姻质量有一定影响。

3、情感交流的不畅、 共同兴趣及活动的缺乏。我国学者刘学俊采用Olson 的婚姻质量问卷施测离异者和在婚者,得出婚姻破裂多因夫妻之间的性格不和、 情感交流的不畅、 共同兴趣及活动的缺乏、家庭经济问题的纠纷所致。夫妻共同兴趣的缺乏导致共同话题的减少,不同兴趣导致不同的见解。这也是现代人择偶要求选择志趣相投的伴侣的重要原因。

4、解决冲突的能力。当出现冲突时,有些家庭可以化险为夷,而有些家庭却会激化矛盾甚至婚姻破裂。原因在于双方解决冲突的能力,当事人解决冲突的方式可能会导致婚姻的不同走向。所以婚前由家庭婚姻指导师培养解决冲突的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展望

我国离婚问题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宏观因素,从个体出发的微观因素研究较少,宏观因素往往是一时无法改变,所以我国离婚率仍居高不下,若要降低离婚率,就要更重视微观影响因素。比如当今婚恋网站的盛行,一些网站设置有性格测试和匹配度,但是在中国这些测试往往缺乏科学性,还不够完善。婚姻问题本身就是立体的,其研究应该是多视角、多框架的,有学者利用社会交换理论研究,但在国内运用社会交换理论来考察离婚影响因素尚不多见,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近段,我国职业新增了家庭婚姻指导师这一职业,对于婚前培养冲突化解能力,夫妻沟通,婆媳关系等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从事这一职业人群过少和能力有限,所以需要给予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上一篇:我国民间担保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网络舆论引导方法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