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洋文库藏敦煌写卷《唐人杂钞》拾遗

时间:2022-08-22 07:08:49

内容摘要:东洋文库藏敦煌写卷《唐人杂钞》是一件重要的晚唐时期写本,池田温先生对该写卷作了录文与研究。本文在池田先生录文的基础上加以补正,并对该写卷的类书部分进行相关考索。

关键词:类书;俗字;草书

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2)03-0104-06

Notes on Tangren-zachao from the

Dunhuang Manuscripts Kept at the Toyo Bunko

QIN Huali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ncient Book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28)

Abstract: Tangren-zachao, written in the late Tang Dynasty, is an important Dunhuang manuscript preserved at the Toyo Bunko. Mr. Ikeda has transcribed and researched the manuscript. This article tries to correct the errors in Mr. Ikeda's paper and to research the reference book of the manuscript.

Keywords: Reference book; Vulgar words; Cursive script

2010年,日本敦煌学界的耆宿池田温先生发表《〈唐人雜鈔〉について》[1]一文(以下简称“池田文”),将一份现收藏于东洋文库的敦煌写卷首次公布全部图版,并作了录文与研究。2011年,池田先生又对该写卷进行了后续探索[2](以下简称“池田续文”)。拜读这两篇大作后,笔者获益良多,但亦颇感池田先生所作录文不乏可商之处,故不揣谫陋,草此小文,祈就教于方家。

这件抄写于归义军时期的敦煌写卷,原为京都有邻馆旧藏,因卷末有文德元年(888)杂写,其关涉节度使张淮深与唐朝中央关系的重要史实而为敦煌学界所熟知。然而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仅有少数学者见过原卷,但也被限制抄录。大部分学者只能利用拍摄有卷末杂写的那部分图版[3],因此尽管知道“这段文字写在一种类书的后面”[4],然而对该写卷类书部分的内容、体例以及性质则无从了解。池田先生将录文与图版相配,并对收藏者装裱后掩盖住的卷背文字作了红外线摄影,在资料的公布方面,充分考虑到为其他不容易接触原件的研究者提供相应便利,实在是难能可贵。本文即以池田先生的校录为基础,根据所附图版,对该写卷中的类书部分进行相关考索。

一 录文补正

1.楼:梅梁桂栋,架迥浮 ,绣桷雕楹,光霞烂目。(2-3行)

按:“架迥浮 ”之“ ”,池田文录作“上”,非是。“ ”为“空”字草书,可参唐张旭《古诗四帖》[5]。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卷36:“是以育王创遗身之塔,架迥浮空。”[6]

“梅梁桂栋”,隋薛道衡《老氏碑》:“梅梁桂栋,曲槛丛楹。”[7]“梅梁”典出《太平御览》卷187引《吴越春秋》:“夏禹庙以梅木为梁{1}”。“桂栋”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桂栋兮兰橑。”“绣桷雕楹”,《晋书?韩伯传》:“绣桷雕楹,陵跨于宸极。”

2.兄弟:天伦义重,嗟断臂 增怅;同气情深,叹唇亡而轸虑。(4-6行)

按:“ ”,池田文录作“弔”,非是,实为“而”字。下文“而轸虑”之“而”即写作“ ”,可以比勘。“天伦”典出《谷梁传?隐公元年》:“兄弟,天伦也。”“同气”典出《易?乾》:“同气相求。”后喻指兄弟,《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凡匹夫一介,尚不忘箪食之惠,况臣居宰相之位,同气之亲哉!”《文选?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天伦义重”与“同气情深”同义相对,武崇正《大唐都景福寺主威和上塔铭》:“哀友于之义重,悲同气之情深。”[8]

“嗟断臂而增怅”,池田续文认为此处引用《新五代史》王凝妻引斧断臂以示贞洁的典故[2]10。该残卷写于晚唐,断不会用五代故实。“断臂”典实出《三国志?魏书?王修传》:“修曰:‘夫兄弟者,左右手也。譬人将斗而断其右手,而曰“我必胜”,若是者可乎?夫弃兄弟而不亲,天下其谁亲之!’”“唇亡”,池田续文已指出典出《左传?僖公五年》。然“唇亡”与上句“断臂”不相属对,疑为“亡唇”之倒。

3.耻薛苞之 居,慕姜宏之共被。遂使桓山四鸟,长 离别之声;田氏三荆,永茂连梢之影。(7-9行)

按:“耻薛苞之 居”的“ ”,池田文初录作“聚”,后改为“裹”[2]10,皆非是。“ ”当为“異(异)”之草书,“异居”即分居,《后汉书?薛包传》:“既而弟子求分财异居,包不能止,乃中分其财。”

“ ”,池田文无校,以空围符号替代。细审图版,“ ”实为“销”字。“遂使桓山四鸟,长销离别之声”一句是将原本喻指兄弟别离的典故反其意而用之。池田续文已指出,“桓山四鸟”本自《孔子家语?颜回》,“田氏三荆”典出梁吴均撰《续齐谐记》[2]11,均与兄弟有关。其中“三荆”典早在西晋时即被运用,并非始于南朝梁,如《文选?陆机〈豫章行〉》:“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

4. : 巨浪惊天,奔涛浴日。(10行)

按:“ ”,池田文录作“瀛(?)”,存疑。此字实为“波”字草书[5]1388。该字位于行首,笔画较粗,字形较大,施萍婷先生已指出“波”应与原卷第2行的“楼”、第4行的“兄弟”一样同为标目字[9]。

“ ”,池田文录作“ (?)”,存疑。我们赞同这一字形楷正,此字上半部分写作“ ”,起笔为横,确乎为“正”,与起笔为折钩的“止”字草书“ ”不同[5]2201。故原卷此字并非“豈(岂)”的从止旁的常见俗字“ ”(参见《唐益州导江县主簿张行恭墓志》),其演变轨迹如下所示:豈 (“山”“止”二旁相乱) (部件讹变)。“ ”,池田文录作“记”,非是。此字当为“谓”之草书,参见唐怀素《自叙帖》[5]3733。唐代骈文中,“岂谓”之后一般多用两句四字格构成对仗,如唐高宗《诫滕王元婴书》:“岂谓不遵轨辙,逾越典章。”[10]176唐文宗《讨郑注优赏军士德音》:“岂谓变起股肱,患生毗倚。”[10]786元稹《谢恩赐告身衣服并借马状》:“岂谓恩光转至,睿泽逾深。”[10]6606庞行基《大唐故上护军庞府君墓志铭并序》:“岂谓百年难续,千月易穷。”[11]原卷“岂谓”后以“巨浪惊天”“奔涛浴日”相对,便属于此类句式结构。“奔涛浴日”,《初学记》卷6引隋虞茂《奉和望海诗》:“长澜疑浴日,连岛类奔涛。”

上一篇:整体书写文化史构筑刍议:关于东西古写本研究的... 下一篇:从西北汉简和朝鲜半岛出土《论语》简看汉代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