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县坝心镇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8-22 07:05:05

石屏县坝心镇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畜牧业是石屏县坝心镇培植财源、发展农村经济的优势产业,在国内经济市场化和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变革生产方式、实施畜牧业产业化是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生产适销对路的畜产品、提高养殖效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加速农民脱贫致富进程的重要措施[1]。畜牧业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2]。但迈入21世纪以后,国内经济市场化和国际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面对新的市场格局,畜牧业必须借国家拉动内需的有利时机,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产业化发展,实施产业经营,才能抢占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3]。

1畜牧业产业化的内容

分析各行业的产业化进程和实质内容,畜牧产业化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把畜牧业按社会化、节约化、市场化的要求,实行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重组和优化,使其形成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龙头产业实体,以生产专业化为切入点,逐步实现生产业区域化、管理企业化、组织集团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效益最大化的目标。畜牧业生产专业化一旦形成,一是能把同一产品的不同部分或不同工艺阶段分成若干专项生产,推动畜牧业生产工艺专业化[4];二是使节约化、商品化生产变成现实,提高生产效率;各种专业化生产的结果,必然形成科学、高效的组织管理方式,从而合理配置生产要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增强竞争实力,加快产业化发展。

2畜牧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

根据畜牧业的发展进程和现状,其产业化模式主要归纳为以下3种:第1种是“专业市场+农户”的不完全产业化模式。这种产业链的中心内容是按照市场需求,农户在畜牧部门引导组织下生产或自愿形成专项规模养殖,畜产品通过专业市场或畜牧业经济人直接进入市场。这种形式虽然会造成服务跟不上,导致生产盲目、管理粗放,但产业风险化解面大,优势容易互补,农户受益均衡,不发达地区,特别是贫困乡镇这种产业形成更易于实现。第2种为“龙头+农户”模式。这种产业链是公司、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等,通过契约方式与农户联合起来,结成利益共同体。这种形势生产和销售等环节较上一种规范,发达地区最为常见,其弊端是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难以形成科学的利益机制,但它能调动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壮大畜牧生产实体。第3种是牧工商综合体模式。这种模式投资主体单一,抗风险能力差,只有在产业实力强大的地区和实体内才能适用。

3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按照市场需求,致力于结构调整,改善畜产品结构,获得较快发展。地处石屏县东大门的坝心镇,畜牧业以年均产值增加145万元的速度,连续15年获得丰收,形成承农启工,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就是最好的例证。然而面对传统畜牧业向市场畜牧业转轨的现实,尤其是面对入世以来的市场形势,无论是坝心镇还是其他地区,现有的畜牧业组织、生产、结构、产品、经营、效益等多个环节都显得极不适应,主要表现:一是畜产品结构单一,老化,品质差,上不了档次,打不出品牌;二是生产模式陈旧,节约化、标准化生产难以形成,新品种、新技术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三是畜牧业生产投资渠道单一,社会体制和机制吸引投资能力差;四是加工手段落后,畜产品附加值低,即畜产品精深加工跟不上,增值难度大;五是市场体系不健全,即缺乏龙头市场,产品流通不畅,价格波动大。

4发展对策

根据坝心镇畜牧业发展实际和新的市场需求,应及时制定措施,推动畜牧业生产组织变革,实施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让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解决生产要素分享的利润失衡、畜产品增值困难和流通不畅等问题,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畜牧业经济实力。根据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按照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各地应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以第3种模式为目标,第1种模式为切入点,条件好的地区着手培植第2种模式的产业链[5]。

4.1做好统一规划,强化宏观布局

各地的社会发育程度、自然条件、人力资源条件、市场条件、交通条件不同,各地的产业布局、产品结构形式、产业化组织模式也应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运用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使畜牧业产业发展规模、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突出区域优势,努力增加名特优新产品,实现品种结构多样化,满足市场需求,最大限度地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就坝心镇而言,当务之急要建立以坝心镇范白冲酒厂养殖场为龙头的综合开发利用养殖小区;海东村委会、新街村委会、王家冲村委会、坝心村委会、新合村花树脚、老街益场为仔猪产业区;范白冲养殖小区、坝心、海东、白浪、老街商品猪产业区;海东、芦子沟、新街、白浪商品蛋鸭肉鸭产业区;坝心、白浪、新街、商品蛋鸭肉鸡产业区;邑北孔、黑尼、底莫、新海资、新河村为肉牛、肉羊产业区;王家冲、海东野猪产业区。

4.2出台政策,引导发展

为加快畜牧业产业化建设,地方党委、政府应根据各地实际,选准主攻方向,尽快出台鼓励当地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扶优扶强,加快产业化发展。内容应包括税费减免,土地、信贷优惠,技术、教育扶持优先等方面的要素。重点应扶持主导产业和养殖大户,形成产业龙头,鼓励畜牧业经济人积极组织畜产品参与市场流通,壮大产业实力,牵动产业发展。同时要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民间和外资参与投入,增加投资渠道[6]。在产业化进程中,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充分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激励农户形成专业化、规模化养殖,加快产业化发展,保护养殖大户和畜牧业经济人,使之形成具有带动力的产业龙头,牵动产业发展。

4.3培育畜牧业龙头,带动产业发展

培育、建立龙头是带动产业尽快发展的首要条件,应在出台政策扶持、壮大现有养殖大户实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有发展牵动潜力的养殖大户和畜牧业经济人的全程服务,帮助他们提高养殖、经营水平,增加其经济效益,壮大市场竞争力。这方面主要应抓好以下几点:一是支持鼓励搞好规模养殖和节约化养殖,积极做好精、深加工,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及畜牧业二次增值的实现;二是想尽一切办法提高产业化畜产品的知名度及其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三是积极对各产业进行帮助,对其进行指导以促使其做大做强,以落实草原生态补助奖励、草畜平衡、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为契机,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和观光畜牧业,促使其带动力与抗风险能力的提高;四是培植壮大畜牧业经济人员队伍,积极培育、创建专业市场,对畜产品的流通渠道进行大力拓宽,积极发展订单畜牧业。

4.4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产业服务功能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产业服务功能,建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使畜牧产业群体的各个生产环节处于最好的社会服务环境中,其是加快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有力措施。因此,应集中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7]:一是坚持走科技兴牧道路,加强重点项目,重点课题的科技攻关,开发推广适应性强、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的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二是实施畜牧良种工程,在抓地方良种选优去劣,保存种质基因,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积极引进优良畜禽品种,开展杂交改良,对畜群的种群结构进行优化,促使其产品质量、生产率的提高及经济效益的增加;三是强化依法兴牧的意识,加大畜牧业执法力度,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保护产、供、销各环节的合法权益;这方面首先要认真贯彻牧业法律法规,加大动物防疫力度,加强畜牧生产保护,将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全过程,严把饲料生产、屠宰加工、批发调运关,开展无疫病区建设,严格控制疫情发生,降低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其次要按照绿色、无公害和产业化要求,实施标准化生产,确保畜产品的质量,确立畜产品品牌;四是提高网络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产前、产中和产后信息传递,为农民和产业实体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对畜产品的生产流通进行正确引导,以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5参考文献

[1] 王秉秀.畜牧业经济管理[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

[2] 马强,任巧玲,刘付玖,等.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建议[J].河南农业科学,2008(12):134-136.

[3] 申秋红.浅谈畜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河南农业科学,2007(11):28-30.

[4] 付蓉.对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J].河南农业科学,2008(12):137-138.

[5] 郑俊.关于大力发展农村生态畜牧业的思考[J].华北农学报,2005(F12):186-190.

[6] 肖应柏.镇沅县古城乡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24):379-380.

[7] 沈小根,华国浩,金根兴.昆山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23):372-374.

上一篇:太仓市农业机械免费实地检验现状与建议 下一篇:绥德县杏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