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式”色彩观教学之实践探究

时间:2022-08-22 06:56:49

“文人式”色彩观教学之实践探究

摘 要:江浙一带地灵人杰,诗书画才情所形成的文人特质、美学思想、审美习惯等汇成千百年深厚的文化底蕴。把这些深厚的文化底蕴适当通过多方位、分层次教学而融入到高中美术教学,将给色彩教学实践带来全新启示。

关键词:文人式 色彩观 教学探究

一、文人式的色彩观

中国传统文人式的审美观,崇尚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充满着文人思想,表达题材内容格调高雅,讲究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重视文彩修养和画中意境(图1)。它在色彩中注重水墨的焦、浓、重、淡、清之分,讲究色的单纯和谐,习惯用同性色系来组成一幅画面,即使有色的反差,通常只利用色彩微弱的转换来搭配。与民间美术式色彩鲜艳的不同,它更钟情柔和或庄重,欣赏在轻描淡写间表述深刻内涵。如今的中国美术教育学习西方的素描色彩的教学体系,从西方印象派画家修拉身上学点彩,在法国莫奈的《睡莲》中学爽动的光,油动的彩(图2),在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下,教师要认识到这一色彩观的发展和变化,要及时的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文人气质,改变他们那些偏面固有的纯色概念,改变他们儿童化式的色彩眼光,让他们体验恬静含蓄中蕴藏着深邃感的复合灰色。现代的复合色彩系,它在不动声色的各种变化中传递万般情味,或文静雅致,或古典深沉,在平凡的灰色系中彰显其高贵(图3)。所以要求学生购买现代的五六十种高级灰水粉颜料来作画,跳出原有的那几款显得死板的颜料盒,再配上几支扇形笔作画,那就可以快速的提升学生对颜色的审美,感受到涂画的乐趣,在调色板上体验颜料的细柔温润的质感,用笔在纸上随意摆擦点拖,运笔的疾徐轻重,点线的疏密粗细,时流畅清亮色,时温馨暖调色,不求形的写真写实,而用刷子表现简练的色块,用有肌理有质感的色调组合,给人无尽醇香的回味。用扇形笔勾画结构线象书法般展示线的律动,尽显逸气。色彩纯度的变奏象音乐般舒缓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绪。用色彩冷暖的对比来撞击欣赏者的心灵,尽显色彩美的情调,文人色彩审美观在这愉悦的视觉氛围中也就逐渐形成。

二、多方位分层次的组织教学

1、通过视觉感受培养学生色彩情趣

色彩美术作品是一种精神产品,它有情感,有温度,有触觉,有味觉,能作用于人的情感领域,在教学中强调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美术活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体验和感受,从而能更深地形成自己审美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怎么唤醒沉睡的人?”这句话确实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好的美术作品会让人陶醉,让我们的思路牵入画中,走入其中的意境,所以教师要使美术课从传统的技能技巧转化到全方位、多元化的开放型新模式上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美的作品。

(1)运用多媒体选一些室内设计作品,利用大空间的影响力感染学生,看到暖粉色调的房间人们会有什么感觉,看到宁静的浅蓝调的房间是否会让人清新宁静,让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色彩空间,体验色的精神情绪,是温暖是兴奋还是平静忧郁等等。

(2)放影广告图片和视频,利用色彩感染力强的画面让学生产生共鸣,如冰爽饮料中那白里透蓝的晶莹色调,令人凉气汗止。通红油亮的红烧肉,令人垂涎欲滴,色的味觉不由自主地受视觉刺激而产生。

(3)模拟创设情境:开一家玩具店,装潢用什么色调?设计一套经典淑女装,采用什么色彩好。办一家珠宝饰品公司用什么色作企业形象,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敢于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4)参观各类画展,不论古典现代,中式西式,油画版画和工艺装饰,广泛吸收各画中的色彩表现特色,不同媒介中的色与肌理结合产生不同的触觉,要善于发现可以融汇的元素,例图3和图4中他们两就有一种共同的文人气质,虽然画的物象不同,但它们的构图造型都有同感,图3中和谐素净的色调与图4中清新淡墨色调的气息是相似的,那枝干玫瑰灵动的笔意线条与图4中的树枝和鸟很相似,那老旧的灰色油灯反应着一种气质涵养,与石头上静栖着的鸟,它们的意境也那般文人味相近。

(5)看电影电视艺术摄影片,尤其是古装片中人物衣着,场景道具,那些古旧的色彩基调,移动翻转的画面,都是一幅幅很美很精彩的视觉盛宴,值得老师去指导欣赏。

通过以上这些方面的视觉欣赏和亲临感受,同学们之间有不同观点进行相互交流,能大大提高学生审美的阔展,潜能的开发。让学生真切感受和体验美术课中的色彩带来的愉悦,学生看到了前所未有的一翻彩色的天,激发学生绘画兴趣,整个过程学生获得心理满足,从而陶冶情操,增强审美能力,还提高文化修养,提升艺术气质。

2、理性上升提高学生色彩的掌控能力

从实践到理论,用理论再来指导实践。“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一定能理解它,只有理解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是表面的,而理解才是本质的,色彩注重感觉,属感性,但理性的原理还是不能忽视。比如,色彩的几个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冷暖。

判断一个颜色,一定要从这几个方面去考虑,就说一只红苹果,是鲜红的还是淡粉红?是朱红还是深红?是偏冷紫红,还是暖朱红?通过这几方面的比较最后才能下判定,它到底属于什么级的红色。暖色调里的苹果,要画得偏黄点,冷色调里的苹果,可画得蓝绿些。这些知识点就必须明确掌握,它能象医生看病一样,准确的帮你做出判断,指导正确的作画方案。

另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构成色彩关系的三个要素: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它告诉我们画一幅画,只能有一个主光源,确定主光色后形成一套特定的环境色系,在这两者的影响下,再按不同固有色来表达不同的色彩,确定不同的色块身份。懂得了这些原理后,再去作画就会胸有成竹,遇到问题一分析也就迎刃而解,作画的状态就能轻松洒脱,用笔写意也能灵活奔放,流露出的色彩也会有声有色,艺术表现力也相应大大增强。绘画更大胆主动,有感觉,掌控色彩能力就强。

3、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方法和作画方式

法国印象派大师莫奈组画《干草垛》(图5)在不同季节早、午、傍晚的阳光下,干草垛呈现不同色彩是个很好的例子。指导我们学生带着颜色观去看窗外的树,早上看是什么色,中午是什么色,傍晚又变成怎样了,指导学生观察绿色的叶子,不要被固有色所迷惑,而要看到受光时,颜色变白,逆光时颜色透亮的绿,背光处又成暗绿,反光处有些淡兰等等,指导学生设法忘掉你面前的物体形,而更关注是一条粉红,还是一块土黄或一点淡蓝,排除细节描绘的旧观念,将对象复杂的色彩和形态,统统归纳为色块,以不同的色块依明度、冷暖、面积等关系构成色调,这样可以快速敏锐地培养学生的色彩观察力。同一棵树在早晨,沐浴在淡黄的曙光中,到傍晚夕阳下,又会被橘红的霞光所笼罩,夜色中,绿树变成墨绿和青紫色。春天的树叶嫩黄的绿,夏天时的树叶浓郁翠绿,秋天可能变黄变红了,冬天则变成褐色或调零,这些自然界的变化即有规律,又丰富多样,学生要学会去感受和探索。

在作画中学生要学会整体比较的观察,同是5个苹果,即要分辨得出哪个偏黄,哪个偏红些,哪个最暖,哪个最冷,又要顾大局,让他们整体笼罩一种共同的光色,或环境色,成为有整体统一色调的组合,有节奏有秩序有旋律的在一起,才能形成有格调的画面。

安排学生开展如下一些教学内容进行训练。

第一阶段 同一组静物(如上图6),根据环境衬布的不同,用红灰调、黄绿调、兰紫色调等等,用较宽大的刷子笔,很大气的画色彩套色画,训练整体色块配合能力,不追求形体塑造,更关注色的层次节奏。

第二阶段 在大的色块基础上用扇形笔丰富小色块,点画物体写意般的形象,要求运笔与特征很得巧的相结合。如下图7。

第三阶段 笔触和点,线的训练,笔触始终要求生动简练,块面和点有节奏富于变化,线是最后很重要的表现手法,贯穿物象的点和面,完整布纹结构关系。结合文人画的审美,气韵生动,笔断意连,疾徐轻重,疏密粗细,线条象书法般展示律动,尽显逸气。

通过以上作业的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整体套色感觉,提高学生主动控制画面的能力,扩大学生的色域。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来参与摆放静物组合,在摆置过程中,学生可直接感受到一组静物中主体物是冷色,那么辅助物适合放哪些可能更和谐,即要有对比节奏,又不能打乱秩序,衬布与主体物之间要考虑明度关系,又要考虑纯度反差,让学生分组摆放,同学间互相比赛,从实践中去提高色彩的统畴能力,学习效果也将更深远。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几大层面的分析研究,学生们经过二三年的分层训练,他们的色彩审美能力,观察力,掌控能力等都会有很高的提升,实践证明,这些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对色彩都能有系统完整的认知,他们的色彩观绝对有别于普通中学生。与此同时,传统的中国“文人式”色彩观得以养成,实现了中国儒雅文化历史文脉的延续,他们是具有良好色彩审美修养的一代学子。

(浦江县职技校 浙江金华)

上一篇:探讨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学生的体能训练 下一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提升“口语”交流能力的新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