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时间:2022-08-22 05:26:15

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摘 要:本文以胶州市少海湿地北湖公园为例,简要探讨了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以期为滨海盐碱地园林绿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北湖公园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501153

胶州市少海湿地公园是青岛首家国家级湿地公园,主要工程项目包括少海南湖和少海北湖,属于胶州湾大沽河水系的重要分支。少海湿地公园总面积612.5hm2,规划周边主要是商业用地和居住地,对景观设计要求较高。但由于北湖公园地处滨海地区,土壤是非常典型的盐碱地,土壤含盐量较大,土壤肥力差,透水性不强,不利于植物生长,园林绿化条件较差。这些恶劣的自然条件加大了园林绿化的难度,对景观效果带来了严重影响。所以,加强对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选择与配置的研究,对提高盐碱地园林绿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 胶州市北湖公园项目简介

北湖公园项目是少海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占地面积约为46hm2,由中心岛和2条滨河景观带组成,周边以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为主,对景观品质要求非常高。

北湖南区将建成国际会议中心,计划建有会议中心、高级酒店、商贸中心等,建成后将面向国际、国内承办各类会议及区域性商务论坛,以此凝聚商气、人气。而北湖北区将依托善湖“闹中取静”的区位优势,围绕善湖周边布局建设健康管理中心、月子中心、老人安养中心等,形成以康体养生为主题的高档生活服务区。东侧大沽河生态休闲空间相衔接的宝龙城项目,将建设成为集大沽河生态博物苑、游客服务中心、历史文化街区、房车公园、艺术酒店、艺术家村落等为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项目。中心岛是观澜洲,是一个自然生态岛,周边将建成一个大型的植物园。

2 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的选择原则

2.1 因地选树原则

在盐碱地园林绿化中,不仅要选择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而且还要耐盐碱的树种。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首先考虑的是乡土树种。由于乡土树种在长期的生长过程中,已经对当地生态环境形成了较强的适应性,只有选择这类树种才能使绿化不仅有利于降低土壤盐碱水平,而且能够形成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效果。选择耐盐碱的树种不仅对海滨盐碱地的自然条件具有非常强的适应性,而且还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可直接应用于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方面。

2.2 生态多样性原则

遵循植物自然群落发展规律,以多样性群落结构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确保植物生长环境的最佳化。重在选择耐盐碱、耐湿性、观赏性都相对较强的树种,以常绿树种为主,适当配以乔木,近海地区则要以低矮灌木为主,这样不仅可以形成植物景观,而且还能提高盐碱地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3 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原则

3.1 提高生态效益原则

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园林绿化,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受土壤条件的制约较大,因此植物配置一定要能够起到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以充分满足生态功能需求。比如,在盐碱含量较高的土壤中种植专性盐生植物,利用它们吸取土壤中的盐分,进而起到降低土壤含盐量的作用。滨海盐碱地可引种栽培多种耐盐植物,用于构建沿海生态林和公园绿地。在满足生态功能需求基础上,实现改善空气质量、改善生态系统、改善土壤性质、提高景观绿化效果等生态效益。

3.2 满足观赏功能原则

所谓的观赏功能,主要是指园林景观植物的外在特征,包括大小、形态和色彩。

大小:大小决定着占地面积,对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空间布局具有重要影响,关系到能否形成多样性的植物群落系统。

形态:形态就是外形轮廓,在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时,要以整体性原则为指导,灵活合理地运用不同形态的植物。不同形态之间既要协调统一,又要富于变化,最好采用渐变式进行配置。

色彩:在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中,色彩配置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不仅要充分考虑不同植物色彩的季节变化,而且还要考虑如何将不同的叶色、花色、果色进行合理配置,以形成多样性、复杂化色彩配置。色彩配置应该采用补充色或对比色,以实现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色彩效果的最佳化。

3.3 强调主题性和层次性

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必须要充分彰显出园林特定主题。主题景观往往需要最少1种乔木、灌木和花卉组成,形成不同类型的景观植物配置,包括观叶、观茎、观花等。此外,在盐碱地景观植物配置过程中,还要坚持乔木为主,以灌木为辅的原则,灵活采用常绿与落叶组合、针叶与阔叶组合、色彩与形态组合等配置方式,形成层次性强、色彩艳丽、生态效益好的园林绿化景观。

4 胶州市北湖公园景观植物景观设计分析

根据上述的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选择与配置原则,现为胶州市北湖公园设计了景观植物营造的技术要点、实施策略和配置规划。

4.1 技术要点

严禁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在改善盐碱地土壤性质的基础上,提高其观赏价值;对于盐碱含量较低的地区,建议采取挖沟抬田等有效措施改善土壤性质,种植乡土、耐盐碱植物,提高植被覆盖率;将紧邻大沽河水系的过渡区域作为重点绿化区,采取有效的盐碱地生态物理改善措施,种植乡土耐盐碱湿生植物、专性盐生植物、水生植物,形成生态效益强、观赏价值高的植物群落。

4.2 实施策略

积极采取一些改造地形的措施改善盐碱地土壤性质,然后种植白蜡、刺槐、垂柳等乡土乔木,以及沙棘、黄杨等乡土灌木,形成乡土耐盐碱景观植物群落,以提高植被覆盖率。

对河道附近的盐碱地过渡带进行恢复性绿化,种植白蜡树、垂柳、刺槐、栾树等乔木,黄杨、怪柳、木槿等灌木,马蔺、三叶草等地被植物,以及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形成胶州湾少海湿地乡土耐盐碱植物群落。

4.3 配置规划

4.3.1 植物选择

合理选择与配置盐碱植物是提高盐碱地园林景观绿化效果的关键环节。在北湖公园项目开始时,笔者就对胶州市乡土植物进行了调查统计,并对胶州市景观营造较为成功的公园进行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适合北湖公园园林绿化的植物,包括旱柳、绒毛白蜡、榆树、丝棉木等近100多种。

4.3.2 植物配置

在地形低洼区域、滨水区域最好配置耐盐碱性较强的乡土树种。大面积配置植物时,对于同一树种一定要做到疏密有致,聚散合理,并灵活采取常绿与阔叶、针叶与落叶组合的配置方式。种植设计时不要太过疏散,不仅要做到层次分明,而且要让树冠尽早覆盖地面,进而提高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分蒸发,提高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在施工时要适当浅栽,最大程度地提高耐盐碱植物存活率。

5 小结与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滨海地区盐碱地园林景观营造提供一定借鉴,营造多样化、多层次、高效益的盐碱地园林,对于改善滨海地区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生态承载力,加强地区生态防御力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子峰,黑英杰,张旭.盐碱地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J].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147-148.

[2] 贺志雄,赵秀芳,李娅莉,,王振宇,严增瑞.我国滨海盐碱地生态绿化的重要性[J],环境卫生工程,2014(05):6-9.

[3] 霍翠萍.银川市园林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以唐徕公园为例[J]. 宁夏农林科技,2014(09):36-37.

作者简介:刘丽娜(1970-),女,园林工程师,从事园林绿化工程设计与施工以及园林绿化工程预结算工作。

上一篇:“读”占鳌头 “声”动课堂 下一篇:浅谈中学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