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四象”的发家密码(下)

时间:2022-08-22 05:16:51

清末南浔民谣云:“刘家的银子,张家的才子,庞家的面子,顾家的房子”。很简洁地揭示了南浔“四象”各自突出的特点。

刘家是“四象”之首,可“四象”中发迹最早的却是顾家。

大上海的两个标志性繁华场所“十六铺码头”和“百乐门舞厅”都是顾家的杰作。

庞云镨送布得丝

1843年上海开埠后,洋商大购南浔辑里丝,丝价暴涨,丝业成为发家捷径。庞云镨15岁即去镇上“八牛”之一陈熙元开设的陈裕昌丝行当学徒,满师后已通晓蚕丝经营之道,以及品评丝质优劣的技术,他遂以小本贩运牟利,逐渐积累资本,后来成为南浔“四象”之一。

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重兵把守。江苏吴江县的平望守有太平军一旅之师,由一位丞相(即太平军将领)统率。

浙北位于南京之南,南浔到上海的水路必经平望,平望设有检敢出运。两年下来,各家丝行囤积了大批丝包,老板们都焦急万分,却又无奈。

“庞怡泰丝行”老板庞云镨,为人精明干练。他家丝行虽不大,同样也囤了不少丝,所以也是四处打探寻求良策。一日闻得消息:太平天国目下由洪仁玕主政,不反对与外国人通商。

庞云镨连忙把消息告诉丝商同行们,并献计道:“我们何不趁此机会集体开个丝船船队,由丝业公所出面带领,比较容易通过检查站。”丝行老板们个个急于出货,于是迫不及待地下货开丝船。

一个装满辑里丝的船队驶向平望。行至太平军的检查卡,停船接受检查,岸上下来了三五个兵丁:“装的什么货物?运到哪里去?”

丝业公所总董连忙回答:“装的全是南浔辑里丝,运往上海贩卖。”

兵丁一听又是与洋人做丝生意的,立刻报告丞相,丞相二话不说下令没收。丝业公所总董一个劲求告:“辑里丝贩与上海丝行,南浔人并不直接与洋人打交道,况且太平天国洪仁玕主张对外通商,贩卖辑里丝并不违法。”

“不行,洋毛子帮着清妖镇压太平军,凡与洋毛子通商就是卖国,全部没收。”原来太平军刚受了清兵与洋人的联合攻击,心中正恼火,丝行船队正好撞在了枪口上。

眼睁睁看着一船船的丝包被抬上岸,丝行老板们欲哭无泪,垂头丧气空舱而回。庞云镨大病一场,好久都起不了床。

半年后,庞云镨闲着无聊,便租了一只画舫慢悠悠的摇往上海去游玩。船到平望检查站,关卡上又下来四个小兵例行公事。只见画舫中是位白相人,藤箱里只有几套丝绸衣衫和二匹绸缎,兵丁们又摸又看,羡慕地说:“这衣服、这布真柔和。”

“这是蚕丝织成的,喜欢就送给你们吧。”庞云镨十分大方。

“我们不可以穿这种衣料的,我们丞相才能穿。”庞云镨何等聪明之人,忙双手一揖:“那就请引见丞相,在下愿将这小小礼物送与丞相。”并立刻拿出几两银子分赠他们。

有个士兵上去进了军帐,一会儿在岸上喊:“丞相让你进来。”庞云镨忙把衣服绸料包了上岸,进去见过丞相,双手把绸缎送上,丞相果然喜欢。庞云镨又鼓动伶牙俐齿,极力吹捧太平天国、奉承丞相,丞相对他很有好感,居然留他在帐中吃了饭。

庞云镨从上海回转之时,又以回送的名义将一桌美味佳肴抬进军帐,与丞相及他身边的将士一起享用,军中虽不可喝酒,大家边吃边谈如知己一般。庞云镨察言观色,极力投其所好,丞相与他更是十分投机,两人似乎成了朋友。

深秋初冬之际,庞云镨又去上海路经平望,免不了又到军帐去看望丞相。只见军营将士身上还只穿着旧单衣,在寒风中冷得发抖,就连丞相也只是一身旧夹衣。

庞云镨忍不住问道:“丞相,天已大冷,转眼冰雪将至,怎么军营还未发棉衣?”

“唉,今年冬天看来要挨冻了。”原来太平天国战争节节失利,财政困难,已是顾不得发放棉衣了。庞云镨心中一动:机会来了!连忙说:“过冬怎能没有棉衣?此事让我来想想办法。”丞相摇摇头说:“我军营这么多人,顾此失彼呀。”“贵军所需定当尽力,我愿倾其所有,解丞相之忧。”庞云镨说罢便告辞往上海而去。

五天后,庞云镨装来整整三大船棉布回到平望,送于丞相与全体将士制作棉衣。太平军将士高兴极了,丞相也很感激,以贵宾之礼设宴相待。席问,丞相说:“庞老板如此厚礼,无以为谢,军中曾缴获大批过路丝商的土丝,不如回赠给你吧。”庞云镨等的就是这句话,心花怒放而不敢喜形于色,忙谢过丞相。丞相命人带他去看货,只见库房里的丝包堆积如山,丞相居然还拨了个船队借他运丝。庞云镨恐夜长梦多,火速装货立即启航,连夜开往上海。

上海洋行断档优质辑里丝已有数年,庞云镨一到上海,即与外国商行洽谈,卖了一个好价钱。这批丝数以万计,一夜之间,庞云镨成了南浔镇上的“四象”之一。

另外,庞云镨在丝业致富的过程中,结识了一位“红顶商人”——杭州胡庆余堂国药店老板胡雪岩,两人曾合伙做蚕丝生意,并成为莫逆之交。因胡雪岩与左宗棠的渊源关系,后又兼营军火生意,为左宗堂向洋商购买军火。

顾福昌元宝发家

顾福昌,字成之,号春池,因排行第六,创业后,被称为顾六公公。顾福昌早年的家境也属清贫,弃学从商,起初摆个布摊。后至南浔邻镇江苏震泽开小布店为生,兼营蚕丝后发家,与洋人往来后,遂成为上海早期的丝通事,经理洋务。并开设顾丰盛丝号,属南浔丝商中发迹最早的一家。顾福昌经营蚕丝致富后,又经营了当时上海滩上唯一的外洋轮船码头——金利源码头,并成了怡和洋行买办和怡和打包公司经理,还大做房地产生意,有“四象”中“顾家的房子”之美称。

南浔镇西栅有一爿小小的“顾丰盛布庄”,老板顾福昌惨淡经营。那时,南浔已有不少人做起了辑里丝生意,顾福昌也想改业经营蚕丝,却苦于无法筹集资金作本钱。

这天是清明日,一位名叫赵连庆的乡民匆匆跨进店门,神色十分焦急:“顾老板,我儿子得了重病,急需银钱撮药,求你帮个忙。”

“连庆,我手头也紧……”

却见赵连庆从衣袋里摸出一只小小的元宝来:“顾老板,这是我家祖传金元宝,我把它抵押给你,你借我四百个铜板吧。”顾福昌接过金元宝一掂,沉甸甸的,金黄锃亮,不觉疑惑道:“你既有这只金元宝,为何不到当铺里去当?”

上一篇:“父债”是否一定要“子还”?等 下一篇:编辑在线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