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想课堂,加强人文主义教学

时间:2022-08-22 04:23:35

追求理想课堂,加强人文主义教学

摘 要:新教育实验提出“构筑理想课堂”,是指通过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理想课堂不能没有个人主义教学,尤其是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学,更要加强个人主义教学。历史新课改提出三维教学目标,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从利用教材教学、教学评价、课外活动等方面阐述中学历史教学怎样培养人文精神。

关键词:理想课堂;历史教学;人文主义

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而淡化了人文主义教育。随着“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课堂教学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历史教师应该意识到历史教学应该充实人文主义教育,历史课堂必须高举人文主义大旗。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如何加强人文主义教育,追求理想课堂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课堂教学中,认真挖掘教材,营造情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历史教学实施个人人文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备教材、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方面下功夫,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

1.要精心备教材

历史学科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它包含许多鲜活的富有个性和历史的人物,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做人的道理。在备课中,教师一定要利用好教材中的人物事迹及思想,感受到具体的人文精神的熏陶。其次,要夯实教学环节,充分体现学生人文素质的生成性和建构性。每节课我们都要有完整的教学设计,在教学中注重导入、问题设计、板书、课堂总结,特别是总结要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发指导作用,以突出教学效果。

2.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抛弃灌输式教学思想,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不断地依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创新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有重要的作用。以前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过多采用讲授法。教学手段就是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现今教学方法多样,比如说谈话法、图示法,教学手段更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手段的改变,更能加强人文主x教学。

二、在教学评价中处理好学生人文素养与应试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师的法宝。”似乎考试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分数是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以往教师评价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分数,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这其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可以说无处不在。应试教育考查的是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无疑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历史的功效在于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以分数为依据的历史教学是不能适应时展的,历史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当今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这样的现状,高二有小高考,高三有高考,很多学生学习历史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生“放下书包,一无所有”的说法则更成了对当今历史教学现状的莫大讽刺。面对现状,我们更应该在历史教学评价中体现个人主义色彩,重视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评价中注意设计历史反思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从空间上向课外延伸

1.注重历史研究性学习,无论历史必修还是历史选修,都有课外探究活动

课外探究应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当然,研究性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课外探究分为目的、形式、过程、成果、延伸五个部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形式,最终形成小论文即研究性成果。研究性成果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身就体现了个人主义。再加上学生主动参与,感悟历史,从而思考人生的行为道德和价值坐标。不难发现,历史研究性学习能够加强人文主义教学。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学校人文环境,感受人文气息

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陶冶师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利用校园文化可将历史课堂延伸到课外,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学校重点建设了历史文化长廊。利用这一契机,开办专题讲座,开展“读史征文”活动。组织演讲比赛等,通过感受红色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并感悟人生的价值,进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拓展知识,更重要的是作为历史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从人文精神的熏陶积极探索,勇敢实践,我们的历史教育将不再一无所有,我们的历史课堂将充满生机活力,闪耀着人文光辉。

参考文献:

[1]戴意香.解析中学历史课堂的个人主义教学内涵[J].吉林教育,2009.

[2]阎步克.历史让人突破“当代的束缚”[N].北京人民日报,2013.

上一篇:基于生活化地理教学的高中课堂调查 下一篇:现代学徒制框架下综合素质培养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