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聆听服务在初诊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22 04:16:56

预约聆听服务在初诊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摘 要 目的:探讨应用预约聆听服务对初诊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初诊糖尿病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单号为传统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双号为试验组,采用预约聆听服务进行教育。结果:健康教育后试验组的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对护士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行预约聆听服务可以使患者更好地掌握糖尿病知识,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是一种较好的健康教育方法。

关键词 聆听护理 糖尿病 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307

糖尿病是全球患病率最高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可促进患者对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进行积极的调控,可减少或减轻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1]。因此,探讨一种合适的健康教育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对120位初诊糖尿病患者采用预约聆听护理服务方法实施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糖尿病患者120例,按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0例,采用预约聆听服务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教育。入选要求:病情在短期内无恶化,无失明、脑梗死和(或)脑出血后伴语言沟通和(或)运动障碍等严重并发症,有正常接受健康教育、简单阅读的能力的初诊患者。两组在年龄,病情,文化程度,性别,等方面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没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因为都是初诊患者所以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方面差异没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⑴糖尿病健康教育预约聆听服务实施步骤:①每天上午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预约,征求患者住院期间对医院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想了解相关自身疾病方面的知识。②每天下午抽出5~10分钟对上午预约的患者进行聆听服务,选择患者方便的时间和合适的场景。让患者畅所欲言,记录各项内容,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措施,解决患者的困惑和疑问。③第2天对前1天的内容进行回顾,确定其掌握后然后继续新的聆听服务。⑵健康教育效果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表,内容涉及糖尿病饮食,运动、药物、自我监控的相关知识,由内分泌医生、专科护士共同出题完成。根据答题情况进行评价,有针对性调整聆听的内容,5天后再次出题,然后再次评价,如此循环,使患者全面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直至患者出院。评估其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满分100分,>75分视为掌握;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了解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的满意度,出院前1~3天进行评测,结果有满意,一般,差3个等级,统计满意人数。

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数据处理均采用X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全部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 果

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前糖尿知识掌握程度均较低,健康教育后两组的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均较健康教育前升高,但试验组糖尿病内容掌握程度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掌握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试验组采用的健康教育方式效果较好,见表1。

两组经过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后,试验组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提高较为显著,两组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讨 论

聆听服务是一种非语言沟通技巧,是在护理过程中能够不厌其烦地听取患者的倾诉,满足患者的自我表达需求[2]。而预约则是避免聆听的盲目性和片面性,让患者提前想好需要倾诉的内容,需要表达的意愿或者是需要获得的信息等,以提高聆听的效果。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初诊的患者,不愿接受得病的事实,不愿配合治疗。此时,预约聆听服务就起着重要作用。选择适宜的场景,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纠结,认真的聆听使患者感到欣慰,能够畅所欲言。当患者的处境,想法和感受能被别人理解,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更容易接受疾病的事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实施的预约聆听服务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已获得安徽省省级科技成果奖,非常适合院情,值得推广实行。作为项目的参加者,尝试将其应用于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中,研究表明,实行预约聆听服务可以使患者更好的掌握糖尿病知识,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是一种较好的健康教育方法。当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广大护理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推陈出新,运用适宜的聆听技巧,提高聆听服务效果。

参考文献

1 邱艺坚,柳家莉,杨惠萍,等.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14):1334.

2 王洁,李惠玲,毛莉芬,等.聆听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实践探索[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7):619-620.

上一篇:首次高压氧治疗患者入舱的心理护理作用分析(附... 下一篇:负压封闭式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