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三浦”战役

时间:2022-08-22 02:15:10

“三浦”(即南京市所属的江浦、浦镇、浦口)战役是渡江战役的前奏和重要组成部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阶级力量的对比。“军事、政治、财政、外交皆濒于绝境”,尤其是军队主力丧失殆尽,能用于机动作战的146万军队分布在从新疆到台湾的广大地区和漫长战线上,已无法在战略上构成有效防御。与统治集团江河日下的形势相反,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蒸蒸日上。经过两年半的作战,人民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较之军都占有绝对优势,“我们已经完全有把握地在全国范围内战胜,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是毫无疑义的了。”在这种形势下,集团仍不甘心失败,一面伪装和平,一面集中残部沿长江设防,企图阻止人民向江南进军,从而与共产党“划江而治”,保住其统治巢穴南京的安全,再现历史上的“南北朝”。

内外两层的南京城防

作为首都南京,军理所当然对其安全和设防极为重视,在兵力及财力、物力捉襟见肘的情况下,仍投入了许多本钱来加强防御。江北的“三浦”是个三角地区,南京政府国防部把这个地区当作拱卫南京的大门。这里的阵地完全由据点构成。主要工事均有掩盖,阵地前面挖有放满水的外壕,架有铁丝网,埋有地雷等。在上,以第二十八、四十五、九十九军担任南京城防,其中第二十八军守备长江北岸的“三浦”这个桥头堡阵地。第二十八军是南京政府末期的精锐部队。

南京政府国防部对南京城的防御,作了精心的安排,花了很大的代价。卫戍司令部特意成立了一个南京城防委员会,由南京卫戍副总司令陈沛兼任主任,具体负责城防工事的构筑。其结构是以城垣工事为主要防御地带,之外修筑一道钢筋水泥工事,然后再修筑若干野战工事,形成三道前后相互联系而又能相互支援的防御地带。这一防御地带从东北面的幕府山开始,经天文台和紫金山,围绕着南京东、南、西三面伸延,加上北面有长江天险,从四面把整个南京保护得像铜墙铁壁。南京卫戍总司令张耀明曾吹嘘:“在强大的兵力守备之下,加上优势的海、空军有效的火力支援,这样就可以使南京固若金汤,转危为安”,最后达到“大举反攻,聚歼敌人之目的”。

灵活周密的进攻准备

人民为夺取南京创造有利条件,制定了灵活周密的作战部署,作好了经过残酷战斗而攻占“三浦”的准备。由于国共两党的和谈,使得渡江作战的军事斗争必须紧密配合“和平谈判”的政治斗争。为此,作战方案几经变化。1949年2月25日,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为了促成有利于人民的谈判,我第三野战军曾受命拟定了“夺取浦口,炮击南京”的作战计划。该作战计划打算以第八兵团指挥第二十五、二十六、三十四、三十五军共11个师32个团,并附特种兵纵队的2个榴弹炮团,于渡江战役发起之前攻击江浦、浦口,炮击南京,同时也为下一步以攻坚手段占领南京创造条件。

鉴于南京是六朝古都,中央军委明确规定:如谈判顺利解决,则不攻浦口;如不顺利,须施加军事压力,则应及时攻占浦口。攻击时间“应在南京代表到达北平的那一天,或者在南京代表到北平之后一天而不要过早。至于攻占浦口、浦镇之后是否炮击南京,则要看谈判情形如何才能决定”。“因此,攻击浦口、浦镇的准确时间,必须由中央临机决定。至于浦口、浦镇以外沿江各点之攻占,则由你们自己规定攻击时间”。直至3月27日,中央军委经缜密考虑后,又决定取消了“攻占浦口,炮击南京”的计划,决定将第二十六、三十四两个军东移,加强渡江战役东集团的攻击兵力,第二十五军向西参加第九兵团突破江防的作战,只留第三十五军在南京正北面担任佯攻任务。而主攻南京,则由从镇江以东渡江的第八兵团、芜湖以西渡江的第九兵团担任,利用南京处于长江内弯曲处的地理环境,向南京南面实行钳形攻击,包围南京,其攻坚阵容十分强大。

为确保打赢这场重要战役,胜利渡江,解放南京,第三十五军进行了充分准备,在针对水战进行紧张练兵的同时,重视船只收集管理,多方组织,缜密侦察,摸清守军情况,并层层开展思想动员。战士们情绪高涨,带着“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国”的愿望,纷纷写下请战书。

艰苦激烈的“三浦”战役

就在南京东西两线我军大举渡江的同时,为及时解放南京、保护古城,中央军委当即改变了暂时“不攻两浦”的计划,野司命令第七兵团立即以第三十五军(下辖第一三师、一四师、一五师) 向“三浦”进攻,肃清江北桥头堡,直取南京。按照“首先从右翼拿下江浦,从正面夺取浦镇,再取浦口,并争取先机过江”的作战决心,第三十五军以第一三师的3个团和一五师的1个团从右翼攻击江浦县城;以第一五师主力为预备队,伏击打援,直插江浦、浦镇间的公路,占领公路北侧的村庄和有利地形,切断两地敌人间的联系,并且扫除据守在这一带山头上的敌人;再以第一四师从左翼进攻浦镇东北一线高地,夺取浦镇敌人的前沿阵地。这个部署的目的是使江浦、浦镇、浦口的敌人均处于被我分割包围、孤立无援的境地。

第三十五军右翼部队第一三师进攻江浦县城。珠江镇是江浦县政府的所在地,镇的周围筑有高大、坚固的城墙。它的东面、南面是一望无边的水网地带,地势低平;出西门向北至城北郊,是一片起伏不平的低山丘陵。求雨山、赵家山绵延在城墙边缘地带。城东、西、南三面有宽阔的护城河环绕。第二十八军第五十二师的一个主力团在这里把守,并把县保安大队配置在城西南,守护通往江边的要道。他们把通往县城的道路,全部用层层迭迭的沙袋、鹿寨严密封锁起来。求雨山上构筑了坚固的水泥子母堡,组织了密集的火力网,城墙上,步枪、机枪的射击孔,对着开阔的田野。我第一三师经过实地侦察,决定第三七团和第三九团自城北部发起进攻,第三八团从侧翼迂回到城南,准备截击敌人的突围部队,这样就形成了对敌人的全面包围。

4月20日18时整,解放江浦县城的战斗首先拉开序幕。我炮兵由城西北方向开始轰击。黄昏,我军开始接敌运动。敌人在我军威迫下,迅速将部队收缩进城。我第三七团选定城西北为主攻方向,当我军突击到城下时天色已黑。我强大的野炮、山炮猛烈地轰击着城垣和敌防御工事,到处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守城敌军拼死抵抗,战斗异常激烈。我军多次突击、爆破,未能攻破城垣。于是,第三七团转移攻击方向,集中炮火摧毁敌东北角上的防御工事。这里是一片树林,城墙简易,敌人火力较弱。我军的炮弹暴雨般地倾泻在城垣上,由轻、重机枪组成的火网,压住了敌人的火力。二营的战士开始架梯登城,一个个勇猛的战士跃上城墙,首先突破成功,占领了城墙东北角,经过浴血奋战,巩固了突破口。接着,第三七团一营、三营的战士迅速入城,向纵深扩大战果。这时,第三九团已在城西北部实行突破。天将亮,我军猛攻西门外求雨山。由于我军已突破北部城垣,求雨山上的敌人见大势已去,决定弃堡向西南逃跑。城内的残敌也节节败退,经短时间的巷战,敌人出南门向江边逃窜。战斗至21日拂晓,我军歼灭了守敌,解放了江浦县城。我阻击部队第三八团和第一三师侦察队在江浦西南长江沿岸抓到不少俘虏,缴获许多枪枝,只有少数残敌逃往江南。江浦县城的攻克,使浦镇之敌受到我军三面包围。

“三蒲”终获解放

20日晚,战斗在浦镇地区亦激烈展开。据守浦镇地区的是军第五十二师另一个团。这个团利用山头构筑了许多钢筋水泥工事。它的任务除为浦口作警戒外,主要是作为“三浦”防御体系中心的一个支点,多方牵制我军的进击。为拔除这个钉子,我军先在浦镇以西、以北地区的山头进行激烈的争夺战。我军多次发起冲锋,但敌人凭借坚固的水泥工事负隅顽抗。停泊在长江里的军舰艇也不断用排炮向我阵地轰击,妄图配合敌军固守江北战略要点。我第一五师三一五团在江浦、浦镇北面的山头上与敌人进行了反复激烈的争夺。21日白天,第三十五军决定重新调整部署,以一部分兵力从左翼威胁敌人的侧背,以主力部队集中兵力从正面向敌人控制的主要阵地发起猛攻。第一三师在打下江浦后也协同第一四、一五师攻击浦镇。21日晚,战事在浦镇东部、北部丘陵山地再次激烈展开。我军无数发炮弹倾泻在敌人的暗堡上、战壕里,满山遍野烟尘滚滚。爆破手迅速摧毁敌防御工事,碉堡、暗垒纷纷倒塌。我军英勇的战士以攻无不克的英雄精神,冲上敌人的制高点。

经过彻夜战斗,我军攻克了敌人在浦镇以北的主要据点大顶山、二顶山、三顶山。设在浦口扶轮小学旧址的第二十八军军部已乱作一团。为避免被歼,守敌慌忙向江南撤退。22日晨,浦镇解放。随后我各师队伍迅速向浦口挺进。敌人在公路转弯处布满了地雷和各种障碍物,企图延缓我军的前进速度。我军扫除各种障碍继续向浦口进击。浦镇、浦口既是江北繁荣的城镇,浦口还是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津浦铁路的终点站和长江渡口,如今已被军队破坏得满目疮痍。

22日,第二十八军见我大军已接近浦口就星夜缩回南京。23日上午,我第三十五军各师先后到达浦口。江浦、浦镇、浦口的解放,打开了南京的北大门,南京市区已处在我军的直接攻击之下。22日黄昏,第八兵团司令员陈士榘、政委袁仲贤等得知,在我东西两翼渡江部队胜利进军江南之后,南京守敌万分紧张恐慌,似有撤离的征候,而我原定进攻南京的部队尚远,随即电示与南京仅一江之隔的第三十五军严密监视南京之敌,如发现敌人确已撤退,应不失时机地渡江,占领南京,切实维持治安秩序;如少数敌人负隅顽抗,应予包围并相机歼灭;如敌大部固守,即予包围,待主力到达后协同歼灭之。23日晚,总前委鉴于南京守敌已经撤退,遂由第八兵团两个军就近入城,并担任南京警备。据此,第三十五军先头部队于当夜渡过长江,进入南京,后续部队源源跟进,同时,从镇江方向渡江的第三十四军主力亦星夜开往南京,两支部队密切协同,迅速控制了全城,从而促成南京提前获得解放。

注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李宗仁回忆录》(下),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0年,第922页。

《军事文集》第5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472页。

江苏省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渡江战役》,北京: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43页。

同上,第50-51页。

第三十五军是由济南战役中起义投诚的吴化文部改编而成。吴部原是的一个军,改编后,建制未变,军官未动,只是换个番号改个旗号而已。所不同的是在改编过程中,士兵自动回乡、减员不少。在淮海战役中,“照顾”他们担任了一些警戒任务,基本上是“观战”。淮海战役结束不久,在徐州以东的曹八集一带休整,将他们的老对手——鲁中南纵队补充了进去。将吴的原部编成三个团,以团为一单位,以二与一之比混编成三个师。军长由吴化文担任,各师师长与副师长有一人是吴部的原将领或其他起义将领。团以下除吴部原人马外,只派一名领导或政治干部。

(责编 任远)

上一篇:晋绥边区第八分区的对日斗争 下一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乳山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