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十八世纪重农主义思想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时间:2022-08-22 12:05:40

再论十八世纪重农主义思想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4-388-02

摘 要 十八世纪中期法国重农主义视农业为根本,重视农业的发展,提出了保障农民土地所有权、尊重农民耕种自由、采用大农经营模式和重视农业投入等经济思想,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所遇到的各种困境,关键在于农村土地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为此,本文根据古典重农主义思想,对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土地问题进行再一次的探讨,并给予几点建议。

关键词 重农主义思想 农业发展 土地问题 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了强调经济的快速增长,把经济发展的重心放在了工业上,农业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而如今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农业仍然处于严重落后的状态,解决“三农”问题迫在眉睫。然而笔者认为,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各种困境中,最关键的在于土地问题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故解决“三农”问题要从解决农村土地问题开始。为此,本文将针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土地问题,根据古典重农主义经济思想,对其中的一些借鉴意义进行再一次的探讨。

一、十八世纪中期法国重农主义的主要思想及政策主张

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中期,法国的封建经济开始衰退,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封建制度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为了解决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困境和摆脱法国长期的贫穷和落后,法国先后采用柯尔贝尔和约翰•罗的重商主义政策,但最终都宣告破产。于是,重农主义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并发挥了重要作用。重农主义的主要思想观点有:

1.“自然秩序”学说,要求保障人们的自然权利。重农主义认为,每个人财产的所有权都应当受到保护,同时不能侵犯他人的权利。自然权力,不仅是指人们享有动产和不动产的所有权,还享有自由从事对他们有利的工作的权力。

2.主张实行富裕租地农场主的大农经营模式。富裕的租地农场主拥有雄厚的资金,能够购买新的生产设备和改进原有的生产设备,还能雇佣农业工人进行优良的耕作,从而能取得更多的纯产品和更多的利润。同时,土地所有者从租地农场主取得地租也就有了更可靠的保障,还能闲置出劳动力,从事其他劳动,取得额外收入。这种土地经营模式有利于土地所有者和租地农场主双方财富的增加,从而有利于国家的繁荣。

3.重视农业资本投入,提高土地生产力,同时提高劳动生产力。良好的农业生产设备和优质的农业肥料,在农业工人的精耕细作下,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地的生产力。而劳动生产力又是在自然的土地生产力的协助下逐步提高的,土地生产力被看作是对劳动者“自燃的赐予”。所以增加农业资本的投入,不仅能提高土地生产力,还能促进劳动生产力的提高。

古典重农主义经济思想还包括“纯产品”学说,阶级结构理论和再生产理论,提出了实行单一土地税制度,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发展对外贸易等政策主张,这里仅仅针对土地问题而详细介绍了以上三个观点。另外,十八世纪的重农主义思想表面上维护封建制度,实际上却表达着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内涵,这种宣扬理论的方式使它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

二、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应当予以相当的重视。而土地又是农业的基础,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故解决三农问题要把重心放在农村土地问题上。而目前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农村土地在产权制度上、权益分配上、经营规模上和耕作方式上仍存在诸多问题。

1.土地产权不完整,抑制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民个体对农村土地没有所有权,所有权属于村民委员会和乡(镇)政府,农民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占有权和收益权。没有完整的所有权,就使农民始终存在着“土地归国家所有,不归自己所有”的想法,再加上部分地区土地调整频繁和较短的承包期,使得农民对土地缺乏足够的安全感,这样农民就不愿意全心全意的经营土地,抑制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2.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一方面土地产权不清晰,没有明确规定土地的处置权,农民就不能自由的买卖、租赁、转让和抵押土地,土地的自由流转受到了极大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一些地方政府在不尊重农民意愿的情况下,强行征用农民土地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农地被征用的补偿费用也没有合理的发放到农民手中,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的权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3.小规模土地经营模式不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由以至于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呈现出小规模经营模式,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而且单个农户从市场获得信息的能力有限,不能及时调整耕作结构应对市场的变化;对市场的参与程度较低,不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无法抵御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没有保障,从而不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4.农业发展资金不够、技术缺乏,土地生产力低下,劳动生产力无法提高。由于我国农村金融体制不够完善,农民取得信贷用于农业投资比较困难,农民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农业生产,就无法购置先进的机器设备,采用最新的农业技术,修缮完整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必然导致土地生产效率低下,劳动生产力无法提高,农业发展缓慢。

三、重农主义思想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综上所述,古典重农主义经济思想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其理论体系中也不乏闪光之处,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大国,仍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1.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充分发挥村集体的议事能力,实行永佃制。所有权是可以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农民不愿意全心全意的经营土地是担心土地随时被国家征用或者过了一定的承包年限就不再被自己耕种了,只要保障了农民的这两项权利就可以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促使农民积极主动的开展农业生产。

2.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成立农村土地事务所。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应当成立农村土地事务所,让村集体与土地开发商自行谈判协商土地流转的补偿费用,农村土地事务所为土地流转提供合法的平台,充当咨询、办理手续、建立土地档案的服务机构,从中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这种土地流转方式不仅尊重了农民土地流转的意愿,防止了农村土地被强行征用的现象发生,而且保障了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权益所得,是有利于开发商和农民双方的流转方式,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采用适度规模的农业经营模式,尽快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我国要想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小农经营,但也不能采用像美国那样大规模的经营,只能实行适度规模的农业经营方式,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我国人多地少,耕地面积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平原丘陵地区,耕地比较分散和零碎,农业人口超过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若采用大规模的农业经营方式,不仅在地理条件上无法实现,而且必将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工作,而城市又无法吸收这么多劳动技能较低的农业人口,这将带来更大的社会问题。所以我国只能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具体情况,采取适度规模的农业经营模式,随着我国人口慢慢的减少,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农业经营规模才能再逐步的扩大。

4.完善农村信贷,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土地生产力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在我国,要增加农业的资本投入就应当完善农村信贷体系,为农民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政府应给予农业更多的财政补贴和政策倾斜。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有利于土地生产力的提高,而且在重农主义看来,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是对劳动者的“恩赐”,土地生产力的提高能带动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事实上,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也能促进土地生产力的提高,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所以在进行农业投入的时候,一方面要增加农用设备和农用技术的投入,提高土地生产力,另一方面还应增加培养农业技术人员的资金投入,提高劳动生产力,两者的共同提高,才能有助于农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法]弗朗斯瓦•魁奈.吴斐丹,张草纫选译.魁奈经济著作选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11.

[2]张人价.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

[3]姚开建.经济学说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

[4]张婉丽,韩海青.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09.北京:地址出版社.2009.

[5]何解定.评魁奈的重农主义思想.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5(第20卷第2期):25.

[6]于满.由魁奈重农思想审视我国农村.改革与战略.2008(S2):59.

[7]李永东,路杨.论农业用地管理的制度安排与政策选择.新疆大学学报.2007(第35卷第5期):38.

上一篇: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存在的弊病 下一篇:道教生态伦理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