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人现身外身:评范曾《国学开讲》

时间:2022-08-22 10:56:10

化人现身外身:评范曾《国学开讲》

年逾古稀的范曾先生新近出版了一部《国学开讲》,全书以时间为轴,以儒、释、道、艺经典为纲展开。如今,能在一本书里讲授儒、释、道、艺四个门类的学问的写作者并不多,而在范曾手中,却驾轻就熟,像是画一幅大泼墨的画作,正显现了范曾的个性。《国学开讲》一书缘起于范曾先生在北京卫视的同名电视讲课,他在谈到艺术创作时说:“先求平正,既知平正,必求险绝,而又复归平正。”这句话也是笔者在阅读《国学开讲》一书的第一感受:这位历来行事特立的老先生坐上讲台,在洒脱之余,又添了一份岁月带来的平正。

“画品居上之上,化人现身外身”,钱钟书这样评价范曾。画家是范曾先生最早的身份标签,作为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人物画变革历史中开风气之先河的人物,范曾的艺术地位为世公认。那么,范曾先生又如何暂搁画笔,谈起国学了呢?钱钟书先生的“化人”一说正是答案。具体看来,范曾认为如今的国学中生命一体、中和仁恕的观念是当代社会乃至当代世界急需的一剂良药。现在的中国终于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能够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他希望为之尽一份力。范曾在谈论国学的当下意义时说,对于继承古老智慧而言,一个好的国学文本,比起枝节上的诸如学习国画等方式,显得更为重要。

一个更具国学风采的答案可以从资深制片人、主持人王利芬的提问中发觉:“您作为一个非常著名的画家,为何要花如此多的精力与时间做这个百集开讲?”范曾先生引用了孔子的名言作答:“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定义自己的学习是一个“为己”之学,为了自己快乐。但是这个为己之学,并不是像孟子当初批评杨朱“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而是由这个“为己”出发,使自己的学养不断地丰富,身心不断地净化。这种“为己”之学就渐渐朝向一个终极的目标:利他,走向《大学》中说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的学习,使他有足够的学养进行授课,而“利他”的初心,是范曾的授课与写作的原因。

范曾先生是如何看待国学的呢?他指出,中国学问是一种启智性的学问,“我们学国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把人们心灵内在的善充分地调动出来”。范先生还用了四个形容词来描绘国学:诗意的、为己的、至善的、中和的。这是范曾的感性体悟,他也理性考究,从西方提法“汉学”,到国粹,到国故到中学再到国学,范曾在书中把国学的概念进行了翔实的梳理。

范曾先生讲授时心中有对象,谈到如何学国学,他介绍了学习国学的“方便法门”:其一为读经:知其篇目,记其章句。读经书的时候,把它的篇目记住,把里面的好句子、好故事记住,就会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其二为读史:从熟悉的故事开始。读史书、读经典,往往最初会从这些故事中产生爱。开启了这个方便法门后,再去追求微妙法门,就有了意味。其三为学国学要从爱文学开始,多阅读带来多收获。

有了观念与方法,范曾先生进而将儒、道、佛、艺四个门类一一讲授,可以发现,四者在范曾先生心中已经融会贯通,这一融会贯通在艺术一章中尤以体现。在这本书中,还收录了诸多范曾先生的画作,国学之深辅之以国画之美,《国学开讲》这本书有很强的古代文人印记。熟悉范曾文笔的读者都了解范曾的性情,而这本书又是一次授课的实录,加上作者推广国学的初衷,这本书可读性很强。《国学开讲》的另外一处特点是,范曾先生常常会把话题转移到当下,试图用古典的思维解决现实的困惑。

“以霜雪之洁求其品,以岱宗之高求其志,以潭壑之深求其学,以大地之厚求其德”这四句话是范曾写在书本开头的一幅题字,正是“化人现身外身”,在《国学开讲》一书中的范曾,以求实的态度,语中和,讲仁恕,很耐心,国学开讲,你来听吗?

(洪滔/文)

上一篇:天路热血有长歌 下一篇:大数据凿出餐饮寒冬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