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个人消费贷款出现的风险及对策

时间:2022-08-22 09:58:09

论个人消费贷款出现的风险及对策

摘 要 个人消费信贷是金融创新的产物,是商业银行开办的用于个人消费的贷款。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热情不断升温,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本文将对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对风险的防范方法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个人消费信贷 风险因素 对策

个人消费信贷是由商业银行开办的用于非法人或组织非盈利目的的贷款,是金融创新的产物,个人消费信贷的开办打破了个人与银行单项融资的局限性,开创了个人与商业银行相互融资的全新债权债务关系,个人消费信贷的开办,标志着国有商业银行转变经营观念,开创业务新领域对传统业务模式的突破,顺应了国民日益增长的金融产品多元化的需要,优化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结构,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创立渠道,也有利于启动市场,扩大内需,增加消费生产,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一、个人消费信贷面临的风险因素

(一)个人征信系统不健全

个人消费信贷风险主要来自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与个人信用风险,社会的信用环境和我们人的信用程度是不可分开的。我们国家现阶段还没有一个完善的信用制度体系,很多的商业银行对于借贷申请人的能力调查不够透彻,监管不力,除此以外,很多人的收入不够透明和税收制度监管不力,以及其他征信部门的系统资源不相互共享,银行难以对借款人的自有净资产、个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还款意愿等资信状况做出正确判断。在消费信贷过程中,各种恶意欺诈行为时有发生,银行采用询问或实地察看等原始征询方式已经不能保证信用信息的时效性和可靠性。

(二)商业银行自身管理存在缺陷

由于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开办时间不长,所以在这方面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通常,商业银行信贷人员仅仅凭借款人身份证明、个人收入证明等比较原始的征询材料进行判断和决策,对个人的信用调查基本上依赖于借款人的自报及其就职单位的说明,对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状况、社会活动及最为重要的有无违法纪录和有无失信情况等缺乏正常程序和渠道进行了解征询,导致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内部在责任界定上也往往依据书面上反映的问题进行处理,使得就材料而谈贷款的问题更为严重。由于在放贷时对客户的实际情况就只停留在资料上,因而发放后更是没有一套相应的管理措施跟上。

(三)抵押物难以变现

在经济市场的大环境下,抵押物的变现环节复杂,贷款担保现实意义薄弱,成本太高。如果在借贷人利息还款不及时的条件下,银行第二来源就是抵押物,而抵押物的变现环节复杂就成为银行环节资金风险的最大阻碍。因为当下的第二消费市场刚刚起步,交易环节和相关的法规还不完善。相关的手续繁琐中介的费用很高,导致银行变现环节受限,对于银行消费贷款的健康发展很不利。

(四)盲目营销,无规划发放消费信贷

盲目地追求利益,扩大市场占有率,大多数的银行支持分支银行发展信贷业务,这便大的风险埋下了伏笔,在这样的条件下也就形成了很多不正确操作的出现。一些商业银行为了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对基层下达硬性的放贷指标。不少银行擅自降低贷款标准和担保条件,对高风险、低信用的客户提供消费贷款,一些地区的基层行甚至为了完成贷款任务,给每个员工下达一定额度的消费信贷任务。不少员工为完成任务,盲目放贷。这种现象的蔓延将造成新一轮的风险积聚,不利于消费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

二、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防范方法

对于这些消费贷款出现的各种风险,相关银行应该出台相应的措施,一下提出建议:

(一)逐步创造全社会范围的个人信用环境

科学的征询体系是保证银行信贷的前提。从实际角度出发,可以分两步走:先在银行内部建立全行性个人客户信用数据库,使每个存量客户都有相对完整的信用记录,个人与银行的所有信用业务均有记录登记。同时,加快建立国内各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制度。由人民银行牵头建立一个股份制个人征信公司,扩大现有人行征信系统的职能和范围,联合金融机构、政法部门、各公用收费部门等,搜集整理个人收入、信用、犯罪等记录,评估个人信用等级,为发放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提供消费者的资信情况。

(二)认真探索个人客户差异化服务方法

对于客户质量要进行合理地把控,拓展高水平客户群体。我们这里指的高水平客户是信用良好,偿还能力强、风险低的客户。按照群体进行划而论,一些从事优越行业的客户相对素质比较高,如有关国家垄断行业和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其次就是稳定职业的国家公务人员和财政人员。第三就是大公司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这样的群体有着收入稳定、福利待遇高、工作稳定失业率底、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对于自己信誉程度重视的特点。所以还款准时,银行应大力拓展这样的客户群体,在促进业务发展的同时,有效降低贷款的预期损失比率。

(三)进一步完善消费贷款的担保制度

担保制度,是贷款第一还款来源出现风险时的必要保证,也是制约借款人信用程度的一个有力武器。在我国消费信贷法出台前,商业银行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分析现有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圈定法律争议少、执行容易的标的作为抵押物。产权不清、变现较难以及现有法律上存在争议的抵押物一般不要接收。选定的担保抵押物必须合法、足值、有效;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合理界定保证人范围。对借款人自身条件较好,收入稳定,可实行保证担保方式的贷款,保证人应该选择信用度高的高端客户,且至少自身综合条件不低于借款人。

三、结语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中,自身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于启动市场、积极扩大内需将发挥重大作用,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省分行)

参考文献

[1] 张明.现代商业银行管理再造[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2] 罗伯川.商业银行合规经营指引[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3] 何五星.银行风险与管理[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上一篇:中国经济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的改进与完善 下一篇:浅谈网络营销在我国外贸企业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