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将马龙:爱与不爱

时间:2022-08-22 08:51:30

9月4日,八达岭长城。一家三口拾阶而上,放眼望去,长城像一条巨龙,在苍翠陡峻的群山间迤逦远去。男孩不时对看壮丽的风景出神,并没有和父母多说话,偶然间会有一丝怅惘悄悄划过他的眼角。

十几天前,17岁的他凭借出色的表现,在同年龄段的队员中脱颖而出入选了出征17届亚锦赛的阵容,成为最具亮色的乒乓新人。

十天前,他满怀信心登上了前往韩国济州岛的航班,这是他继今年卡塔尔公开赛后第二次参加国际赛事,年轻的他渴望证明自己。

三天前,他出人意科地在第三轮便惨遭淘汰,他反问:我怎么打成了这样?

一天前,他随队回国。同一天,远在辽宁鞍山的父母,开车9个小时赶到北京……

这个17岁的男孩就是曾获2004年世青赛单打冠军和2004年全国锦标赛单打亚军的乒乓小将——马龙。

不爱动画爱“三国”

熟悉马龙的人都说,他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动脑筋。

当其他孩子还钟情于动画片时,不到10岁的小马龙就迷上了连续剧《三国演义》。剧中纵横捭阖的历史。错综复杂的关系就像一块大大的磁石,牢牢地吸引着他,只要”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歌声一响起,什么人什么事都别想把他拉开。

13岁,马龙入选北京队。他对《三国演义》的痴迷依然如故,凡跟三国有关的东西,统统不会放过。北京队是军事化管理,每晚10点钟统一熄灯。但教练查房时会发现,马龙那儿常常有亮光,进门一看,原来他正开了小灯在被窝里抱着一本厚厚的《三国演义》津津有味地读。为这事他没少挨批评。

但是,马龙这股钻研劲儿表现在训练和比赛上,却令教练颇为赞赏。

北京队的张雷教练认为,好的乒乓球运动员比赛时就要敢想,不怕想错,怕的是在场上头脑一片空白。2004年的全国锦标赛是马龙梦开始的地方,在那次比赛中他连克王皓、刘国正等名将杀入决赛,最后不敌王励勤获得男子单打亚军。在对王皓的一场关键比赛中,张雷给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然而回到场上的马龙却完全没有照办。赛完问他为什么,马龙讲出了自己的理由,张雷才发现:原来他的大脑总是在高速运转的,场上的每一点变化都像传送带上的物品,源源不断送进他的大脑,让他做出精确的分析。

马龙有一个笔记本.上面记载着他一些比赛心得。不管是国家队还是北京队,在一些重要比赛结束后,都会要求写赛后总结,但是马龙的总结却大都不是为完成任务而做。

在今年世乒赛前的一场热身赛中,马龙对阵老大哥王励勤,经过6局的激战,最终以2比4败北,但这已经打破了他对王励勤一局不赢的记录。当天晚上,回到房间,他掏出小本认认真真地记下当时的每一点想法。正巧,他在国家队的主管教练李屹推门进来.见状问道:“写什么呢?”马龙不好意思地嘿嘿一笑,看着这孩子写在本子上的字字句句,李屹不由点了点头。后来马龙告诉教练:“虽然输了,但那场球是我感觉对王励勤打得最好的一场,学了很多东西,以后再打心里就有底了。”

马龙平时总会把自己或者其他队员的比赛录像拿出来反复研究。这次出征亚锦赛前,张雷问他:”要不要带两盘去?”他指指自己脑袋,腼腆一笑说:“不带了,都在这儿呢。”

不爱说话爱唱歌

有人说:马龙有点“闷”。

其实,小时候的马龙是一个调皮好动的孩子。每天傍晚一放学回家,扔下书包,推起自行车就跑,非楼前楼后骑过了瘾才回家吃饭现在连妈妈都有些奇怪:“孩子长大了,啥时候变得有点腼腆了?”

腼腆的表现之一就是他最钟爱的放松方式——睡觉。说起马龙的觉,张雷的表情可以用“瞠目结舌”来形容:这孩子睡个一两天都没问题,中间的饭都省了。”记得有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放假回来的张雷推开马龙的房门,看见他还在床上一副刚睡醒的样子,于是关切地问:“午饭吃了吗?昨天几点睡的?”马龙揉揉眼睛说:“晚上日点半……”

一旦熟悉起来,大家就会发现,马龙其实没有变,爱笑也爱唱。

每天训练完,浴室里时常飘出“哼哼哈嘿”的声音,这是“浴室歌手”在表演了。张雷总有个疑问:马龙嘴里到底叨咕的啥?直到后来听到原版,他才放弃了刨根问底的念头,因为原唱周杰伦的发音更加令人摸不到头脑。

马龙的mp3里面存满了周杰伦的歌,问他为什么喜欢,他的回答明显带有他们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征:“我也不清楚,就是喜欢。”今年周杰伦来北京开个人演唱会,马龙和一个队友弄到两张票,但是由于迟到,只能站在观众席的最外圈,”现场音响效果不错,但是太远了,基本上找不到周杰伦的人影儿,只能看看大屏幕。”

有一次,在大巴车上,张雷对他说:“马龙,你这么爱唱歌,等到今年乒乓球队内部春节联欢会的时候,我跟刘国梁教练说说,来个独唱吧。”马龙口下得连连求饶:“张指导,千万不要啊。”

不爱张扬爱平和

最让马龙头疼的事就是记者采访。

他总问张雷:“他们为什么总是找我啊?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张雷说:“因为你前一段成绩好。”他反问:“我有什么成绩呢?”

马龙的低调跟父母也有关系。自从2003年马龙入选国家乒乓球队以来,辽宁当地的许多媒体都提出过采访要求,但都被夫妻俩婉言谢绝了,因为第一他们觉得马龙并没有取得多大成绩;第二,孩子还小,前面的路还长,不想给他太多的压力。

马龙与乒乓球的故事有些老套,由锻炼身体变成爱好再变成职业几乎是每个运动员固定的路。但是十几年过去了,有一个细节却时时出现在妈妈的脑海里:“刚开始练球,他还不如球台高,几乎像是举着球拍在打,所以孩子的毛衣袖子总是过不了几天就磨坏了。”

早在2003年世青赛上,马龙就曾经有过团体冠军、混双亚军、男双亚军的战绩,2004年的世青赛更是平添了一块男单的金牌。但他真正走进人们的视线是在今年的卡塔尔公开赛,他的战绩是一胜一负,胜排名世界前20的俄罗斯选手斯米尔诺夫,输给了王皓。首次参加成人的国际赛事就能战胜名将,这使马龙的自信心有很大的提升,加上他在2005年乒超联赛中战老将王励勤、秦志戬、丁松的上佳表现,面对“六小龙”中陈圮、单明杰、邱贻可。张超也毫不畏惧,这使17岁的他进入了国家男队主教练刘国梁的视野。

刘国梁认为,如此年纪的孩子能在激烈的乒超联赛中达到64%的胜率,不是件容易的事,尽管世乒赛为了求稳,最终没有用他,但根据他的状态,他以后得到的比赛任务和锻炼机会会越来越多。

亚洲锦标赛历来被当作是新人的“试金石”,很多声名显赫的名将都是从这里起飞。8月27日,第17届亚锦赛在韩国济州岛开战,状态正好的马龙看到了希望。他忍不住偷偷地问张雷:”您说这次比赛我有机会去么?”张雷说:“那得看你这段的表现了。”

终于,在比赛前一周,他得知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参赛名单上。“你要去韩国比赛了?好好打,别紧张。”一天马龙接到了妈妈的电话,妈妈是在网上看到消息才得知儿子要参加这次比赛,原来体贴的马龙并没有告诉家里。

但是,济州岛没有成为马龙的福地。他的梦像风筝的线,稍不留神就从指缝间溜走了。第三轮,马龙2比4输给了前中国河北选手、现代表日本参赛的吉田海伟,失去了晋级前16的机会。“这与我的性格有关,我不是一个特别放得开的人”,马龙说,”比分僵持不下时,在几个关键球的处理上我本该做得更好,但是我太想赢了。”

这种自我剖析与张雷的看法很一致这孩子打球有灵性,也肯吃苦,只是心理上的问题还比较明显,联赛中很少出现翻盘的情况。以后,增强心理素质是他面临的一个课题。

“失望总会有点儿,但我不会放弃.因为自己还年轻。”小时候,练得累了,打乒乓球在马龙眼里就是枯燥的2米折返跑,即使这样他也都会坚持两个小时“跑”下来,不为别的,就是不能服输,就像他北京队宿舍的床上,摆着大大小小的毛绒玩具,那是他前段时间去嘉年华玩时得的奖品,问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他回答:“因为我一直想要那个最大的。”

责编/王津津

上一篇:棋手:不会武功也是侠 下一篇:变迁,有物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