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励志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2-08-22 08:20:59

感恩励志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感恩励志教育是以“感恩的励志,励志的感恩”为主题,以传统文化为内容,以音乐和语言为烘托,情境互动地激发学生责任意识、自主意识的一种教育方式。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

关键词:高校 感恩励志教育 大学生

“知恩图报”,是我国人民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实施“感恩教育”,培育“感恩文化”,让我们的学生有情感,有灵性,有爱心,有怜悯之心,敬畏生命,知耻知荣,知恩图报,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之本,这就是我们教育的大目标!

一、感恩励志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中出现的新情况是感恩教育的前提

思想多元化给学生带来的困惑。信息鉴别能力的差异和不平衡,使部分学生对“两课”课堂中的理论灌输和日常生活中思政教师的思想教育并不完全认同,表现出对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网络信息化促使学生自控力下降。网络上的信息良莠混杂,大量的信息资源很难管理控制,一些不良信息趁机入侵,不可避免地降低了大学生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弱化了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市场功利主义思想对学生产生浮躁情绪。部分学生表现出自私、漠视集体和他人利益的问题。

2.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是感恩励志教育的基础

同志多次强调指出,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国务院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要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努力增加教学中的科研含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加强了对“两课”教学的管理是感恩励志教育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教育部明显加强了对“两课”教学的管理,对具体内容、教学方法和基本要求等提出要求。部分高校根据实际,与时俱进,采取新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对“两课”教学进行积极探索。

二、感恩励志教育的模式

1.感恩励志教育的定义

感恩励志教育是以“感恩的励志,励志的感恩”为主题,以传统文化为内容,以音乐和语言为烘托,情境互动地激发学生责任意识、自主意识的一种教育方式。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

感恩励志教育以“育人”为核心,以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为重点,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扎实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通过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重视、尊重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付出,知恩、感恩,报恩,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发奋图强、励志成才,努力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感恩励志教育的常规活动

(1)“忠心献给祖国”主题教育活动

通过形势与政策课、主题班会、爱国主义影片展播、爱国主义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学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2)“爱心献给社会”主题宣传活动

通过开展“心系灾区,节水保泉”、“保护生态,低碳生活”、爱心救助、义工服务等活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会到关心社会献爱心的喜悦与幸福。

(3)“孝心献给父母”孝心美德宣传周活动

通过开展“寄亲情贺卡”、“发亲情短信”、“回忆成长历程,感谢父母深情”、为父母做一件事等活动,让学生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养育的感恩之情,积极倡导孝心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辛劳的父母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幸福。

(4)“关心献给他人”主题实践活动

通过开展“感恩接力”、“感恩墙”、“杯水谢师恩”、“手拉手”帮扶等活动,倡导学生学会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学会知恩、感恩和报恩,努力构建团结友爱,以诚相待,宽厚随和,长久相处,与人为善的和谐集体,为构建和谐校园、创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努力。

(5)“信心留给自己”主题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班级争霸赛、“我最崇拜的学长”评选等活动,开展读书学习、主题演讲活动和诚信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竞争意识和诚信品质,鼓舞激励学生充满自信的面对未来,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6)“寄情母校”系列活动

通过组织毕业生开展征集毕业感言、为母校发展建言献策等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美化和谐校园环境,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珍惜校园生活,感谢母校培育,激励毕业生怀着对国家和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走向社会,踏上新的人生征程。

3.感恩励志教育的重点活动

感恩励志教育公开课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内化”教育,它从人性本善出发,以真唤真,以善扬善,深挖真善人性中的原动力,唤醒人们麻木的心灵和朦昧的良知,以此治心扶志,点燃心中激情,激发人本潜能,重树成功信念与报效责任,从而促进道德认同、人本理解和个性发展。接受教育的受众,在短期内会发生由原来的“人要我学好”到“我要我做好”的深刻转变。

感恩励志教育公开课全程分“激励引导”和“真情互动”两部分。

“激励引导”。专家用极具感染力和震撼力的心语,以心灵对话的方式,引领人们回忆往事,重温过去,感念父母和师长恩情;忆旧时梦想和壮志,思今日心态与处境,让听众麻木的心灵感知痛苦、蒙昧的良知得以唤醒,迷失的自我重新找回。

“真情互动”。听了专家的心灵对话后,许多听众会自发走到台上向父母或向老师或向朋友表达自己的感激,或悔过自新,或当众立誓,奋进求学,立志成才,以报答父母的养育和老师的教育,语言之恳切,场面之感动,非普通演讲所能相比。令众多家长,老师,媒体记者一致盛赞为:“感天动地,见所未见!”

三、高校实施感恩教育的对策

1.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学校传媒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反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典型和优秀大学生先进事迹。

2.建立高素质的感恩励志教育队伍

一要建设好专职队伍。选派优秀青年教师从事党政工作和共青团工作。保证高校团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二要加强感恩励志教师队伍建设。使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建立家校共育平台

学生的成长受到各方面影响,学校和家庭是两个重要的影响源,因此,学校与家庭二者的合作与沟通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4.要加大大学生感恩励志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

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努力增加教育经费总量,不仅要大力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还要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教育。

上一篇: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特殊教育的“一体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