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水泥路面的管理和养护措施

时间:2022-08-22 07:40:02

农村公路水泥路面的管理和养护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公路建设起来,车流量的增加也提高了农村公路的养护要求。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水泥路面出现了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病害,对公路的正常使用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只有科学的养护和管理可以延长农村公路的使用年限,保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充分发挥社会效益。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农村公路水泥路面的管理和养护措施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农村公路;水泥路面;病害;原因;对策

1.农村水泥公路路面产生病害的原因

1.1排水不畅产生病害

排水对于农村水泥公路路面的使用寿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排水顺畅是保持路面健康稳定的重要举措。但是农村公路的排水系统普遍不够完善。尤其在村镇公路的路段更为严重,积水无法排除,雨水沿着公路流动,使路基出现软化的现象,路面出现表层脱落。最终,公路的混凝土板块在行车压力的作用下出现破坏或者断裂。路面混凝土板块之间的填缝料失去效用,地面水进入到路基,基层被雨水寝室,板块下出现断裂。

1.2路面基层的强度弱产生病害

在我国大多数农村,公路的水泥路面使用的是级配碎石的结构,厚度多为20-22cm,而基层的厚度也只有15-30cm。在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对材料的监管不够严格,往往是就地或者就近取材,材料的配比没有经过严格的检验,不遵守相关的建设规范。导致某些材料的质量不过关,强度达不到设计规范的要求。在施工中基层的路拌、闷料不匀,路面的压实工作没有到位,导致水泥路面的基层没有板结,从而出现松散的现象,基层强度不达标的情况下,没有经过标准的保养时间就开始通车,在行车压力的作用下,水泥混凝土底板的拉应力逐渐变大,对水泥混凝土板的强度产生极大的破坏。

1.3路基的土壤特性导致病害

某些农村公路的路段为水田,可能出现路基的翻浆现象。尤其是存在膨胀土的路段,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抬高或者换土作业,直接在松软的地这上进行铺设。地段的地下水的水位较高,土壤的透水性不好,导致路面基层和路基不断受到水体的侵蚀。尤其在雨水多的地区的季节,路面破坏十分迅速。

1.4长期超重荷载导致病害

农村公路为农村的发展带来新的生命力,农村的经济不断向前迈进,公路上车辆超载和超限的状况也越来越普遍,其压力远远超过了水泥路面设计的承受范围,板块出现严重的疲劳。长此以往,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面层出现开裂或者断裂的情况,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被极大的缩短。在今天看来,车行量的增加和严重超载现象的出现是导致混凝土路面出现开裂破损的直接原因。

1.5水泥路面的面层强度弱导致病害

由于农村公路的建设中使用的水泥稳定性较差,强度较弱,混凝土中添加的碎石、砂等原料的含泥量和有机质的含量超出标准。导致水泥混凝土中水泥和骨料之间的界面粘合强度不够,引起路面初期开裂。

2.农村公路水泥路面的管理养护措施

2.1预防性养护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管理和养护应该践行“预防为主,养护结合”的方针。在养护得当的情况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年限能够延长。但是一旦出现损害,发展速度就会非常快,所以预防性的养护显得十分重要。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投入使用之后,经常对路面进行清理,出现的砂、石等堆积物和垃圾要及时清理干净;修整路肩、路容;边沟要保持开通,积水要及时的得到排放;查看填缝料的老化状况,预防和减少混凝土面板的损害;及时发现细微的问题并查明原因。制定相应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管理和养护办法,采取合理的措施保证路面的完好;严格限制车辆的超限超载,加强对路过车辆的管理,从根本上预防路面的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

2.2日常性养护

(1)在农村公路水泥路面的日常养护中要考虑到水带来的影响,除了防尘、清洁以及完善排水系统之外,对于缝隙的清理和填料也是十分重要的。清理老化或者将要老化的填缝料,灌填新料,避免或者减少水造成的冲击和侵蚀。出现轻微裂缝、横向伸缩缝、板角断裂、板底脱空等病害时,使用沥青灌缝的方式进行处理。其操作方式如下:

将已经老化或者即将老化的填料和缝中的垃圾、杂物清理干净,对沥青进行加热,温度在140-160℃左右;在灌填之前,为了便于多余沥青的收集,先在缝中撒入适量的石粉;同样的为了防止沥青被车辆轮胎粘走,在灌填完毕之后再次撒石粉。对于板角断裂、出现轻微的裂缝等路面病害,在做沥青灌填处理之后需要撒上粒径在0.3-0.5cm之间的石屑。

(2)混凝土板块出现错台的病害时,先进行压浆调整,使板块恢复平整。在调整之后仍然出现小于10mm的错台量时,使用人工方式或者建筑磨平机将高出的部分凿除,当出现错台量大于10mm时,在较低的一处使用沥青砂或者是细粒式的沥青碎石进行衬平,补衬的长度约占高差的1%-2%;或者是使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薄层修补,注意在修补前需要将原路面清理干净。

(3)在出现大面积的露骨、麻面以及平整度差等病害时,使用沥青混凝土罩面处理,保持处理厚度大于2.5cm,施工过程严格遵守《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罩面处理之前需修补破碎的板块和整个路面,再压浆处理。使用聚合物砂浆进行薄层处理,水泥和砂的比例控制在1:2,将材料搅拌均匀后摊铺在水泥路面上,厚度不超过15mm,完成之后进行抹平、拉纹,养护时间超过8小时之后才能够开放通行。

(4)板底脱空会导致路面在使用时出现破碎和裂缝的现象。并且,板底脱空的情况不好掌握,某些板块板底脱空,但是路面上没有明显的病害出现,潜在的威胁性非常大。板底脱空需要根据路面的受损情况以及路基的密实度,进行水混凝土路面面层的加铺处理。

2.3重点养护

水泥路面出现破碎、板角断裂以及沉陷等病害时需要实施重点的养护。在农村公路中,水泥路面的重点养护方式有两种,一是逐块换板法:挖出已经被破坏的混凝土板块之后,对基层进行处理,使用标号较低的混凝土作基层 ,然后在基层上重新铺筑混凝土板块;二就是整段加铺法:在破坏十分严重或者出现排水不良的路面,对被破坏的混凝土路面实施补强处理。其方法是直接在原路面的基础之上铺设混凝土层,以其作为新的路面。重点养护的操作方式如下:

首先将破碎、断裂的混凝土板块清理干净,进行基层处理,使路面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满足相关的规范标准。如果基层出现松软、不板结的状况时,将其全部挖除,使用标号为C15的混凝土进行调平,在浇筑路面时根据需要设置钢筋网补强,设置的间距为20×20cm;渗入适当的早强剂,使用薄膜或者是稻草进行覆盖,在24小时之内进行养护,经过5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够通车放行。

3.结束语

根据环境的不同,农村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的病害问题也不一样。需要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将预防性养护、日常养护以及重点养护三者相结合,才能确保路面状况的良好,保证行车安全和新农村建设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李祖耐.论农村公路水泥路面的管理和养护[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17).

[2]罗绍美.加强农村水泥路面养护的对策[J].建筑遗产,2013,(12).

[3]李剑.农村公路水泥路面的管理和养护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

上一篇:浅论道路桥梁路基施工 下一篇: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