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例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

时间:2022-08-22 05:27:15

10例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生产且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进行产后出血临床护理,统计产妇经治疗和护理后的情况。结果:经对症治疗和针对性护理后,10例皆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产后出血;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484-01

近年来,社会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提高,医疗技术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产后出血是现代妇产科护理中的主要问题之一。产后出血如不及时正确的处理,不但有可能引起产妇严重健康问题,而且有可能导致产妇死亡[1]。它已成为现代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产后症状[2]。因此针对产后出血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手段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关注热点。以下是对2010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生产的10例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进行临床护理的临床观察,希望能为今后的产妇产后出血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产妇321例,顺产231人,剖宫产90人,产后大出血10人(顺产8人,剖宫产2人),平均年龄(28.1±1.6)岁,其中20-25岁29例,25-30岁33例,30岁以上16例。出血原因:宫缩乏力6例,胎盘粘连4例。

1.2 护理方法:高危因素识别对高危孕妇加强管理,定期产前检查;有妊娠并发症如妊高征、贫血的应提前住院。

心理护理产妇对产后出血都有恐慌心理,应提前为产妇做好解释和宣教工作,以消除其焦虑、恐惧的心理,给予产妇心理上的支持,详细耐心为产妇介绍各种产后出血的原因和相应的医疗措施,为产妇树立能够成功生产的信心,并增加护患间的信赖感和产妇的安全感。

产程处理:第1产程:注意孕妇的饮食,全程监测宫缩及产程的进展,一旦发现产程停滞、延缓等现象,立即上报医生及时处理,随时了解胎头下降及宫口扩张的变化。第2产程:给予产妇温馨的鼓励、增强其一定能顺产的信心,避免第2产程的延长;在胎儿娩出时,必须注意保护好会阴,协助胎头和胎肩缓慢娩出,避免软产道撕裂伤的发生。第3产程:识别胎盘剥离征象,协助胎盘与胎膜正常娩出,待其娩出后常规检查是否完整,判断有无残留,注意不可动作粗暴、用力过猛,动作准确、轻柔,以防损伤子宫。然后再常规检查有无发生软产道的裂伤,一旦发现,应及时给予缝合,并且产后即刻给予缩官素注射,以促进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若发生产后出血,并且出血量>200ml,先尽快找出出血原因,再给予对症处理。产妇常规在产后留产房观察2h,并每隔15分钟给予1次血压测量,观察产妇产后的宫缩及一般情况,鼓励产妇排尿和饮水,并且协助新生儿在出生后尽早开奶,主要是通过新生儿和母亲进行皮肤早接触,以促进产后子宫收缩。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产前应积极防治各种妊娠期并发症,对于胎盘早剥、胎死宫内等危险并发症的产妇,应及时发现及早处理,对有产前并发症的产妇出血的原因及时识别,立即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尽可能地挽救产妇的生命。

产后观察:产后常规监测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了解心率、血压、脉搏变化,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肢端温度、瞳孔、意识及皮肤黏膜的颜色变化等,并密切观察产妇的阴道出血量、气味及颜色和子宫收缩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医生及时处理,及时给予导尿,准确记录尿量。

产后出血护理:若产后出现产后大出血,一经发现,护理人员应立即采取积极抢救的措施,首先让产妇采取平卧位,必要时可采取头低足高位,协助有效地下肢静脉回流,另外,应注意给予产妇保暖,积极防治各种产后出血引起的并发症;对产妇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指标进行密切监测,随时认真询问并聆听产妇的对自身症状的感觉;注意迅速并有效地为产妇补充血容量,快速建立多条的静脉通道;与此同时,需要对静脉滴注的速度进行合理控制,以免由于输液过快过多引起产妇的急性肺水肿;注意保持产妇的呼吸道畅通;尽快查出产后出血的诱因,以求尽快对症进行有效止血,迅速给予各项实验室检查,并提前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以防万一。还要注意的是,此时的产妇多数会有紧张、恐惧等心理,会进一步加重产后出血,因此,应注意在做好各项抢救措施的同时,尽可能地宽慰产妇,并做好相关的解释工作,尽可能地解除其紧张的心理,鼓励配合各项医护抢救工作。

预防感染:产妇产后出血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从而会增加产妇产褥感染机会,产妇住院时病房应减少探视,每天固定通风多次,每次应大于半小时,每周空气消毒至少2次;产后注意对产妇的体温、恶露情况进行观察和监测,每天定时采取碘伏消毒液进行产后会阴的冲洗,并且每天将消毒会阴垫进行及时更换,嘱咐产妇要勤换内衣裤,时刻保持好外阴切口的清洁,给予及时更换敷料,并注意操作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同时根据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

高危产妇的监护:对于高危产妇,在护理分娩后,应将产妇继续留在产房观察超过2h,期间实行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回病房后进行定时的病房巡查,产妇回房时注意要立即对其血压进行测量,常规按压宫底,以观察阴道流血、宫底高度及排尿的情况,并作好相关记录。在产后4-6h注意积极督促产妇尽快排尿,以免由于膀胱过度充盈,从而影响子宫收缩。同时,应鼓励并尽快让产妇给予新生儿早吸吮,刺激子宫收缩以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的同时能够有助于使乳管畅通,保证尽早母乳喂养。回病房后一旦出血产后出血的情况,值班护士应即刻上报医生,并启动各种应急的抢救预案,迅速成立临时的护理急救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迅速配合医师进行抢救。

1.3 数据统计:本次观察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2.结果

经对症治疗和针对性护理后,10例皆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

3.讨论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指的是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的24h内阴道出血量在500ml以上,在产科里属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普遍引起产科的高度关注。产后出血一般是由于子宫收缩乏力所导致的,以产道出现持续性的少量性出血或者急性大量的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使还可引起休克。产后出血已成为现代妇产科护理中主要问题。产后出血如不及时正确的处理,不但有可能引起产妇严重健康问题,而且有可能导致产妇死亡[3,4]。它已成为现代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产后症状。因此针对产后出血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手段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关注热点。护理体会如下:①为了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应对孕产妇进行定期的产前监测,并同时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知识,嘱咐定期产检,以及时发现各种高危因素,及时处理。②产时实行全程监测,提前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尽可能地消除产妇的不良情绪,以免由于心理紧张、焦虑等因素,导致产程延长,引起难产等事件发生。③为产妇提供安全的生产环境,期间加强人文关怀,针对个体差异实行个性化的护理,尽量满足产妇的生活需求,为其减轻疲劳,保存体力。④对产程进行科学管理,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针对高危产妇应提前做好交叉配血的试验,建立好静脉通路。⑤合理应用宫缩剂。⑥产后对产妇的阴道流血、生命体征、子宫收缩等情况进行监测,鼓励产妇尽早排尿和进食,尽快恢复体力。⑦对产后出血较多的产妇,应及时有效就实施抢救。

参考文献

[1] 郭静雅.产后出血142例临床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24(5):39-40.

[2] 苗雪玲.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10,11(7):122-123.

[3] 栾淑平,汪士云.探讨妇女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09,2(6):25-26.

[4] 苗雪玲.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10,11(7):122-123.

上一篇:优质护理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实践与体会 下一篇:开展优质服务 提升护理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