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时间:2022-08-22 04:15:37

巧设情境,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摘 要]当前,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仍存在缺少情境与口语交际的融合、交际情境脱离学生实际等一些问题。第二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课《敲门声响起》给我们启示。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创设有交际性、层次性和贴近生活的交际情境,使口语交际内容与生活及学生的交际经验建立联系,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产生互动交际,进而培养学生交际习惯、交际礼仪和交际能力。

[关键词]巧设情境;口语交际;交际性;层次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4-0016-03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口语交际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十分重要的内容,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当前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缺少情境与口语交际的融合,二是交际情境创设存在虚化和脱离学生实际的情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的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口语交际只有在特定的交际情境中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继而引发学生的交际行为。学生必须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并进行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才能提升口语交际能力。创设恰当、具体的情境,是增强学生生活体验、激发学生思维与表达的动力源,是学生大胆进行口语交际的前提。

一、创造性改编教学内容,创设有交际性的交际情境

新教材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并专门安排了口语交际课,这不仅是提法的改变,更是内涵的丰富、观念的更新、教法的改革。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口语交际课往往重“口语”而轻“交际”。课堂上,学生说得不少,语言表达也得到提升,但我们发现,这不像口语交际课,跟以前的说话、听话课没什么区别。关键原因在于课堂缺乏了“交际性”。

《敲门声响起》(题目由执教者所取)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口语交际的内容。第七组课文的主题是“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分别安排了《玲玲的画》《蜜蜂引路》《寓言两则》和《丑小鸭》四篇课文,《敲门声响起》则属于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教材给出了四幅图,要求学生“仔细看一看上面的图画,讨论讨论,图上的小朋友会怎么做。然后,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先在小组里讲讲自己编的故事,再选出讲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参加比赛。最后,评出故事大王” 。

从教材的口语交际编排上看,本教学内容只是提供了简单的要求,即讨论该怎么做和讲故事,并没有过多的交际性。为此,教学时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改编,尽可能挖掘或增加交际点,以丰富交际内容。根据二年级的学情特点、年段目标以及口语交际特点,我们把教材给出的四幅图定为第一个情境,并取名叫“独自在家”,然后通过边讲边演的方式增加了三个交际情境,分别是“礼貌待人”“机智应对”“告诉爸爸”,从而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增加学生的交际性。看具体教学过程。

【片段一:“礼貌待人”】

师:孩子们,如果你就是乐乐,面对你认识的王叔叔,还有爸爸的提醒,你该怎么办呢?来,同桌面对面,商量商量。

师:商量好的请举手!现在,欧老师就是你爸爸的朋友王叔叔,我来敲乐乐家的门。

师:(敲门)您好!

生:您好!请问您是谁呀?

师:我是你爸爸的朋友王叔叔,找你爸爸有事情。

生:(看猫眼)王叔叔,请问有什么事?

师:是这样的,你爸爸托我给他送文件,我刚好路过你家附近。

生:谢谢您,王叔叔!可爸爸现在不在家,您打他电话好吗?

师:好的。谢谢你!

生:不用客气。

师:小朋友。再见!

生:再见!

师:表演结束。会用上“您好、请问、谢谢、再见”,真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片段二:“机智应对”】

师:哎呀,你们太会动脑子了!现在,谁能把大家的提问全部连起来问,考考这位叔叔呢?请这位同学来演乐乐,欧老师来当陌生的叔叔。

师:(敲门)您好!

生:请问,谁呀?

师:我是你爸爸的朋友。

生:(看猫眼)可是,我不认识你呀!

师:你爸爸的朋友比较多,所以你没见过我。

生:叔叔,请问你知道我爸爸的名字吗?

师:我是你爸爸的新朋友,刚认识不久,还来不及记住他的全名。

生:请问你知道我爸爸的公司吗?

师:公司啊!你爸爸还没有告诉我呢。

生:那你知道我爸爸的车牌号码吗?

师:我还没有坐过你爸爸的车。

生:你知道我爸爸是胖还是瘦吗?知道我爸爸的头发是直的还是卷的吗?知道我爸爸是戴眼镜还是不戴眼镜吗?

师:(无语)嗯,嗯,嗯……

师:孩子,你就别问了,快开门,我有重要的事情!

生:我不会开门的。

师:孩子,乖,快开门!你看,叔叔给你带来了巧克力,想吃吗?

生:爸爸说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

师:这小孩太聪明了,看来他是不会轻易上当的。那我现在就撬门,撬开你家的大门。

师:表演结束。掌声送给这位礼貌机智的小乐乐。

【片段三:“告诉爸爸”】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当乐乐,欧老师来当爸爸。

师:(单手敲门)乐乐,爸爸回来了,快开门。

生:爸爸,你回来了!

师:(与学生拥抱)乐乐,想不想爸爸?

生:想,好想爸爸。

师:(边抱边说)乐乐,今天过得怎样?

生:今天我在家里写作业的时候,王叔叔来了,说要给你送一份文件,我没有开门,我让他给你打电话。

师:是啊。他给我打电话了,还夸你很有礼貌呢!

生:后来又来一个陌生人,自称是你的朋友。可我提了好多问题考他,他都答不上来。原来他是个坏蛋。

师:那你是怎么对付这个坏蛋的呢?

生:我赶紧把门堵住了,然后就报警。

师:你还会报警?你向警察讲清了什么?

生:讲清了家庭地址和发生的事情。

师:乐乐,你今天的表现太棒了。你真是爸爸的好儿子。(取出新书)瞧,这是你一直想要的《智慧故事》,爸爸给你买回来了。书里的这句话最适合你了,你来读一读。

生:做个爱动脑的好孩子!

师:好啦。回你书房看课外书吧。

在原有教材提供的交际情境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增加新的c之前有联系的交际情境,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交际空间,产生更多的交际行为。在交际的过程中,语言行为的主体不仅是话语的发起者,同时也是授话者。交际双方根据情境去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相互之间不仅认真倾听,还及时地、适时地接过话题,相互配合,进行多回合的交流。这样的交际更凸显口语交际的“交际性”特点。

二、以故事情节为教学环节,创设有层次性的交际情境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交际活动是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所表现的交际能力也存在层次性、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交际情境创设上,要有梯度,由浅入深,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交际情境中得到语言和交际能力的提升。

《敲门声响起》以“初步学习讲清楚、完整的话”为主训练点,其他训练点相互融合;以故事为线索,边讲边演边编,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以情境为依托,在情境中学习礼貌应对,在应对中学习、实践、运用;以故事情节为教学环节,层级推进,螺旋上升。教学设计如下。

(一)揭开课题,看图说话

导入: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吗?听故事的时候要做到什么?这节课谁能做到“坐姿端正,认真倾听”,谁就可以成为“最棒的小听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名字就叫《敲门声响起》。瞧,故事就藏在这四幅图中。来!拿起课文纸,仔细观察。

(学生观察画面。教师随机采访,并相机指导,让学生清楚表述)

小结、过度:孩子们,这位同学讲出了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这就叫清楚、完整(板书:清楚、完整)。现在,我们给故事的开头部分取个题目叫“独自在家”,故事中的小男孩我们叫他“乐乐”,乐乐住在“幸福小区一座402室”。

(二)创设情境,初学礼仪

旁白:这时,传来了敲门声。乐乐透过猫眼一看,咦,这不是爸爸的朋友王叔叔吗?乐乐正要开门,忽然想起了爸爸的话:“无论谁来,都不能开门。”乐乐该怎么办呢?

1.同桌交流,随机采访。

2.情境表演,礼貌应对。

3.相机颁奖,渗透方法。

小结、过度:会用上“您好”“请问”“谢谢”“再见”,真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老师要奖励你一张“最棒小主人”的奖状,(课件出示)来,一起读获奖理由:大方应对,彬彬有礼。这个片段就叫“礼貌待人”。

(三)再设情境,初学应对

旁白:告别了王叔叔,乐乐继续做作业。这时,敲门声又响了,原来门外来了个陌生的叔叔,自称是爸爸的朋友。乐乐心想:“我该问什么,才能知道他是不是爸爸的朋友呢?”

1.小组讨论,随机采访。

2.情境表演,机智应对。

3.相机颁奖,渗透方法。

小结、过度:遇到问题懂得动脑筋想办法,真聪明!这个片段就叫“机智应对”。

(四)重现情境,感悟道理

旁白:乐乐报警后,警察很快赶到,把坏蛋抓走了。这时,爸爸也回来了,乐乐想把事情讲给爸爸听。可是,刚才乐乐虚惊了一场,心情还没有恢复平静。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今天发生的事情。

1.引导回顾,理清事情。

2.情境表演,清楚讲述。

3.相机夸赞,感悟道理。

小结过渡:你独自在家,不轻易开门。王叔叔来了,你会礼貌待人;遇到紧急情况,会想办法,你真是“最棒宝贝”。我们也给这个片段取个题目叫“告诉爸爸”。

(五)开展故事会,完整讲述

旁白:我们通过讲故事、演故事,编出了一个精彩的故事,名字就叫《敲门声响起》。

1.回顾故事,好友互讲。

2.开展故事会,完整讲述。

3.引导评价,学生夸奖。

4.相机颁奖,渗透方法。

(六)课堂小结,升华课题

这节课,我们敲响了乐乐家的门,认识了一个懂礼貌、爱动脑的孩子,还敲响了口语交际的门,懂得讲话的时候要清楚、完整、大方、自信。回家后,请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敲门声响起》中的“班级故事会”是整个教学设计中的最大情境,“独自在家”“礼貌待人”“机智应对”“告诉爸爸”是四个小情境。每个情节既是教学的环节,也是四个故事情节,每个小情境承担不同的训练点,前一个小情境为后一个小情境做铺垫,它们呈层级推进、螺旋上升的态势。“独自在家”要求学生能把观察到的图画内容简单地说清楚;“礼貌待人”则是训练学生礼貌待人;“机智应对”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在紧急的情况下能提出问题判断陌生人的身份,能向警察讲清家庭地址和发生的事情;“告诉爸爸”要求学生把前几件事情梳理清楚,并清楚讲述给爸爸听;“班级故事会”则要求学生把所有的训练点整合在一起,并把故事讲清楚、完整,讲故事的时候做到大方、自信。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贴近生活的交际情境

在教材中,口语交际的话题都是从生活中来的,但有的只提供了交际的话题,并没有提供交际情境。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交际的欲望,教师应该创设贴近生活的交际情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自由合作的氛围,把学生带入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进入角色。

上一篇:浅析中年级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 下一篇:用好教材插图这把“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