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谎言是这样炼成的

时间:2022-08-22 04:05:25

一、三堂作文公开课的故事

一次,我参加了一个教研活动,主要内容是作文公开课。

第一堂课把我“雷”翻了。

这位老师穿着职业装,特意选了红色,意求吉祥。课前,老师说要送学生礼物,学生万分期待。其礼物是一个故事!一则爱迪生捅马蜂窝的逸闻,似与课堂无关,说得大伙儿云里雾里的。讲完了,她问学生:好不好听?学生整齐而勉强地回答:好听!她接着问学生对她的印象如何?有一个学生说:老师好可爱!其实,学生也觉得这个词用得很勉强。

上课了,她讲的是“真情细说――成长的烦恼”。她先让学生回顾了有关“愁”的诗词,接着又请了几个学生来诉说自己的烦恼。然后小组讨论如何才能将烦恼说得更清楚,方式是让每小组将讨论研究所得的方法写在一张大纸上,贴在黑板上与同学们分享。此过程她没有点评各组的探究结果。最后的环节是请同学来说烦恼。绝大多数学生都不是从写作的角度来说的,说得不细。

本是一堂写作课,总感觉是一次班会课。很难说学生从这堂课中收获了多少写作的方法。

第二堂课写作知识稍有缺陷。

这堂课讲的是“成长的烦恼一寓情于景”。老师以丑小鸭的视频引入,颇为自然。接着老师结合公开课比赛说了自己的烦恼,这个环节设计巧妙。老师的下水作文有意识地运用了景物描写,但方法是借景抒情,而非寓情于景。这里有概念上的混淆。我觉得她没能弄懂“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这两个概念。前者的中心是景,后者的中心是情,前者在一个“藏”字,后者在一个“借”字,前者客观性强些,后者主观性强些。即借景抒情可以不遵循景物的客观状态,可以跨越时空,可以移花接木。

下一环节是“美文引路”,通过朱自清《春》的片段来品读寓情于景的方法。她认为“仿佛眼前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运用了联想的写作手法。这个讲法也有一点问题,这是作者由眼前之花,想象后来之果,是想象,是一种超前夸张。

第三堂课让我看到了谎言的诞生。

这堂课是“让笔下的人物‘立’起来一一人物动作描写指导”。此老师真是豁出去了。暖课活动时,她播放《拍手歌》,并随着音乐,舞动了起来。她的腰实在太粗,手实在太肥,虽穿淡绿色的套裙,也掩不住暴露的粗腿,脸也因为使劲而有些红胀,动作拘谨而不自然,舞姿略略有些夸张。

其舞蹈虽没有美感可言,其精神却着实可嘉。

曲终舞毕,她问:你觉得老师是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如果你要向你的朋友介绍我,你会怎么做?

如此引入,虽是辛苦,但还算巧妙。

进入“写一写”的环节,老师让学生用三个动词来写她的动作。

学生所用之动词表现力不够。

可贵的是老师又推出两个环节“推敲运用――准确生动”“精心修饰――细腻生动”,以提升学生锤炼语言的意识。

我心中暗暗地为这位老师祈祷:再加劲,就要大功告成了!

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位老师却做了一件十分令人惋惜的事:她努力、勉力、强力引导学生将她所跳之舞修饰得轻盈如孔雀、曼妙如天仙。

结果,满场的人都笑了!

其实这位老师再放开些,让学生说真话,即大大方方地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扭捏、写一写自己的羞涩,一定会让她的课生动活泼,也一定会让学生敞开心扉,说出真话。

我们精心打造的作文课,尚且有这么多漏洞,这让我们日常的作文课情何以堪呢!学生正是在这些错误方法的指导下,逐渐丧失了对作文的正确认识,养成了说谎成自然的习惯。

二、让文章既真实又有情趣

下面是两篇以“身边之人物”为主题的作文,真实地再现了人物个性,可以一观。

照片的故事 苟月舟

黑白照片上一男一女两个人脸儿历史性地靠在一起,傻傻地笑着,女的留着稀疏的刘海儿,戴着夸张的耳环;男的头发垒得老高,越看越帅,只是呆了一点儿……不错,这两位正是我的妈妈和爸爸。看他们两个卿卿我我的样子,我的牙根隐隐有些犯酸。

照片上两个天真烂漫的人儿,锅碗瓢盆叮叮当当地一起生活了十几年……时间磨去了人生金色的痕迹,稚嫩的小年轻蜕变为成熟的中年劳力。妈妈不再有“青春”的刘海,爸爸没有“地中海”已是万幸,更不会把头发弄得像高耸的“原始森林”。老妈天天为鱼尾纹发愁,老爸鬓角的青丝也被岁月无情地漂白。时间的力量令人不胜欷。

爸妈到底怎么认识的呢?又怎样拍下这张老照片?

那要回到十几年前爸爸从部队回老家探亲,与妈妈在一次同学聚会上邂逅。彼时爸爸一身威武的军装,眉宇间透出一股英气。浪漫的灯火中,妈妈一头秀逸的长发,一双纤细的手,一颦一笑,灿若桃李……于是两颗星星发生大碰撞……接下来,便有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老爸说老妈对他一往情深,老妈说老爸对她一见钟情……从他俩的默契中,我诡秘地得出一个结论:俩人是两厢情愿、两情相悦!

一见倾心后,两人便“一日千里”地开始了艰难而甜蜜的异地之恋。天各一方,虽不能玩情意绵绵掌、耍眉来眼去刀,却是青鸟殷勤、鸿雁传书。一向大脑指挥不了手脚的老妈,脑壳一热,大笔一挥,一句山盟海誓终使这场爱情长跑抵达终点:

我爱你,我爱你,我永远、永远都爱你!

晴朗的冬日,爸妈十指相扣,修成正果。

“咔嚓”一声,定格了甜蜜的小夫妻这个喜悦美妙的瞬间。新人纯真地笑着,谁又会想到:他们紧密相依的臂膀间隐藏着一个一脸傻笑的我呢?

创作手记:

拿他们开涮是我的业余爱好,逗我开心是他们的专业特长。我们是傻傻地笑着的一家三口,我愿意把我们的幸福与你们分享。

对老爸老妈的爱情感兴趣的肯定不只我一人,但允许子女拿自己寻开心的父母,我想也不会太多,羡慕我吧!

流氓松搞笑之穿衣记

自称174厘米的“流氓”的身影出现在“十六国”的门口,标致性的门牙,以及上下厚度严重不协调的嘴唇在几乎静止的状态下一张一翕,像极了红嘴鲤鱼。之前,“十六国”的女孩们均双手合十,眼冒桃花,十二分憧憬地望着这位不太白的“白马王子”。说时迟,那时快,流氓操着搞怪得“Q”的重庆话凶神恶煞地吼道:“还在昨子(做什么)?”随即,冲上讲台,用那把鹅黄色的圆规敲打快散架的讲台,那刺耳的声响直接加速了同学们的心跳。“十六国”的女孩们心中美好的幻想一下子被贴上了封条,上面标着“直角坐标系”。

连生活老师都知道,今天流氓铆足了劲,准备严肃地传授这节“重大无比”的课。于是无数个想翻不敢翻的白眼轻飘飘地在空中飘荡,流氓开始上课了。

“十六国”安静得不太正常,这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

果然,从小声的絮语,到唧唧喳喳的议论,再到无法控制的骚动与混乱,仅用了两分钟。理由绝对的爆炸与轰动:流氓的红毛衣穿反了!

所有人都牙关紧咬,脸部因扭曲而显得怪诞无比,流氓在62张恐怖表情的围攻下,很无解。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正是大家想要的效果!他无奈且无辜地一笑,导火线当即着了,“十六国”

瞬间爆炸!没有人能估量62个人的笑声威力有多大,讲台上的流氓竟然忘记了发火,想必他也被这样的情景震蒙了。待大家笑够后,一个细小的女声才悄悄地提醒:“流氓,你的衣服穿反了!”那个声音虽小,威力却很大,教室的喧闹顿时像潮水一样退去了,空气中只剩下一两声稀稀拉拉的笑,像是深秋树上挂着的那一两片黄叶。有那么几秒钟,四周除了尴尬什么也没有。流氓清了清没有异物的嗓子,自嘲地呵呵笑了两声。或许没有人看见,但我知道,流氓的眼镜后或有一个老师在学生面前出丑的难堪,或有一个男人犯低级错误的恼怒,或有一个普通人自尊心受到嘲弄的窘迫。

这些好像都不重要,更多复杂的情感,只是化为流氓一句青白色的解释:“今天的课太重要了,所以出门急了,穿反了。”

没有人再接嘴,我真想走上去拍拍他的肩膀,说:流氓,别在意。

流氓举着圆规敲打着黑板,那空洞的声音,我至今也记得,不长的空白后,他紧了紧了声音,干练地说:“上课!”两个字,结束了一场轩然大波。

流氓,请原谅我们年少的不懂,请相信我们笑声的善意,请坚信我们对你敬业的绝对尊重。尽管你常能一个脏字不带地把我们教育得想撞墙,尽管你常理直气壮地向我们喷唾沫星子,尽管你常拖堂、常为我们“额外加餐”――布置好多好多的作业干粮。

从此,“十六国”的臣民更爱上了流氓的课。天晓得他下次会穿反裤子还是鞋子!

创作手记

流氓松,我们“十六国”的数学老师,热情、豪爽而富有激情。他自称“流氓”,并常“耍流氓”(在课堂上、在原则问题上耍横),时有雷人之语,常有惊人之举,让我们应接不暇、让我们惊喜连连、让我们瞠目结舌。我们先尊称为刘老师,后戏称为“流氓松”,而今笑称为“流氓”,他照单全收。我们爱刘老师,我们爱“流氓松”,但我们更爱“流氓”!

三、教师收获

两文选择了不同身份的人来写,却无不生动活泼,着实可爱。究其原因,就是一个“真”字。作文最可怕的就是弄虚作假,虚与委蛇。前者是指写作指导思想的错误,后者是指写作技巧的不成熟。前者如第三堂课,该老师最大的失误即不让学生说真话。要知失去此点,作文就失掉了存在的根本,无论你多么卖力,也无济于事啊!后者如第一、二堂课,那两位又有所区别:第二位最大的问题是作文教学技法不熟谙,第一位就纯粹是一位政治老师,这是片面追求课堂热闹而忽略写作根本的结果。

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让学生做到“以我手写我心”,成为一名“真君子”。

一是将“写真事,抒真情,言真知,达灼见”奉为我们写作永远的宗旨。

这一点,师生都要共同恪守。不可粉饰,也不可文饰,哪怕看上去很美也不行。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二是教师要率先示范。

“教室是出错的地方,把出错的权力还给学生”,这是一句教育箴言,我觉得出错的主体还可以添上“师长”。师长又不是神,偶尔犯些不关痛痒的错误,是正常的。有时还可以有意识地显丑、露拙,它可以成为师生关系的剂,也可以成为学生写作不可多得的素材。

三是熟练地运用各种写作技巧。

就取材来说,要从熟悉的领域去取材,不可勉强操作。

就构思而言,可以适度联想,可以合理想象,以丰富文章的内容。有两个概念必须区分清楚:联想、想象与编造。前者是写作中正常的技巧,后者是写作的大忌。

取材于真实,不等于是对生活一成不变的复制,它必须有选择。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不是弃生活于不顾,也不是拔高、扭曲,更不是凭空捏造,应是从生活中去发现精彩,提炼精髓。

作文取材真实,不等于读者感觉真实。这让不少作者觉得委屈,觉得自己写的真人真事,怎么会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呢?问题出在表达上。艺术的真实并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后者是指生活的原生态,它可能是混乱的、琐碎的、缺乏理性的,这需要在写作中提炼。写作就是努力将生活的真实转化为艺术的真实。这有赖于写作者熟练地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将生活的真实表现得富有感染力。

就情感来讲,要爱憎分明,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角度的解读,但主体情感应该泾渭分明,不可含混不清。

就结构来谈,要合理调整,巧妙布局。不可照搬生活,也不可弄巧成拙。

就细节来论,细节的表现程度决定文章的真实性与感染力。细节的成败又取决于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修饰语的运用、修辞手法的选用等。此点另文详述。

总之,“真实的谎言”有艺术性,“善意的谎言”有情感性,彻底的谎言则无任何良性可言。

上一篇:不被阳光眷顾的地方 下一篇:方愈:不乖方显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