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届世界杯中国女足进攻状况分析

时间:2022-08-22 03:21:49

第四\五届世界杯中国女足进攻状况分析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第四、五届女足世界杯中国女足的技战术思想、组队状况和8场比赛的进攻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足在两届世界杯前的既定目标均超出其实际能力;07国家队身高指标有显著提高,但是年龄偏小,大赛经验缺乏;在进攻体系中,07国家队在射门和进球指标上有明显提高,控球时间、短传次数有明显降低,长传和助攻次数相当。

关键词:世界杯、中国女足、参赛状况、分析

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在1996年和1999年分别获得奥运会和第三届女足世界杯亚军,得到了世界足坛的认可,并且在国人心目中赢得了“铿锵玫瑰”美誉。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女足的迅速发展使中国女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且逐渐开始出现颓势。2003年的第4届世界杯(以下称03中国队)和2007年的第5届世界杯(以下称07中国队)中国队成绩出现了下滑,都是只获得了第五名的成绩,并且2007年中国女足的世界排名也降到了历史最低点(12名)。虽然国人依旧对女足复兴充满信心,但是中国女足从鼎盛时期的领跑者到现在成为追赶者充分说明了女足的整体发展战略出现了偏差。对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4、5届世界杯的中国女足参赛情况进行分析,找到其成功和失败之处,对中国女足的发展应该有更重要的意义。

一、球队的技战术思想状况分析

03年中国女足世界杯的任务是“打出最好成绩,保二争一”;07年中国女足世界杯的任务是“保四争二”,两次的目标都与中国女足当时的实际水平有相应的差距,最终中国女足都是获得了第五名,没有完成最终的比赛目标。通过两届世界杯可以清晰地看到,随着女足运动的逐渐普及和快速发展,中国队已经开始跟不上世界女足运动发展的潮流,特别是没有坚持走技术足球路线,使得中国队原有的优势也逐渐消失。中国队在两届世界杯都采用传统的4―4―2作为自己的技战术指导思想,主导战术讲究地面配合,边路和中路结合,防守上讲究层次的保护,另外速度和两翼齐飞是中国队传统的战术打法[1]。

二、球队球员和教练员配备状况分析

03国家队在获得99年世界杯亚军队伍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仍然拥有孙雯、范运杰、王丽萍、白洁等世界级优秀球员,球队依然坚持技术足球的路线,但是主力球员的年龄都在30岁左右,特别是在世界女子足球逐渐男子化的过程中,更是显现出了进攻速度缓慢、拼抢对抗差,体能不足等差距。07国家队队员调整较大,球队中依然拥有浦玮、李洁、韩端等处于当打之年的球员,并且由欧洲教练执教,球队的战术思路有所改变,球队整体快速的进攻与防守成为球队的主要战术思想,但是队伍年龄偏小,缺乏大赛经验。

03国家队的主教练马良行在01年底接受中国女足后,中国女足刚好进入新老交替阶段,受老女足新老交替过晚的影响,队伍中缺少25―28岁正值当打之年的球员,中国女足长期的追求成绩造成了队伍年龄结构的不合理。

三、球队进攻状况分析

(一)射门情况分析

03国家队和07国家队在平均每场进球数(0.75个/场、1.25个/场)、平均每场射门次数(14.50次/场、16.50次/场)、平均每场射正次数(5.00次/场和7.50次/场)以及射门命中率(5.17%和7.58%)来看,在四项统计上,03年中国队与07年中国队差距显著(P

在前场任意球、角球两项指标的对比上,03国家队都遥遥领先07国家队,但是和世界级强队对比也是完全处于劣势,尤其是以定位球战术一向见长的中国队在两届杯赛中完全没有了优势。03年世界杯中,虽然有61%的控球时间,36次前场定位球,但是只完成一次有效进攻,对密集防守缺乏破门之术。实战中,定位球质量平平,对对手没有任何威胁,没有一锤定音的“任意球专家”。

(二)控制比赛能力分析

控制比赛的能力主要反映在球队的控球时间、传球次数以及球队的整体作战能力。99年获得世界杯亚军的中国队在控球能力及基本技术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依靠短传配合和适时的长传结合,弥补了身体和体能方面的不足。而通过对两届世界杯的数据对比显示,控球短传的比例(415.25次/场、321.00次/场)和长传的比例(138.25次/场、136次/场)来看,两届球队的长传次数基本相当,但是短传次数相距显著。数据对比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中国队队员在视野的开阔、进攻的层次、跑动的范围和能力、体力等方面的欠缺。

控球时间是反映组织进攻、创造机会的有效指标。从03国家队、07国家队、德国队的平均控球时间(分别占61.0% 、47.5% 、52.2%)来看,07中国队的控球时间已经远远低于03年国家队,甚至低于一向依靠身体的德国队。虽然控球时间不是取胜的决定因素,

助攻是反映一支球队个人、局部、整体创造射门得分机会的重要指标,是评价技战术的运用是否合理有效的要素之一[3]。通过表2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德国队的助攻数达到了2.17次/场,占总进球数的56.52%,这说明德国队具有很强的个人、局部和集体作战能力,反观中国队两届世界杯的助攻数仅有4次,这说明中国队在对抗中个人能力和整体作战能力都还较差,在比赛中技术的运用和战术的应变能力亟需提高。

(三)球队攻击力分析

从中国女足两届世界杯最后的名次以及世界排名来看,中国女足与亚洲的朝鲜、日本、澳大利亚等队的水平基本相当,已明显落后于欧美的德国、巴西、美国、挪威等队伍,并且与世界一流强队的差距开始越来越显著。稳固防守和快速反击打法目前被许多足球先进国家所采纳,打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完美组合场上的进攻能力[4]。另外核心球员的状态和体能状况直接影响球队的成绩,核心球员群的进攻打法是指某球队围绕某几个球员组织战术打法,这种打法既避免某个核心球员状态或体能状况不佳而引起的不利影响,也使进攻灵活性大,更加锐利。99年世界杯中国队的孙雯――金嫣――刘爱玲的强大攻击群,几乎完成了中国所有的进攻,03中国队的孙雯――白洁――潘丽娜完成了比赛的3个进球,而07中国队的韩端――马晓旭――毕妍的进攻组合只完成了1个进球1次助攻,两届中国队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缺乏这种核心球员的组合,特别是中场缺乏像刘爱玲似的核心球员,导致整个球队在比赛中很难组织有效的进攻。

四、小结

中国女足一直以传统的4―4―2作为自己的技战术指导思想,讲究地面配合,两翼齐飞。中国女足在世界女足的快速发展中逐渐落伍,队员的个人能力和技、战术意识均开始落后于现代足球的发展。国家队在平均每场进球数、平均每场射门次数、平均每场射正次数以及射门命中率都有所改进,但是前场定位球有所减少,但是控球时间、短传次数明显下降,在加快进攻节奏,强调进攻速度的同时丧失了中国原有的技术优势和控制比赛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岳艳丽,王军. 第5届女足世界杯中国队与四强队伍技战术比较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7(4):115―117.

[2] 宫士君,马进荣.第28、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参赛情况对比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4):72―75.

[3] 杨一民等译.足球战术和技巧[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4] 金青云.第四届女足世界杯中、日、朝3国足球队技、战术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1):63―65

作者简介:

高志辉,1967年5月22日出生,广东省佛山市体育运动学校

上一篇:浅谈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与管理措施 下一篇:计算机教学方法改进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