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误诊分析

时间:2022-08-22 03:02:43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误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243-01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是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特殊类型,发病率约占肥厚性心肌病2%~5%,其病变部位主要局限在左心室肌以下心尖部,或局限于心室间隔的中下部,因其临床症状多样化,故极易误诊。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8例AHCM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3~70岁,临床症状胸痛、憋气1例,活动后胸闷、气短7例,疑为冠心病5例,疑为高血压性心肌病2例,疑为脑心综合征1例,本组均行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肌坏死标志物、超声心动图、血液生化分析检查,1例在外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

2 结果

2.1心电图:2例示左室高电压,I、avL、V2~V6导联ST段下降>0.05mv,T波深倒,Ⅲ、AVF导联深窄q波,ST段抬高达0.1mV,4例示V2~V6T波倒置,ST段下降约0.5mV,2例示:V2~V6巨大倒置T波,且TV4>TV5,avl导联见异常q波。

2.2 超声心动图程度不同的自室间隔中下部逐渐增厚,心尖部厚达2.4~3.0cm不等。余心室厚度在正常范围,心房、心室各腔大小正常,左心室无流出道狭窄,各瓣膜未见异常。

2.3 心肌酶谱、心肌坏死标志物均无异常。

3 讨论

AHCM系非梗阻性改变,肥厚的心肌主要位于前侧壁心尖处,使左心室舒张功能不良,顺应性减退,左室充盈受阻,舒张末压增高,出现不典型心绞痛样发作或胸闷、气短等,心电图胸前导联巨大倒置T波是AHCM的典型特征,对于一个外观健康的年轻患者几乎具有诊断意义,其心电图表现:①左室高电压,R波振幅>2.6mv,多在3.0mv以上;②巨大倒置的T波,V4~V5导联为显,且TV4>TV5;③ST段下移胸导超过肢导;④avl导联可见异常q波。有一点要强调,R波振幅和T波倒置在一定时间间隔不变,但并非恒定不变,在不同时间描记可有所变化。有关倒置T波产生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有学者认为肥厚的心肌自心内膜面至心外膜面排列紊乱,动作电位时程明显延长,可能是巨大倒置T波产生的电生理基础。

本病诊断并不困难,尤其是超声心动图是确诊的有力工具,但因其临床症状的多样化和不典型化,极易与下列症状混淆:①心绞痛:多发生于中年男性或绝经后女性,常有冠心病易患因素存在,多有较典型的劳累性胸痛或胸闷症状,心电图见相关导联缺血性ST-T动态改变且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有效,超声心电图无心肌肥厚迹象,冠脉造影可确诊;②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梗:典型的临床症状伴心肌酶谱和心肌坏死标记物异常,且心电图ST段有动态改变,不难鉴别;③高血压性心肌病:有高血压病史且无正规治疗史,ST-T变化比较恒定超声心动图示:全心对称性肥厚且无左室流出道狭窄可资鉴别;④脑心综合征:多见于急性重大颅脑外伤后,病变累及下丘脑,脑干和植物神经所致,除宽大倒置T波外,同时伴心率缓慢和QT间期延长。

综上所述,在临床工作中凡遇到治疗效果不佳的心悸、气短、胸闷、胸痛等非特异性症状者不要满足心电图检查,要及时行超声心动图及其他影像学检查以减少误诊。

参考文献

[1]李明洲等.肥厚型心肌病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2,8(15):4

[2]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M].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单位:256800 山东省沾化县人民医院

上一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伴室间隔缺损一例报告 下一篇:化疗药物外渗原因分析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