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斯拉夫主义浅析

时间:2022-08-22 02:23:00

摘 要:泛斯拉夫主义是在十九世纪中期的斯拉夫民族中形成的一种民族主义思潮,也是俄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潮。泛斯拉夫主义最早是出现在奥地利境内的斯拉夫知识分子之中,但是由于当时俄国的强大,因此奥地利等地的泛斯拉夫主义者很快就和俄国联系在了一起,俄国的泛斯拉夫主义也由此出现。

关键词:泛斯拉夫主义;莫斯科委员会;斯拉夫人大会

一、俄国泛斯拉夫主义的形成

(一)泛斯拉夫主义的起源

泛斯拉夫主义作为反民族主义的一种思潮,是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而产生的,其旨在加强斯拉夫民族之间的文化联系,从而进一步加强政治上的团结以共同抵抗奥地利人和土耳其人的统治,最终改变斯拉夫人在政治上的卑微地位。1848年,欧洲诸国相继爆发革命,一时间民族革命风起云涌。捷克的自由资产阶级于同年在布拉格召开了斯拉夫人代表大会。此外,著名无政府主义者米哈伊尔?巴枯宁出版了一本名为《对斯拉夫人的号召》的小册子,内容尽是泛斯拉夫主义的主张。斯拉夫人代表大会的召开,加上巴枯宁等泛斯拉夫主义积极者对泛斯拉夫主义理论的大肆宣扬,泛斯拉夫主义终于形成了一种思潮。

(二)俄国泛斯拉夫主义的兴起

泛斯拉夫主义的出笼也正恰恰迎合了沙皇俄国扩张的野心。19世纪上半叶,英法等主要国家已经先后进入了工业革命时代,而俄国此时还是落后的农业国家。而这种强烈的反差使得俄国人民对沙皇统治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关于俄国日后发展道路的争论也随之而起,斯拉夫派的支持者将批评本国西化派的行为扩达到了对整个西方文明的抨击,掀起了反对西方的斗争。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激起了俄国人民的民族主义者的强烈反响,沙皇也很快意识到了泛斯拉夫主义思想是其可有效利用的舆论工具,泛斯拉夫主义终于成为了一支院外游说力量,开始影响政府决策。①

二、 俄国泛斯拉夫主义的内容特点

(一) 亲斯拉夫主义

俄罗斯泛斯拉夫主义早在前期就表现为一种亲斯拉夫思想。泛斯拉夫主义者自始至终的都认为斯拉夫人才是最伟大的民族,早期的泛斯拉夫主义狂热者波哥廷和沙维廖夫就是“斯拉夫民族优秀论”的最早炮制者,他们的种族理论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一种“绝对精神”,它是特定的、“上帝所选的”民族身上得到表现,这种民族是人类一切优秀品质的体现者。俄国的泛斯拉夫主义狂热者达尼列夫斯基更是专门出版了一本名为《俄罗斯与欧洲》的反动著作,通过“既然文化有高低之分,当然民族也有高低之分”来证明斯拉夫民族的崇高。

(二) 俄国中心主义

斯拉夫民族并没有共同的文化归旨,各民族宗教迥异,如俄罗斯、乌克兰等东斯拉夫人信奉东正教;而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等西斯拉夫人则信奉天主教,因此有时斯拉夫人之间的矛盾要比斯拉夫人和外民族的矛盾还深。俄罗斯是斯拉夫民族中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并且它的人口、经济、财富和军事实力要比任何其它的斯拉夫民族都强。由于自身的优势,俄国的泛斯拉夫主义者也总是强调俄国的实力应该赋予俄国在斯拉夫大家庭中充当带头者的权利,俄国诗人普希金也曾在诗中流露到:“斯拉夫的河流都应汇入俄国的大海”。在俄国的斯拉夫主义者看来,成为斯拉夫家庭的中心只是其一,成为欧洲的中心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

(三) 大斯拉夫帝国

克里米亚战争之后,俄国的泛斯拉夫主义者认为欧洲大国已经迈出了结盟反对俄国的步伐,因此俄国应该把所有的斯拉夫民族从外国的压迫之下解救出来,创建一个大斯拉夫联盟,这个联盟不仅包括所有的斯拉夫人,还包括了捷克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罗马尼亚王国等八个王国。这一计划几乎将整个巴尔干半岛都包括在了达斯拉夫帝国之中。一位积极参与泛斯拉夫主义的沙俄外交官甚至宣扬,大斯拉夫帝国的版图将是:“从尼罗河到涅瓦河,从易北河到中国,从伏尔加河到幼发拉底河,从恒河到多瑙河。”2据此,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俄国泛斯拉夫主义者追求的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斯拉夫人的联邦国家,而是一个地跨亚欧大陆的大斯拉夫帝国。

三、 泛斯拉夫主义的运动

(一) 斯拉夫人大会

1864年,刚成立的一个名为“自然科学之友”的社团向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建议仿效在伦敦举办的人类学展览,并在俄国境内也举办一次这样的展览,沙皇同意了这个建议。俄国的泛斯拉夫主义者对此十分感兴趣,也决定趁这个难得的机会召开一次斯拉夫人大会。他们向境外的斯拉夫学者广发邀请函,除了波兰之外,共有来自各斯拉夫国家的八十多个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实际上,俄国的泛斯拉夫主义者是想借此次大会来表达希望由俄国带领斯拉夫人统一的愿望。在大会前,他们就多大肆宣扬俄国是斯拉夫民族的支柱,只有俄国才能挽救各斯拉夫民族等言论。最后,随着亚历山大二世在巴黎访问期间被一名波兰人暗杀未遂的消息曝光,与会者都认为斯拉夫政治统一的希望更加渺茫,同年5月27日斯拉夫人大会也划上了句号。

(二) 俄土战争

1877年爆发俄土战争是泛斯拉夫主义运动达到顶点的产物。俄国政府初期并不愿意对土耳其宣战,俄国此时的国内改革尚未完成,沙皇也不愿因单独和土耳其进行战争。莫斯科委员会为了迫使政府参战于1876年2月派出了一只志愿军赴塞尔维亚进行起义,起义失败后迫于国内的压力,沙皇于1877年4月向土耳其宣战。在土耳其军顿遭受俄军重创之后,苏丹和沙皇签订了《俄土条约》。然而,这一条约引发了英国和奥地利的不满,1878年9月列强聚首柏林对《俄土条约》进行修改,并签署了《柏林条约》。柏林会议的失败使俄国境内外的泛斯拉夫主义者倍感失望,亚历山大二世也死于民粹主义者枪下。1878年,俄国政府撤消了莫斯科委员会,至此,泛斯拉夫主义者的迷梦也走到了尽头。

四、 泛斯拉夫主义的影响

(一)对斯拉夫世界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

莫斯科委员会和彼得堡部分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与斯拉夫世界的学者保持学术领域的交流,后来彼得堡分部更成为斯拉夫文学中心之一。俄国的伟大诗人丘特切夫也是狂人的泛斯拉夫主义者,其最著名的是大意歌颂俄国会庇护所有斯拉夫人的《致奥地利斯拉夫人》。捷克音乐家巴拉克耶夫和塞尔维亚音乐家科萨科夫也分别在1867年举行的这次斯拉夫人大会上专门创作了《捷克序曲》和《塞尔维亚狂想曲》。俄国的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在自己的著作《战争与和平》中也对俄国志愿军开赴塞尔维亚的场面进行了动人的描述。

(二)对俄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泛斯拉夫主义成为了日后俄罗斯大斯拉夫联盟政策取向的观念动力。泛斯拉夫主义的”俄国中心主义”观念与俄罗斯东正教中的“救世论”的观念相吻合,沙皇政府当初就接受了这种观点,视巴尔干的斯拉夫事务为己任,并将自己装扮成了巴尔干斯拉夫人民的“救世者”。在十月革命之后,虽然列宁抛弃了沙皇的这种泛斯拉夫主义思想,但是斯大林却对泛斯拉夫主义的这种思想情有独钟,并使其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实现。此外,泛斯拉夫主义中的“反西方性”决定了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对立的传统基础。泛斯拉夫主义所宣传的斯拉夫文化和民族的优越论使得俄罗斯的发展实践充满了矛盾。根深蒂固的”反西方”意识使得俄罗斯人在吸取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认为西方式机械主义的,无秩序的世界,这也导致了俄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日后长久的对立立场。(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

注解:

① 佩特罗维茨,俄国泛斯拉夫主义的产生,北京:科学社会出版社,第241页。

上一篇:历史地评价范长江 下一篇:从符号学的角度解读电影《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