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春:坑蒙拐骗让儿子“认得几个字”

时间:2022-08-22 02:04:50

他巧布陷阱甚至“坑蒙拐骗”,目的就是希望当孩子以后谈起他这个父亲时,首先想到的不只是他的疼爱或纵容,而是某一首诗、某一句话,甚至是生活中某些细小的哲理与理念。

台湾文坛的领军人物张大春曾以“大头春”系列小说、《聆听父亲》等作品引起轰动。2009年8月,张大春带着他的教子力作《认得几个字》亮相上海书展。

这本书是张大春在带孩子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这个身为文学巨头的大腕儿男人,在生活中到底怎么和孩子相处?他在教育孩子方面到底有什么妙招?

复制父亲的方法教育儿子

说起教育,张大春说父亲是自己文学道理的引路人。从小时候开始,父亲就不厌其烦地告诉他,每个字都有每个字的故事,知道了这些故事,汉字便不再是生硬的语言工具,而会像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般迷人。把字和故事联系起来的认字方法,正是父亲教给张大春的。张大春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小时候,他像是父亲的小尾巴,常常在过年时跟着父亲在巷弄里散步。每经过一家门口,他们便稍作停顿,看看人家的春联写了些什么。然后,父亲就把这些字一一编成故事讲给他听。孩子天生喜欢听故事,不知不觉他就学会了这些字词。

1998年,张大春的第一个孩子张容出生了。看着儿子张容胖嘟嘟的小模样,张大春满怀信心,乐滋滋地想要将父亲这一奇妙的教育方法,复制到儿子张容身上。因此,还在孩子咿呀学语的时候,张大春就雄心勃勃地开始对他进行启蒙教育。

可张大春发现儿子对什么事情都充满好奇却又不能持久,这一方法用在他身上根本就不管用。因此,张大春决定改变战略方针,儿子两岁的时候,他强行给他讲童话故事进行文学熏陶;3岁的时候,开始教他背诵唐诗宋词;5岁的时候,就教他阅读《西游记》和荷马史诗。结果,一项也没能实现。因为他还没讲到孙悟空跟着老道士学功夫,儿子就不耐烦地大叫:“为什么还没有讲到汽车?我不要孙悟空学功夫,我要让他开汽车拿冲锋枪,你不让他开车玩枪我就不听!”张大春望着儿子,只好摇摇头作罢。

两年后,张大春有了小女儿张宜。原以为女孩儿乖巧听话,谁知她竟然和哥哥一样刁钻古怪。

看来,张大春要想让他们安静下来,简直比登上月球都难。张大春寻思,既然强行灌输的方法行不通,那我就投其所好吧。

“坑蒙拐骗”让孩子就范

在一次散步中,张大春装作漫不经心地问儿子:“你将来要做什么?有没有计划啊?”儿子用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新潮词语回答:“我要做一个‘达人’。”

听到儿子给出这番答案,张大春按捺住心中的好笑故意夸奖儿子:“太好了,小小年龄竟然胸怀大志。”儿子满脸得意地说那是当然。张大春趁机巧布陷阱,对儿子说:“你懂得可真多,这个词最早可是出现在《左传•昭公七年》里。意思是能够通明圣人之道的人。现在,‘达人’则专指某一行业或者某一领域的专家。”张大春终于扯回正题,“所以嘛,无论你要做‘汽车设计达人’,还是‘建筑达人’都可以,但是要做这些事情,总要会计算和写字吧?总得学会画设计图吧?你是不是应该从现在开始把字写好,把数学学好呢?”

“不用这么复杂吧?我要做的是太上隐者的‘答人’,你不是会背吗?”张大春顿时瞠目结舌,原来此“答人”非彼“达人”。那首唐代太上隐者的《答人》诗是这样写的:“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原来,儿子的理想是不用上学,天天睡大觉。张大春不动声色,投其所好地说:“爸爸一向尊重你的意见,你想天天睡大觉,我支持你!”

回到家里,张大春就开始翻箱倒柜整理儿子的东西。儿子困惑地问:“你把我的东西包一起干吗呀?”张大春头也不抬地回答:“送你去做‘答人’啊,你明天就不用去上学了。对啦,你是选择在咱家后山的大榕树下睡大觉呢?还是选择玉山顶上的针叶松树?”这次,轮到儿子瞠目结舌了:“那……那我以后还怎么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水枪呀?我看,我还是做你说的‘达人’好了。”

张大春看到自己目的已经达到,就继续装作一本正经地说:“不行,既然你已经选择,怎能轻易改变,快让妈妈给你准备个枕头,这样要比枕石头睡觉舒服。”“哇……”儿子一下急哭了,他赶忙拉住爸爸的手说:“爸爸,求求你了,就让我上学吧?我一定好好学习,做你说的那种‘达人’!”张大春看到儿子已经掉进自己的圈套,就说:“那好吧,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好。”儿子立刻兴奋地抱紧爸爸一阵猛亲,并且一脸感激地说:“那当然啦,爸爸你放心。”

张大春却在心里狡黠地笑了。他的目的就是希望多年以后当孩子谈起他这个父亲,首先想到的不只是他的疼爱或纵容,而是某一首诗、某一句话,甚至是生活中某些细小的哲理与细节。

倾听孩子的声音后再做计划

还没乐多久,儿子张容就出了问题。期末考试,儿子的数学只考了69分。一回到家里,儿子就先发制人地说:“爸爸,我这样的成绩还算可以吧?你以前不是还考过零分吗?”一时间,张大春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好说你不能跟我比。夜深人静的时候,张大春反问自己:儿子说得到底对不对?能比,还是不能比?

张大春记得多年以前,自己对数学的兴趣被完全打消掉,纯粹因为老师的大板子教育。小学二年级的一次月考,他的数学考了86分,老师打了他14下手心。理由很简单:不应该错的都错了,全是粗心的缘故,为了记取教训要挨几下。

要不要让孩子记取教训,也给他来上31下打手心呢?可自己当时被老师打后,并没有改掉粗心的毛病―起码到现在还是经常丢三落四,所能记得的,顶多是老师办公室里弥漫着酸梅一般的油墨味儿。

反问自己以后,张大春感觉,现在自己应该做的只是小心地问问儿子:“考这个分数会不会让你对数学没兴趣了?”“不会啊!”儿子回答。他接着问:“为什么?”儿子却说:“老爸连这个都不懂,我还想知道什么数字最大,比一万还要大。”“10万就比一万大啊,你不是学过吗?”“再大呢?”

……

张大春一直说到“兆”,儿子瞪大黑黑的眼睛问:“还有比‘兆’大的吗?”“十兆、百兆、千兆、万兆。”“那再大呢?”张大春的答案还是他父亲在40多年前给的答案:“那就是‘恒河沙数’了。”

过了几天,张大春竟然无意间听见这堂数学课的延伸成果―儿子跟他5岁的妹妹说:“有一个叫做印度的国家,里面有一条很长很长的河,叫恒河。恒河里究竟有几颗沙子呢?你数也数不清,这就是‘恒河沙数’,就是很大很大的意思。你不懂吧?你要好好学习。”让张大春感觉特别自豪的是,妹妹在几分钟以后就会应用了。在游戏之中兄妹俩发生争吵,妹妹就跟哥哥说:“吵什么吵,再吵我会一脚把你踢到恒河沙数去!”

对于儿子69分的分数,张大春没有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没有追问责骂,而是留些时间先倾听孩子的声音。结果,不但化解了彼此之间的紧张气氛,还让他掌握了孩子学习的第一手信息。

这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智慧,更是一种爱的极致。这种智慧还表现在张大春和孩子的下棋方面。孩子喜欢下棋但不喜欢输。因此,和孩子下棋,张大春感觉不需要有过人的棋力,但一定得有过于棋力的智慧。尽全力布局斗阵,并且在最后一刻弄得满盘皆输。其中的机关,简直称得上是一门艺术。张大春记得小时候,父亲总是自称“一手臭棋”。他当时很是得意,直到自己长大以后才明白,这是父亲的一种智慧与深深的爱。

一晃40年过去,张大春跟孩子下棋的时候,不但继承了父亲的这种智慧,他还故意借机“挖坑”。一边下棋,一边和孩子大谈棋局人生,弄得孩子总不耐烦地说:“老爸,知道你的棋为什么臭吗?因为你下棋的时候,废话实在是多,还老想坑蒙拐骗地给我们大谈人生。”

张大春笑了,孩子真的长大了。棋如人生,张大春明白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中,要有不同的交谈方式与教育方法。他当前考虑最多也让他最紧张的是,孩子即将进入青春期,自己能不能应付,他该思考教育孩子的下一步方案了。是的,革命尚未成功,老爸还需努力。

上一篇:扯断童年的锁链 下一篇:家有“蜡笔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