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课题研究缓解教师职业倦怠

时间:2022-08-22 01:58:53

借助课题研究缓解教师职业倦怠

提起教师职业倦怠,我们都能感觉到,随着社会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要求的提高,教师承担的工作压力也相应加大,倦怠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突出问题,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教师队伍的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如何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肃的话题。我校有4100多名学生,平均班额86人以上;教职工170多人,年龄结构偏大,女老师占93%,面临家庭、工作双重压力。职业倦怠感应该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引起重视并得到很好的解决,不仅会对学校的工作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

2011年,学校承担了《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与干预研究》课题研究任务,成立了学校课题研究组,对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达成了共识。根据学校的情况,确定了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从调查入手,了解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范围、程度和特点;从分析中归纳,找到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压力来源、形成原因及特征;从行动中探索,总结教师职业倦怠消除和缓解的干预途径、策略。力求从以下三个方面实现研究突破:

1.研究建立一个适合学校教师发展的激励、奖励、评价制度。

2.帮助教师提升职业的幸福感。

3.帮助教师找到工作的成就感。

一、认真开展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研究和干预研究。

在课题研究的调查阶段,课题组成员关于调查研究工作召开了专题会议,主要商讨调查的方法和策略,确定了教师个别访谈和集中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调查工作。同时研究讨论了调查对象的选取,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测试、访谈等内容的确定,以及访谈、问卷结果与分析的反馈等问题。促使接下来的调查工作更加系统高效。

(一)开展教师个别访谈。

个别访谈选取三类被研究者:一类是在学校担任领导职务的教师,一类是业绩突出的教师,一类是普通教师,同时考虑他们的年龄、性别、学历、职称以及分布的不同。最终我们选取8位教师作为访谈的对象,他们是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年龄层教师的基本代表,所访谈的情况也基本能够反馈出一些普遍问题。

访谈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年龄、职称、职务、待遇等;2.工作经历;3.对教师职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4.对自身职业倦怠的情景和事例;5.对职业倦怠原因的自我分析;6.对工作环境的看法和希望。

通过访谈我们基本能够确定的是,职业倦怠现象在绝大多数教师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所体现,应该引起我们充分的关注与思考。

(二)开展教师集中问卷

为了使调查普及面更广、说服力更强、收集到信息更全面准确,课题组又进行了第二部调查——集中问卷。具体按照三个步骤来进行:一是设计样表,二是问卷测试,三是分析总结。

调查问卷样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调查问卷要求、个人基本情况、30道题目的得分反馈。其中,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教龄、职称、学历、任教学科、是否班主任、其他职务;30道题目包括:职业倦怠反映在自身心理情绪上题,反映在身体健康上的题,反映在对待学生态度上的题,反映在对待工作态度上的题,反映在与同事相处的题,反映可能造成职业倦怠原因的8道题。

此次问卷,参与调查的教师共97名,有效问卷97份,有效率100%。我们主要选取的是在一线任课的教师,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力求调查结果的真实有效。问卷测试后,我们对问卷表做了详细的整理和统计,按不同年龄层次分析出每一道题所反馈的占有比例,得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范围和程度。通过具体的分类统计和分析,我们大致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职业倦怠因教师年龄和教龄呈现差异

通过调查发现,教龄在5年以下的年轻教师,工作充满活力和激情,职业倦怠感相对较低。中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感问题比较突出。随着年龄和教龄的增加,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成果不断积累,成就感会不断增加,个性化和情绪就会逐渐凸显出来。特别是当教师的教学进入成熟阶段(教龄10--15年以上),教师的职业观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一小部分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魅力,其职业倦怠现象相对较低;而更多的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丰富而工作起来比较轻松,又没有及时提升自己的人生目标,工作缺乏应有的激情和动力,就更加容易产生倦怠现象。而教龄在20年以上的教师,对从事的工作缺乏足够的努力和创新,工作被动、不求进取,职业倦怠也比较明显。

2.职业倦怠反映在自身心理情绪上占40%,这类教师情绪化、易发脾气,特别是在工作中碰到一些麻烦事时容易急躁、发怒,甚至情绪失控。近60%的教师对工作、生活失去足够的热情或兴趣。工作起来体验不到快乐与幸福,经常无精打采、心情烦闷。

3.反映在身体健康上占60%以上,在来自工作和生活的重重压力之下,教师的健康受到极大的伤害。调查显示,80%的教师经常身体不适、感到疲倦,50%的教师失眠、健忘,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师的职业病:咽炎、颈椎病、失眠、腰肌劳损、心血管等一系列的病症在教师群体中并不少见。

4.反映在对待学生态度上占30%,这部分对学生缺少恒心和耐心,对学生的缺点往往放大,经常抱怨学生是如何的难以管理,如何的调皮。在管理学生的工作中,做法简单,有了问题,要么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要么简单粗暴、缺乏艺术。

5.反映在对待工作态度上的占40%,职业倦怠感强的教师仅仅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具体表现在教学中,则是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常常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收到重视。没有工作动力,缺乏兴趣,更谈不上有热情了。工作得过且过,缺乏创造欲望,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6.反映可能造成职业倦怠原因的反馈情况是:觉得在自己的工作中要承担的责任太大占80%;觉得一线的教学教师地位太低、没有受到重视的占70%;认为学校的待遇不公平的占40%;觉得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及考核奖励不科学的占20%;对学校目前的办公环境不满意的占35%。

除了上述反馈出的现象以外,我们还发现女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大于男教师,教主课的教师职业倦怠感大于教副课的教师,当班主任的教师职业倦怠感大于不当班主任的教师。

上一篇:让“估算”成为一种习惯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活动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