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香樟移植技术浅谈

时间:2022-08-22 01:24:22

大香樟移植技术浅谈

摘 要:本文从大香樟移植的成活原理、移植过程的控制和树体水分代谢平衡控制这3方面内容讲述了大香樟移植保活的技术要求和注意点,以期待为大家在大香樟移植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树木移植;大香樟;技术分析

1 移植前的准备

1.1 树木选择

工作人员应尽可能选择那些树冠丰满、长势良好、无病虫害且树干上有新生枝条、新梢、新芽的大香樟,以此提高移植树木具有必须的再生能力。当然,在选择树木时也应该将挖苗、运输便捷性等内容纳入到考虑范围之内。

1.2 移栽地方选择

香樟最好种在地势较高、避风、光照充足,排水较畅,保水保肥能力较好的土壤,忌积水,地势低洼要进行人工营造高凸地面。喜欢酸性和中性的沙壤土,碱性太重的土壤必须进行土地改良,在回填的土壤中可加一些富含营养的腐质土和一些有利根系生长的黄泥土。

1.3 移植时间

一般来说,春季进行大樟树的移植所能得到的效果优于秋冬季,原因是秋冬季节大樟树移植后伤口愈合、根系恢复速度缓慢,很难经受住冬季低温的考验。而春季移植则能让大樟树快速恢复生长,无论是对新芽、新根的产生还是根系的恢复,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另外,春季移植也便于工作人员对大樟树生长情况进行观察,为问题的及时发现与处理提供根本性的保障。结合上述观点,浙江地区的大樟树移植最好选择在3、4月份进行。

2 移植的方法

2.1 切根与锯枝

在移植过程中一定要适当伤及根系,受过伤的根系,在养护合理的情况下再生能力很强,成活率反而高。因部分根系切断,树木的吸水能力有所降低,为了避免供水不足,应注意适当剪枝,一般应在树木主干2~3m高度处,距主干50~60cm的位置锯断3~4个主枝。随后,工作人员要立即使用由多菌灵溶液和黄泥土制成的黄泥浆进行封口处理,若移植工作量大,也可采用愈伤涂膜剂。处理结束后,应使用塑料薄膜将锯口绑扎牢固,以便在减少水分散失的同时避免各种侵蚀所导致的感染问题。

2.2 挖掘

在正式开始移植前的1~2d,可视土壤实际情况适当予以浇水,以免因土壤过干而无法进行土球的打包。一般来说,土球直径应为大香樟的5倍左右,其厚度应≥自身直径的2/3。在起挖过程中若发现粗大根系,需使用手锯加以锯断,严禁采用铁锹或斧子砍断的做法。

2.3 起吊及运输

吊车的选择应根据大香樟及土球重量的预估结果进行,以便在确保起吊安全性的同时避免损伤主干。起吊需使用专业吊绳,必要时也可使用粗麻绳,但严禁采用钢丝绳。为避免树皮脱落,应注意在绳子和主干接触部位设置软垫。吊装结束后,工作人员应确保牢固固定,树冠部可使用软绳适当拉拢,并根据天气状况决定是否采取遮阳措施。

2.4 树根处理

种植前用黄泥土、生根粉、钙镁磷肥加水调和成泥浆,用小扫帚沾黄泥浆涂抹在树根的伤口上,反复几次,使的根系全部裹在泥浆里,待泥浆微干后再进行栽植,这样有利于根系新根的早日萌发,也是香樟移植成活的关键一部分。

2.5 栽植

土坑的挖掘工作应在移植前全部结束,深度一般为1.3m,其中,底部应设置厚度为0.2m的黄泥,以便改善透气和渗水性能,促进根系的再度生长。在填土时,也要先填入黄泥,待覆盖整个根系的表面后,再填入种植土。

3 移植后的管理

3.1 支撑

大树移植后要踩实,应即支撑保护架加以固定,防止浇水和风吹造成树身摇动,树体倾斜,为使树体稳定,一般用三角桩加以固定,支撑点以树体高2/3处正左右为好,并加垫保护层,避免造成树皮的损伤。三角桩常用较长的,又比较坚固的毛竹,而在胸径40cm以上的香樟,三角支架现常用索具螺旋扣扣紧钢丝,在地面打桩加以固定。支撑设置结束后,工作人员还要定期对支撑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避免因支撑措施不当而导致歪斜问题。

3.2 浇水和喷水

移植结束后的第1次浇水应做到足量,以便提高根系和土壤的结合程度,避免土球和填土间形成空隙。浇水工作应长期进行,待移植树木的根系再度产生时方可酌情减少,若在此期间草绳出现腐烂、脱落现象,应做到及时更换。

3.3 施肥和病虫害管理

一般来说,移植后1年内都不需要进行施肥,移植1年以后,施肥也应做到循序渐进,逐渐增多。相对而言,大香樟的病虫害问题不易发生,但若出现病虫害,应立即进行处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4 勤观察

若发现大香樟在移植后出现了叶片衰弱的情况,应立即对根系是否已经腐烂进行检查,如果检查结果证实的确存在腐烂现象,要立即将烂根剪除,确保断面不存在任何腐烂点。处理结束后应适当减少浇水量,并使用表层土重新进行培植。若情况需要,可在烂根处理结束后使用100:1的活力素溶液进行浇灌,必要时还可以同时采用树干注入液。

参考文献

1 孟香芹.大树移栽关键技术[M].合肥:现代农业科技出版社,2008(7)

2 徐凯,郭士晶.绿化大树移植及养护管理[M].昆明:民营科技出版社,2007(9)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园林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