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化”的中国大蒜

时间:2022-08-22 01:06:50

“扁平化”的中国大蒜

■ 中国大蒜,OK!

新鲜的大蒜头及包括大蒜素在内的制成品,是我国出口额最大的单项农产品,也是我国蔬菜类创汇额最多的单项产品。我国年产大蒜近700万吨,出口逾百万吨,遍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显示,中国大蒜在全球大蒜贸易中所占的数量份额高达90%。2006年中国出口了119.8万吨大蒜,2007年有望超过130万吨。中国向全球供应的高品质鲜蒜,手工清洗、挑选和分级,蒜头大小均匀,根部处理洁净,深受世人欢迎。

大蒜及其制成品在今天的欧洲被视之为唯一可与阿司匹林媲美的绿色食料。中国鲜蒜富含硒,具有增强免疫力、美容、防癌、保护肝脏和提高的作用。欧盟市场蒜需求的弹性非常小,年均进口鲜蒜保持在20万吨左右。目前欧洲人消费的大蒜虽然仍以西班牙蒜和各国地产蒜为主,但中国蒜在欧盟市场上已经占据了大约17%的份额。在美国,大蒜作为这个时代最时髦的新兴健美食品的象征,美国人均年消费掉鲜蒜头2公斤。不过,说起来地道的美国本土人原本并非嗜蒜如命的主儿,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墨西哥和亚洲人移民美国后饮食上的“入乡返俗”,美国人在浓烈的蒜味熏陶中竟然浸淫于“蒜鱼之肆”而不能自拔。美国农业部农产品外销局的统计资料显示,过去十年间,来自中国的脱水大蒜进口量增加了384%,中国大蒜及制成品目前的美国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80%,美国人一年至少要吞掉6万吨中国蒜。

■ 便宜的中国蒜

美国农业部官员称,十年来美国市场大蒜的消费量增长了45%,而价格却下降了18%。物美价廉的中国蒜自然是功不可没。其实,美国本土也生产大蒜,年产量大约在50万吨左右。美国现代化的精准农业以及含硒丰富的北美土壤,本土蒜的品质和口感一般来说要好于中国蒜(美国蒜没有那么大的刺鼻味)。但是,美国蒜的生产成本实在高的离谱,与中国蒜没得比。在美国大蒜的主产区加利福尼亚州,生产1公斤大蒜的成本至少需要2美元,而在中国大蒜的主产区山东济宁,2007年初夏的大蒜收购季节,6~6.5公分的优质白蒜收购价每公斤只需1.5元人民币。至2007年12月,6公分库存优质保鲜白蒜每公斤售价不到2元人民币,同等级的红蒜每公斤只卖到1.4元人民币。而且,重要的一点是,上述价格还是一个买方市场,2007年的大丰收使我国蒜产地的保鲜库大多“蒜满为患”。

在农产品受到严格呵护的欧洲,大蒜的生产成本每公斤接近2欧元,而中国蒜到达荷兰鹿特丹港后交给欧洲大蒜销售商的价格每公斤不到50欧分。中国供应美国的优质蒜头每公斤0.6~0.9美元。在美国超市中,每公斤中国蒜的价格1.5美元,而购买同样数量的加利福尼亚蒜至少要花10美元。此前的《华尔街日报》曾发表的一篇专题报道称,在加利福尼亚的圣华金谷座落着全美规模最大的大蒜种植农场,其主人比尔・克里斯托弗对中国蒜给美国蒜农带来的震撼有着太多的感受。按照克里斯托弗的说法,十年前在这个6000英亩的农场上,种植了1200英亩大蒜,如今,大蒜种植面积已经缩至不足300英亩。“一箱30磅重的中国大蒜卖14美元,而我们在本地种出同等数量大蒜的成本是26.27美元,”克里斯托弗坦言,“在我们猝不及防的情况下,中国蒜把我们彻底击垮了。我觉得我们这个行业已经跌到了谷底。”虽然克里斯托弗对产自加利福尼亚鲜蒜的味道保持信心,但他的公司在生产蒜制成品时已经开始大量使用便宜的中国蒜。

■ 扁平化的冲突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其获得多个世界图书大奖的《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一书中坚信,世界被柏林墙倒塌、网络革命、外包、离岸生产等十部推土机铲平了。贸易全球化正铲平经济的国界壁垒,世界大部分开始像一个经济体一样运转,国际贸易越来越像“村级集市交易”。然而,今天的世界可能看起来比以前显得平坦了,但事实是,扁平化在造成某些“平地”的同时,也使世界的另外一些地方变得更加凸凹。对于发展中的弱国穷人而言,想在扁平化的世界贸易市场上分一杯羹仍然是那么的困难。

中国蒜从上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把目光瞄向美国。然而,很快,伴随着美国农协组织工会“狼来了”的喧嚣,1994年2月,美国商务部对产于中国的鲜蒜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1994年9月26日,美国商务部作出终裁,对中国蒜开征376.67%的关税。2006年10月19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蒜进行第二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裁定维持376.67%税率,征税期自2006年10月19日起为期5年。这看起来像是一个天方夜谭的故事:中国农民生产大蒜的成本确实极具全球竞争力,而穷人凭着出卖廉价劳动力的成本优势却被西方大国堂而皇之地“扁平化”为“倾销”,这是哪门子的WTO规则!

同美国毫无别样,常常对二战时期饿肚子的那段历史进行“忆苦思甜”的欧洲政客,从不避讳只有把中国蒜拉抬到原始的重农主义政治高度才能收获来自东方的“中国利益”。欧盟不但对多种农产品设置高关税“政治壁垒”,而且技术标准苛刻,几乎所有来自中国的肉禽产品都因安全原因被禁止,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中国蒜更被严防死守。2001年,欧盟对中国蒜实施配额制,欧盟每年只给中国蒜1.32万吨的免税配额,超配额部分每吨征收1200欧元关税。按每箱20吨大蒜的容积计算,中国每出口一集装箱大蒜,须额外缴纳2.4万欧元的入关税。2004年5月,原中东欧10国加入欧盟,经中方交涉,欧盟从2004年6月首次对中国蒜的配额增加了4400吨。2006年以来,尽管布鲁塞尔数次小幅提高了中国蒜配额,但平坦世界中的配额制和高关税门槛使太多的中国农民希望尽快脱贫致富的美梦难圆。

还有,被推土机“扁平化”了的中国蒜,在加拿大、巴西、南非等国被毫无道理地适用于反倾销关税;在日本、韩国、印度和其他一些亚细亚国家(中国目前60%以上的大蒜出口到上述国家),中国蒜不但受制于配额制,而且正遭受越来越多的比如农残要求、植物检疫等苛刻的食品标准阻击,并把中国蒜想当然地当作其它货物交易的质押筹码。没错,反正中国农民老实巴交了几千年,“小康不小康”地也不差这三五年。在作者看来,这应该就是弗里德曼笔下所描述的在扁平化世界最常见的痼疾病是现代工业国家的“多重身份紊乱症”的一个经典。

上一篇:浙江省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下一篇:《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可适用性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