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教师语言艺术提升教学效果

时间:2022-08-22 12:36:38

发挥教师语言艺术提升教学效果

当前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普遍存在这样几个问题:语言重复口罗嗦,失却简洁性;语言呆板乏味,失却趣味性;语言模糊不清,失却逻辑性;语言寡淡冷漠,失却情感性。究其原因,教师的专业素质、教育智慧均有待提高。幼儿教师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而幼儿的年龄、认知水平等特点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发挥幼儿教师语言的艺术魅力,有效地促进教学,应充分做到以下两点:

1发挥教师语言的表达艺术,提升教学效果

其一,充分注重趣味化。趣味化强调教师的语言要形象生动,富有童趣。既不能成人化,将夕阳说成是“落日余晖”,也不能幼稚化,将鸭子说成“嘎嘎”。教师趣味性的语言应该是既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又符合幼儿的接受水平。此外,生动形象的语言还能调动幼儿的自觉能动性,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自主自发地学习。尤其是教师讲故事时,更要注重语言清晰,语速适宜,符合故事角色定位和情节推进需要。其二,充分利用体态语。体态语又称“肢体语言”,是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说明意向的沟通手段。幼儿教师恰如其分地使用体态语,会让教育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富有亲和力的微笑可以瞬间拉近与幼儿之间的距离,更容易让幼儿“亲其师,信其道”。而当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的眼神暗示和手势,则会让幼儿心领神会,自觉改正。教师巧妙运用体态语,不仅能丰富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能将抽象内容直观化,便于幼儿理解记忆。

2挖掘教师语言的教学功用,提升教学效果

在充分注重语言的趣味性和利用体态语的前提下,如何巧妙使用教学语言发挥其教学功用,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将从提示语、提问语、过渡语、激励语四个角度结合讲座中的精彩教学展示和日常观摩体会,解析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

2.1采用提示语,为新旧经验搭建桥梁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提示语,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幼儿建立新旧知识经验,可以帮助幼儿梳理经验,构建新的记忆、思维和心理表征的结构,内化知识,获取新经验。小班语言活动《我会看书》中,老师以《方方的手帕》导入,告诉幼儿小熊用手帕来当床单,老鼠用手帕来当桌布,小刺猬用手帕来当窗帘,小青蛙用手帕来当帽子,重复中,加深了幼儿对手帕方方的、布做的等单一物理特性的了解,联系已有知识经验,结合形象生动的大书,即使是小班孩子,也不难猜出小兔子会把手帕当裙子,小乌龟会把手帕当毛巾。

2.2采用提问语,创设问题情境,拓宽思考角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善用提问语,积极引导幼儿发现已有知识经验与学习对象的矛盾冲突,在质疑验证中获得发展。教师的提问要有启发性和适宜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让幼儿不断地“跳一跳”就能够“摘到果子”,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并自主思考,从而促进幼儿原有水平上的认知发展。

2.3采用过渡语,过渡教学环节,推进教学流程

教师善用、会用过渡语,能将教学环节自然流畅地过渡,将教学流程层层推进,纵深展开活动,为教学增色添彩。过渡自然得当,可有“润物细无声”之妙,轻松自然地将活动目标逐步达成。以济南市经五路幼儿园亲子社会实践活动《快乐采摘》为例,教师提问由“这是什么蔬菜?什么颜色?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发现了什么?”到孩子们发现有的蔬菜已经成熟了,环节自然过渡到“今天,我们一起帮助菜农采摘蔬菜。小篮子装满了就回来。”根据孩子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进行,走一走,看一看——试一试,摘一摘——玩一玩,乐一乐——做一做,尝一尝,四个步骤层层递进,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2.4采用激励语,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的激励语要真诚,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同时还要注重个体差异。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手段,是教学的一种普遍存在。教师要博览群书,博采众长,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洞悉幼儿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提升语言艺术,让教学语言丰盈孩子的童年世界!

作者:黄梅

上一篇:丁村民宅石柱础的装饰艺术 下一篇:小学班主任管理的语言艺术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