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度目录索引

时间:2022-08-22 12:26:34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度目录索引

卷首语

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 1/2-01

充分发挥科技奖励导向作用助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03-01

突破科技创新瓶颈 发挥高校服务潜能 04-01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 营造自主创新氛围 05-01

以省部合作为契机 开创产学研结合新局面 06-01

深化产学研合作 走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 07-01

秉承双赢互惠理念 提升企校合作水平 08-01

一流大学的真谛 09-01

实施标准化战略 抢占高新技术产业的制高点 10-01

全面提高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 11-01

建设创新团队 推动科学发展 12-01

封面文章

教育部部长周济:

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 1/2-23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

服务广东 当好省部产学研合作的排头兵 03-20

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徐金梧:

以服务为宗旨 谋划特色发展之路 04-19

浙江大学校长杨卫:

提升创新能力 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 05-12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

探索高校服务地方发展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新路子 06-18

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主动服务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07-10

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甘文维:

携手教育部 共绘汽车科技发展蓝图 08-20

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

融入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探索产学研合作新途径 09-10

大连理工大学校长欧进萍:

发挥高校服务潜能 投身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建设 10-10

郑州大学校长申长雨:

提升高校社会服务水平 为中原崛起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11-20

天津大学校长龚克:

加强自主创新 服务滨海建设 12-10

“钢铁摇篮”再谱华章

构筑科技创新平台 引领行业技术前沿 04-21

整合资源 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研究院 04-23

规范改制 校企发展天地宽 04-25

百年浙大 扬帆紫金

探索特色发展新路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访浙江大学副校长褚健 05-16

实现二次跨越 推进大学科技园发展 05-20

通用汽车:携手高校 互利双赢

全面推进科技合作 促进中国汽车产业升级 08-17

开创产学研国际化合作的新模式

――记上海交通大学与通用汽车公司的全方位合作 08-21

将双赢的合作模式进行到底

――访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周青教授 08-23

加强学界与工业界合作推动中国高校与全球接轨

――同济大学与全球PACE组织共建“教育推进伙伴计划”中心08-25

学术交流频繁科研合作广泛

――记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与通用汽车公司合作 08-27

自主创新

关于行业院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地位与作用的几点思考 03-10

整合资源推进高校创新体系建设 03-15

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03-18

“十一五”高校科技工作“亮相”精彩 04-10

自主创新要突出技术战略与品牌战略的结合 06-10

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上) 06-12

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下) 08-12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如何应对研发全球化挑战 09-20

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推动高新企业创新发展 09-24

产学研结合 推动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 10-20

从企业中来 到企业中去

――“大庆项目”成功实施的启示 10-23

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全面加强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 11-12

发挥行业特色与优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12-20

专题

高校服务地方发展工作会议专题报道

李学勇:发挥高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服务地方中的重要作用 1/2-28

吕祖善:高校与地方发展紧密结合实现良性互动与合作共赢 1/2-30

浙江大学:坚持“高水平、强辐射” 开创服务地方发展工作新局面 1/2-32

重庆大学:以贡献促共建努力建设高水平大学 1/2-33

北京大学:发挥自身优势为首都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1/2-34

华中科技大学:构建大学创新链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作用 1/2-35

复旦大学:“三区融合、联动发展”开创高校服务地方工作新局面 1/2-37

吉林大学:立足东北密切合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1/2-38

兰州大学:做西部文章为地方服务 1/2-39

武汉大学:服务地方发展的“五项措施” 1/2-41

南开大学:与地方合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 1/2-42

中国人民大学: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

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1/2-43

北京师范大学:为解决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综合服务 1/2-44

特别关注・大学技术转移

中美大学技术转移模式比较 1/2-68

北京地区高校技术转移状况分析 1/2-71

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转移经验及借鉴 1/2-75

充分发挥高校在技术转移中的重要作用 1/2-79

特别关注・滨海新区

聚集科技资源发展滨海新区 04-50

滨海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新机遇 04-54

选择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民用航空工业的战略意义 04-56

特别关注・科研诚信建设大家谈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防止科研不端行为

――访教育部科技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 05-27

科技创新需要“打假”精神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 05-30

科研道德失范的背后 05-32

知识产权专题

实施专利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05-53

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与品牌战略思考 05-55

知识产权制度及其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05-59

专题・建设一流大学 引领社会发展

许智宏:建设高水平大学中的若干问题 09-41

顾秉林:建设创新文化 造就创新人才 09-43

王生洪:在内涵发展中促进一流大学建设 09-45

张杰:强化学术管理 建设一流大学 09-47

陈骏:推进“985工程”建设 加快一流大学建设步伐 09-49

杨卫:浅议一流大学建设 09-51

郑南宁:大学的责任 09-53

郭传杰:也谈研究型大学的引领功能 09-54

王树国:大学的内涵建设与科学发展 09-56

专题・在标准化的网络里适者生存

实施企业技术标准化战略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 10-59

日本空前重视国际标准竞争 10-63

论技术标准化与专利池 10-66

面向未来 加强自主创新 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工作 10-68

推动标准建设 促进科技创新 10-71

从竞争中认识标准 10-74

专题・节能减排 科学发展

全民节能减排 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访教育部科技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 11-49

2020年中国能源战略分析 11-52

清华大学:加快技术成果转化 推广清洁能源利用 11-54

同济大学:多学科联合研发推动建筑节能 11-55

西安交通大学:依托学科优势开发节能新技术 11-56

专题・走进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

发展创新团队建设一流大学 12-25

西部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12-27

星河欲转千帆舞

――记教育部创新团队哈工大卫星技术研究所 12-30

从不断创新中取得进步

――记“新型集成光子器件及其在智能光网络中的应用”创新团队 12-33

做科技创新中的“永动机”

――记教育部创新团队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2-34

为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更美好

――记教育部“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系统健康”创新团队 12-35

省部合作

核心论坛

全面推进省部产学研结合加快提升广东自主创新能力 1/2-10

抓住机遇 整合资源 为建设创新型广东做贡献 1/2-15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合作的回顾与展望 06-22

周济:以服务为宗旨 在贡献中发展 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07-17

李学勇:勇于实践 大胆创新 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新模式 07-19

黄华华:齐心协力 真抓实干 为部属高校进入广东构建无障碍通道 07-21

宋海:开好局 起好步 推动省部产学研合作又好又快发展 07-23

乘省部合作东风走地大特色的产学研合作之路 08-28

关于广东产学研相结合的思考 08-30

国内外产学研发展趋势及经验借鉴(上) 09-16

国内外产学研发展趋势及经验借鉴(下) 10-16

高校实践

北京大学:发挥综合学科优势为提升广东核心竞争力提供科研支持 06-26

清华大学:多渠道、多形式共建创新平台 探索省校合作新机制 06-27

华中科技大学:

“平台、项目、人才”一体化运作推进与广东的产学研合作 06-27

北京科技大学:打造四大平台服务创新型广东建设 06-28

中山大学:强化技术创新为广东经济发展做贡献 06-29

中国农业大学:发挥社会服务功能 推动广东现代农业发展 06-30

东南大学:到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方去 开创产学研合作的新局面 06-3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发挥高校科技优势助推广东经济发展 06-31

地市经验

深圳: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 06-32

汕头:推进特色产业的产学研合作 06-33

中山: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 06-34

茂名:建立“以点带面、整体发展”的产学研合作体系 06-34

湛江:开创“校市合作”的产学研合作新局面 06-35

潮州: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的科技交流活动 06-36

河源:建设稳固的产学研联合体 06-36

韶关:提高产学研合作的规模与层次 06-37

江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平台 06-38

石龙镇:设立产学研合作基金 06-38

企业案例

发挥产学研结合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06-39

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与院校所联手 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 06-39

谊林海达速冻水产有限公司:

科研与生产相结合促海洋渔业经济健康发展 06-40

德赛集团:加强产学研合作发展电子信息企业 06-40

亿纬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注重产学研结合开展锂电池领域高水平研究 06-41

茂名华粤集团有限公司:

加强产学研合作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06-41

东华机械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企业通向技术创新的捷径 06-42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关键技术的科技含量06-42

惠州天缘电子有限公司:

产学研结合促创新打造汽车电子产品高新企业06-43

观点精粹

汇集各方优势开创省部合作新局面 07-25

清华大学:集中资源优势 推动省校合作持续健康发展 07-25

北京大学:深化省校合作 为广东经济腾飞做贡献 07-25

深圳市:发挥政府职能 推动产学研合作迈上新台阶 07-26

广钢集团:实施产学研合作创新战略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07-26

华中科技大学: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兴校之举、强校之策 07-27

电子科技大学:建立长效机制服务创新型广东建设 07-28

东莞市:强化扶持引导 推动产学研合作 07-28

中兴通讯股份公司:产学研结合是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助推器 07-29

中山大学:坚持产学研结合 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07-29

北京科技大学:产学研结合要紧紧围绕企业的技术需求做文章 07-30

佛山市:多管齐下 全方位多层面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 07-31

广东志成冠军集团:以市场为导向 实现产学研合作的技术突破 07-31

东南大学:争当助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 07-32

珠海市:多方携手提高产学研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07-32

华南理工大学:以推动专业镇建设为切入点

努力探索产学研结合新模式 07-33

实践探索

建设创新型区域中心城市 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 1/2-17

落实省部产学研合作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2-19

实施产学研战略 建设创新型佛山 03-23

以创新为动力 就与时俱进的企业发展之道 03-25

加强技术创新 推进产学研结合 为广东经济发展服务 04-14

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建设创新型珠海 05-22

乘产学研东风促企业飞速发展 05-24

以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和高水平的创新成果服务广东经济建设 06-26

构建产学研结合自主创新体系

――深圳虚拟大学园发展模式与路径初探 08-34

发展产学研战略联盟 打造区域竞争新优势 11-16

依托白色家电产学研战略联盟 提升家电行业核心竞争力 11-18

打造数字制造装备产学研联盟 把产学研合作引向深入 12-14

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12-16

知行并进 服务广东 共创省部产学研美好未来 12-18

科技

聚焦

坚持服务“三农”办学方向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高等学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座谈会综述 1/2-46

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 创新培训和推广模式 1/2-49

发挥学科综合优势 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2-51

深化“太行山道路” 服务新农村建设 1/2-55

建立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1/2-58

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1/2-60

千年奔月梦 今朝梦始圆―― 哈工大与绕月探测工程 11-30

申报辅导

“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申请指南 04-43

科学规范 求真创新

浅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的撰写 05-42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申报指导 06-60

200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申报辅导 07-43

高等院校在申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0-26

院士风采

醉心晶体谱华章

――记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闵乃本 11-58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背后的启示 11-63

专访

搭建大平台打造学术生态新环境

――访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 06-44

高校科技奖励助力高校科技发展

――访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周静 07-34

海外

美国研究型大学中基础研究的作用及启示 11-36

美国大学科研的历史 12-42

科技奖励

推启先进核能技术应用之门

――记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10兆瓦高温气冷试验反应堆” 03-28

实力见证荣耀

――记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闵乃本院士及其课题组 03-31

“精益求精”铸精神

――记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获得者谭久彬和他的创新团队 03-35

满腔热血献身事业

――记“中国高分子材料学科奠基人之一”徐僖院士 04-28

200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选登 07-37

妙手医顽疾 仁术赢美誉

――记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汤钊猷院士 08-50

抢占医药产品精制结晶技术制高点

――记200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08-53

蓄水渗膜材料:荒漠化地区节水造林的福音

――记200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 09-28

科研管理

依托高校优势 推动重点实验室建设 04-31

加强服务意识 营造创新环境 04-3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亟待提高 04-35

加强科研基地建设 促进高校科技工作跨越式发展 05-44

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研究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10-30

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制的研究 11-39

高等学校基层学术组织现状分析与创新探讨 11-42

服务“三农”

结合农村实际 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03-44

培养农业人才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03-46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服务北京新农村建设 05-48

北京新农村建设四大方略实施探讨 08-46

科研诚信

健全制度约束 减少“寒心”事件 04-41高校科研不端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 07-46

科研诚信与科技档案 08-48

潜心治学 恪守学德 09-26

浅议引用与抄袭 10-33

盘点

200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揭晓 1/2-62

充分利用行业特色 积极发挥行业优势 03-39

咫尺天涯一线牵

――银河系“英仙臂”距离首次获得高精度测定 03-40

团队

关键技术 抢占高点

――记西北工业大学张定华教授科研团队 03-42

建设学术创新团队 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

――上海师范大学学术创新团队风采展示 04-38

知识产权

运用知识产权制度 促进科技成果推广 04-36

借鉴国际经验

探索高校与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的有效机制 06-48

论高校内部知识产权管理的体系构建 09-32

从TRIPS协议有关规定谈高校知识产权战略之重点 11-45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策略探讨 12-46

精英

乐瑟尽采撷 挥手弄华章 1/2-61

立足三尺讲台 跻身科技前沿 03-48

积极投身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技术攻关

――记北京交通大学谭忠盛教授 09-30

宋同明:高油玉米专家的“创业新时代” 10-28

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研究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10-30

王小云:活跃在密码学界的巾帼英雄 12-40

机构

关注国计民生 提高生命质量

――记长春大学农产品深加工生物技术实验室 05-35

采撷精英硕果累累 06-58

发展特色 整合资源 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回顾与展望 09-35

高举自主创新旗帜引领企业创新前沿

――记北科大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12-37

其他

校企合作打造交通土建专业精品 04-46机器人家族喜添“新丁” 05-36

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考 05-38

创机制建平台设试点

大力推进高校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05-46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 06-51

产业

改制

高校资产公司建立的作用和意义

――清华科技产业的实践和体会(上) 1/2-82

关于校企规范化建设中内部控制的思考 1/2-86

高校科技产业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2-88

推进高校产业规范化管理的八个“分开” 03-60

高校资产公司建立的作用与意义

――清华科技产业的实践和体会(下) 03-63

浅论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对下属企业的管理 04-58

北京地区高校科技产业规范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05-62

加大力度 积极推进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 06-63

完善委托机制

构建高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 06-66

对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建议 07-51

加强规范化建设 促进高校科技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07-57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组建的三个重要问题探讨 07-60

高等师范院校科技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07-62

坚持科学发展 规范校办产业 搭建“三服务”平台 08-58

高校校企改革改制与稳定发展关系的战略思考 08-60

规范校办科技产业管理 增强高校社会服务能力

――对西南交通大学校办产业发展的几点构想 08-62

实质启动 全面整改 推进校办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08-66

资产经营公司的组建与运行管理思考 09-58

改革创新 稳步推进 构建新型产业管理体制 10-34

议规范化建设与资源配置整合 11-70

论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董事会的完善 11-72

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中的产权管理 11-74

加强规范管理 实现高校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12-60

高校与企业

整合资源 实现共赢

――山东金正大集团―中国农业大学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 09-72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0-37

成果转化

影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及对策 1/2-9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03-69

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因素及对策 05-71

高校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型”技术转移模式探索与实践 09-74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分析 11-68

案例

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模式与产业基金的建立 1/2-92

“阳光科技”:北大科技产业改革与发展的新探索 1/2-95

自主创新:校办企业发展的加速器

――北京中农大生物技术股份公司发展侧记 04-66

科技园

让大学科技园成为创业教育的沃土 1/2-98

自主创新铸造海淀新优势 内生增长实现园区新跨越 09-62

发挥中关村创新优势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09-64

加强产学研结合 促进科技创新 09-66

坚持四位一体的战略目标 发挥中关村的创新引领作用 09-68

探讨中关村产业高端发展路径 09-69

发挥学科优势 建设特色大学文化科技园 12-63

孵化器

走综合孵化器的专业服务之路培养优秀创业企业 1/2-100

三位一体专业化经营孵化优秀企业 1/2-102

创新孵化服务模式稳步推进孵化企业结硕果 1/2-104

专业孵化器的高效能与低成本 03-71

创新“孵化器”运营模式服务创新型社会建设 06-68

创业

谈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定位 04-74

科技创业“三部曲” 07-65

产业先见与技术研发战略 12-67

产学研

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无锡地区经济发展 06-70

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06-72

依托行业优势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06-75

论产学研结合与高水平大学建设 12-72

坚持产学研结合 提高工程硕士生培养质量 12-74

技术转移

探索技术转移新模式服务区域经济新发展 04-62

完善科技创新链条加强技术转移工作 04-64

关于技术转移的战略思考 05-65

架起技术转移的金桥――“7+1”联合体技术转移新模式透视 08-68

借鉴美国高校技术转移机制

完善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 08-71

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解读 10-41

构建技术转移体系促进产学研积极发展 10-43

全球主要国家技术转移体系的发展与特点 10-46

把握技术转移规律促进产学研创新体系发展 11-65

其他

高校科技产业评价体系研究 04-68

江苏高校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04-71

增强知识产权意识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05-69

探索投融资促进模式助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11-27

煤转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2-70

高校服务地方

南京大学:确立服务地方战略全面引领区域发展 03-49

东南大学:坚持产学研合作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03-52

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创新携手振兴 03-54

华东师范大学:依托整体优势 服务地方发展 03-56

中南大学:立足湖南 全方位

多模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03-58

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04-27

发挥高校综合优势做好服务“海西”大文章 06-52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06-56

发展创意产业服务地方经济 07-48

发挥科技优势 为实现富民强省贡献力量 09-38

高校服务地方・安徽篇

安徽省教育厅: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安徽经济社会发展 08-38

安徽大学:发挥综合院校优势全方位服务地方建设 08-39

安徽理工大学:强化科技服务功能促进煤炭工业发展 08-42

合肥工业大学: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以务实求合作 08-44

高校服务地方・江苏篇

江苏省教育厅: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江苏经济社会发展 10-50

南京理工大学:发挥国防军工科研优势 勇做经济建设排头兵 10-52

南京工业大学:加强自主创新 服务地方经济 积极推进产学研工作 10-54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强化意识 增强特色 推动产学研合作新发展 10-56

高校服务地方・黑龙江篇

加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 促进黑龙江振兴与发展 12-48

黑龙江大学:发挥科技资源优势 加快产学研结合 促地方经济发展 12-51

东北农业大学:构筑“五项工程”为主体的创新体系 支撑区域经济发展 12-54

大庆石油学院:立足石油石化 依托优势特色 推进产学研合作 12-56

管理

论科技创新文化的改革思路与措施03-73

“以人为本”:高校科研管理的核心理念 03-74

人本管理理论在选拔和培养高校产业管理人才中的运用 03-76

新产品的市场优势战略简析 03-78

非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 07-67

高校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的治理模式探析 08-55

项目点睛

医用复合型组织工程支架材料04-77

炼油分离过程大型化关键技术05-74

IPv6无线/移动路由器等系列网络产品05-77

固定化酶法生产生物柴油技术06-77

“蓝田”系列微波化学反应器 四川大学07-78

基于聚对二氧环己酮的生物分解材料 08-77

超大面积中高温太阳能聚光跟踪技术09-77

循环流化床粉煤气化技术10- 77

高效节能蒸发式冷凝器11- 78

上一篇:依托白色家电产学研战略联盟 提升家电行业核心... 下一篇:做科技创新中的“永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