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间的表演

时间:2022-08-21 11:43:48

天地间的表演

本期专题,我们采访了几位从事户外极限运动拍摄的摄影师,山地车速降、攀岩、抱石、攀冰、自由潜水……他们专注于拍摄某一项运动,或在几种运动之间自由切换。与赛场报道类摄影师不同,他们首先是户外运动的资深玩家,其后才是摄影师,他们也并不供职于媒体,而是以自由摄影师的身份与媒体、户外品牌甚至科研机构合作。

户外极限类运动和传统竞技类体育最显著的不同,首先是走出竞技场,进入自然环境。与普及性更高的马拉松、自行车也有区别,越是危险地方,越是有魅力的所在,雪山冰川、悬崖深谷、水下洞窟……正如我们看到外国人在从事峭壁之间走钢丝这类活动时的最常发表的评论:玩儿命。户外极限运动不存在竞技对手,“挑战自我的极限”更重要,具体包含的因素有体能、经验、判断力、勇气,以及面对自然环境时,如何创造性地调动以上因素,至于绝美的风景,“只有我在的此刻”,是对那个“自我”的最好奖励吧。

在基本的肉身条件之外,人的形体和仪态是文化塑造的产物,摄影作为普及的视觉手段,帮助我们完成自我塑造与认同。在这些照片中,自然是舞台,玩家是主角,表现运动中自我体验,给人强烈代入感,是这些照片的最佳效果。即使凝固了戏剧性的运动时刻,这些照片也仍然不是叙事性的,不是报道类照片,而是表现性的,如同最佳剧照,映现演员最“走心”的精彩表演(其中稍有例外的是俄罗斯摄影师维克多・利亚古斯基,他的洞穴潜水照片更着重客观展现环境,这大概和他与科研机构合作有关)。――编者

了解车手才能拍出好作品

我从一台胶片相机开始爱上摄影,风光、人像、人文,什么有趣就拍什么。2007年和朋友一起骑行了川藏线,开始涉足户外自行车运动。2011年和玩山地速降的朋友去贡嘎山,我负责拍摄,于是也开始玩这个运动,由于年龄的原因,我只是偶尔和朋友骑一些简单的线路。

像山地速降这一类的极限运动,其实在国内还有很多,和抱石、攀冰这些都是相似的。这些运动参与人数相对较少,大众的认知度还不那么高。如今国内已经有了很成熟的速降运动专业比赛团队,由品牌商赞助的全国性联赛在每年都有举办。实际上速降对于赛道和器材都是有严格要求的,国内目前发展最好的表面上看似是速降运动,实则是比速降运动危险刺激程度稍低的AM(all mountain)全山地车型主导的穿越活动和林道越野,以及正在慢慢普及开的Enduro耐力赛,这些运动在国外已经相当普及,且受众面很广。

山地车速降运动本身的特点是速度、力量、技巧和勇气,传达出挑战自我极限的户外运动精神,在拍摄的时候,首先需要捕捉运动员在某个特定时刻所表现出来的身体形态,因为山地车速降运动中,随着地形起伏、速度快慢、特殊地形的变化,身体形态会有很大不同,如果能捕捉到舒展的身体动作,主体将非常完美。与人像和风景不同,这样的图像全都是运动员最自然的动作,无法通过摆拍和造型实现,摄影中自然光的信息量永远比摄影灯更加丰富,自然的东西更美,这也是这项运动的魅力所在。有了很好的主体,接下来在构图和环境上就尽可能找到突显运动本身特点的景物,如巍峨的雪山、乱石嶙峋的赛道,剩下的就看你的经验和感觉了。户外条件艰苦,情况复杂多变,我用两台全画幅单反和几只稳定性较高的变焦镜头,定焦也会用到一两只,离机闪光灯也是必备的,再加一些摄影附件。 一次速降比赛中,为了追求速度,车手极速过弯 吴越涛 摄

作为摄影师,拍摄户外运动是非常辛苦的,经常要去一些高海拔的地方,在那里扎营一住就是好几天,寒冷、高反随时伴随着我们。有时拍摄环境会非常危险,印象最深的的一次是拍摄扎尕那穿越骑行,有一个镜头,我的机位只能在悬崖边上,车手从我身边快速骑过时失控摔倒,差一点就把我撞下山去,当时把周围的同伴都惊呆了,在那一刻我只记得按下快门,也因此获得了一张近距离很有冲击感的照片。摄影师始终希望运动员突破再突破,以实现更强的视觉冲击力,然而保障安全和出好片这个微妙关系,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摄影师对车手的熟悉程度上,越是了解车手,越会在挑战尺度和车手心理的拿捏上有更好的把握,也就越容易拍出好作品,这也是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式。

这种类型的摄影,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户外极限运动本身的发展,这二者相辅相承,影像推动运动,运动成就影像。国内户外运动发展比较晚,认知度不太高。很多喜欢户外运动的人很难拍出好片,能拍出好片的摄影师往往又吃不了户外运动的苦。与国外相比,差距最大的地方在于版权,没有版权意识的形成,整个行业将无法获得发展推动力。国内的户外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山地速降和户外徒步将会是我长期拍摄的主题。 车手在海拔4000多米的山顶做极其危险的腾越动作 吴越涛 摄 夕阳下的扎嘎那山,光线稍纵即逝 吴越涛 摄 林中暗夜下,车手的运动轨迹被慢门记录 吴越涛 摄 张家口云顶自行车公园,一个标准的过弯与斜射光线的完美契合 吴越涛 摄

拍户外必需具备户外技能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喜欢到山上疯跑,工作后有了时间和收入上的自由,就更喜欢到处玩了。1999年,我在杂志上看到介绍攀岩运动,便开始尝试攀岩。当时只能爬些简单的线路。在2000年8月,我去挑战一条难度稍高的线路,在没人保护的情况下从20米高的岩壁上摔了下来,大腿粉碎性骨折,暂停了攀岩。2004年,我在青岛认识了其他攀岩爱好者,开始回归攀岩运动,后来我发现我家附近的小山上有很多矮石头,于是开始了抱石运动,同时开始用相机拍自己身边的朋友。2014年,我成为一名职业摄影师。

拍摄抱石运动,攀岩者挑战难点的瞬间、壮观的岩壁都是重点,从拍摄角度来说,平拍、俯拍、远景则是比较常规的几种方式。我会根据目的地实际情况选择器材,比如有一次需要全程紧跟攀岩者,预计没有时间换镜头,而节目组要求视频和照片都要有,所以选择了焦段范围比较大的EF 24-105mm F4镜头,保证了一边跟爬,一边能顺利记录下攀岩者的攀登过程。自己爬山呢就带手机了。作为户外摄影师,户外技能是必需具备的,因为拍摄必须独立完成,不能全部依靠调动运动员,而且这也是保障自身人身安全的前提。 巨石与攀爬的人,我用黑白来表现这种对比 王振 摄 法国攀岩高手Marc来到青岛抱石,我们在海边找到了一条岩洞里的线路 王振 摄 余晖下的湖边巨石,我让搭档爬到一半的位置,设置好闪光灯,引闪拍了这张照片 王振 摄 夏天暴雨过后,远处的阴云还未散去,这里已经阳光明媚,为了平衡光线,我在岩石的左边布置了闪光灯 王振 摄

说到底,你还是要玩这个才能拍好

在踏入户外运动这个领域之前,我是一名商人,经营白酒生意。2009年偶然参加了一次户外徒步活动,我由此开始喜欢上户外运动,并很快迷上了这种在自然中挑战极限的运动方式,几年之间,我在户外这个领域已成了资深玩家。2012年,我开始拿起相机拍摄户外运动,参加的各类活动我都会去拍。2015年,我拍照开始赚钱了,现在我的职业状态是自由摄影师,主要拍摄攀岩、攀冰、漂流、冰川。

我觉得拍户外运动,在表现手法和器材等方面,与拍摄别的题材没有什么不同,广角镜头用的多些。要想兼顾拍摄与安全,需要平时多锻炼,熟悉各种技能。我一般不对拍摄进行计划,而是根据现场的情况进行发挥。去年11月初,我们来到勒多曼因冰川进行攀冰,夜晚的天空,云层运动很快,我们决定摆拍一张夜间攀冰的照片。站在冰裂缝前,人和设备都做好准备,让攀冰者从冰裂缝底部开始向上攀登,在合适的地点,需要让他保持一分钟静止不动,给相机充分的曝光时间来拍下天空的流云,此刻天空和冰崖的亮度反差是很大的,为了弥补攀冰者所在区域的亮度,我们用三只手电对这部分冰面进行补光,至于具体的时间,则是根据经验和相机回放确定。此类拍摄,需要对所拍摄运动的熟悉,又需要摄影的想象力,能够根据现场情况拍出你想要的照片,说到底,你还是要玩这个才能拍好。 海拔4800-5100米,冰川行进中,经过冰塔林 李朝阳 摄 模拟冰裂缝的攀爬方式 李朝阳 摄 下到冰洞中测量冰洞的温度和尺寸,和前年测量的尺寸对比 李朝阳 摄

我在水下学会拍照片

自从儿时潜入水中屏住呼吸那一刻开始,我就知道我会是个好的潜水员。从2010年开始,我成为了专业自由潜水者。现在,我住在大西洋上加那利群岛的特纳里夫(Tenerife),但平时在埃及西奈半岛的小镇Dahab、南非和挪威之间活动。这些地方都是在海边,是上好的潜水地点。

2008年起,我开始在水下拍照片,实际上我是先在水下学会拍照的。我对摄影技术很重视,所以一般在深吸一口气下潜之前,我就会想好要拍的画面,并在相机上设置好一系列参数。我自己最喜欢的摄影师是安塞尔・亚当斯,他在陆地上拍摄了非常棒的风景照片,并在他那个时代将影像技术推进到一种极致。

从2012年起,我的职业就是水下摄影师,拍照片也拍视频。我还运营着丹麦唯一的北极逆戟鲸和座头鲸主题自由潜水探险队(),也任教于国际自由潜水组织(Freedive International)。潜水的同时,我和一些奢侈品手表品牌合作,比如豪利时(Oris)林德维德林(Linde Werdelin),他们一些具有潜水功能的产品会来找我合作。目前我计划更多前往北极开展潜水观鲸的活动。

任何人想要玩自由潜水,都得经过一个课程的训练,千万不要独自进行。从器材方面来说,根据你的预算,有各种不同的选择,很难决定一个最好的方案,但我要推荐Ikelite防水壳,这个品牌的产品几乎可以给市面上所有适合水下拍摄的相机提供防水壳,当然,价格也比较高。 潜水者Anna Von Boeticher在红海阳光下 Jacques de Vos 摄 暮光围绕着潜水者 Jacques de Vos 摄 盘旋在红海的沙地上 Jacques de Vos 摄 潜水者穿脚蹼潜入红海著名的“蓝洞” Jacques de Vos 摄 潜水者在红海中的“海鳗花园”起舞 Jacques de Vos 摄

在纯粹的黑暗中用光作画

我生命中每件重要的事都是偶然发生的。我曾经在杂志工作,兴趣是吉普车、武器、水肺潜水、摄影。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杂志的摄影师非常忙,于是编辑就派我作为摄影师去干活儿,此后我就成了专业摄影师。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开始潜水,很轻松地完成了潜水课程并通过了考试。潜水这件事太棒了,我开始之后就没停下来。2003年,我开始用水下相机工作,并逐渐成为经验丰富的水下摄影师,获得了到全世界最偏远和封闭地区的拍摄机会。我受到摄影师Wesley C. Skiles(著名水下摄影师,尤其以创造性的水下洞穴用光方式著称)的很大启发,他独特的用光方式推动我寻找自己的摄影方法。

大概在2004-2005年之间,我开始洞穴潜水。俄罗斯有很多水下洞穴,但大部分洞穴中,水下能见度是很差的。洞穴里是完全的、纯粹的黑暗,没有任何视觉内容,是一种空无。地面上的夜晚和洞中相比仿佛阳光普照的白天,没有进过洞的人很难体会那种黑暗。但是对我来说,每个洞穴都是个天然的摄影棚,我可以用光线在其中随意绘画。你也要知道,水下是完全不同的环境,水并不改变影像的构图和动态范围,但所有其他因素都是绝对不同的。在地面上拍得不错的摄影师,在水下可能不如新手拍得好。

我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就是在奥尔达洞穴(Orda Cave,世界上已知最长的水下石膏晶体洞)中拍摄的一系列照片,这里有一条4.83公里长的水下隧道,最开阔处你可以在灯光下看清50米远处的洞壁,我们的团队用了半年时间来探索这个洞穴。能在乌拉尔山下发现奥尔达洞穴,找到如水晶般清澈的地下河是非常幸运的事,实际上,奥尔达洞穴的发现改变了俄罗斯的洞穴潜水领域。在这之前,我在水下与数不尽的障碍物打交道,它们阻拦我到达洞穴的另一边,但是在奥尔达,仅仅是潜下去看见洞穴非凡的白色洞壁和怪异的石膏造型就已经是一种享受。

洞穴潜水是最危险的潜水类型之一,成为一名洞穴潜水者的难度近乎于成为一名宇航员。复杂性之一在于设备。为防止有些东西出差错或是坏掉,你需要有另外一个能即时更换的。潜水灯这样的设备,我们会准备三套。所有这些加在一起,让你携带的设备非常重。如果在你距离入口很远的地方时,你的任何装备出现了问题,你几乎无法返回水面逃离险境。你要做的是稳定情绪,转身往回一直游到你的入口。如果你在某个洞穴中有强烈的恐惧感,你最好不要在这里下潜。我们懂得此类潜水所面临的危险并设法规避,保证每次下潜都是安全的。

2011年,我开始和国家地理学会合作,我们的理念非常契合:探险的精神,寻找世界上未被发现的地方。所以我的项目大多数都是和他们合作的。但也有一些只是为了我自己――一些水下拍摄的人像类艺术作品。我同时与尼康、Subal和Ikelite等水下摄影附件品牌开展商业合作。目前我正在与贝加尔湖沼生物科学院的学者合作一个拍摄项目,似乎贝加尔湖正在面临一次生态灾难,湖里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威胁,我的任务是拍摄贝加尔湖独有的生物,用这些材料为科学家的研究项目服务。 潜入白海下,我发现这里似乎被烟雾笼罩,并有硫化氢气味,几小时后这些浓稠的漩涡就消失了 俄罗斯南部高加索山脉中的“蓝湖”深258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深的喀斯特湖Viktor Lyagushkin 摄 奥尔达洞中,水面分隔空间 Viktor Lyagushkin 摄 潜水员带着补给去送给队友,复杂的下潜需要团队协作完成 Viktor Lyagushkin 摄

上一篇:“流行”与“民俗”交汇的雕塑传奇 下一篇:学校和专业,哪个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