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节番茄病虫害防治方法

时间:2022-08-21 11:37:03

冬春季节番茄病虫害防治方法

冬春季节棚室生产的番茄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蔬菜,但是由于棚室相对稳定的土壤条件,积累了大量的菌源和虫源,极易形成适宜病虫害发生的生态条件,加之一些菜农缺乏有效的病虫害诊断防治技术,使得病虫害发生逐年加重。现将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简介如下。

一、棚室番茄主要病害

浸染性病害。病毒病:一般有花叶、蕨叶和条斑型三种症状,全株各部分均能受害。病害发生程度因管理强度不同而异。灰霉病:幼苗期染病在叶片和叶柄上产生水渍状腐烂病斑,后干枯,表面密生灰色霉层;成株期主要危害果实和叶片,叶片病斑呈浅褐色水渍状,并有深浅相同的轮纹,表面长有少量灰霉,由边缘向里呈“V”形发展,直至叶片枯死。果实多从果蒂萼片部发病,病部呈灰白色,水渍状软腐,病部密生灰褐色霉状物。早疫病:叶片发病初期,出现深褐色或黑色圆形至椭圆形小斑点,扩大时,边缘有黄色晕圈,中央灰褐色,有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上生出黑霉。茎上病斑多发生在分枝处,灰褐色,椭圆形,稍凹陷,也有轮纹。果实病斑多发生在果蒂附近或裂缝处,病部稍凹陷,褐色或黑色,具有同心轮纹,其上密生黑毛,病果常提早脱落。晚疫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也能侵害茎部。叶片多从叶尖或叶缘处先发病,初为暗绿色不规则水渍状大病斑,边缘模糊,湿度大时,叶背病斑边缘产生白色霉层,病部干枯后,呈青白色,脆而易破。茎上病斑暗绿色或黑褐色,水渍状,稍凹陷,病斑边缘有明显的霉状物,逐渐扩大,可环绕全茎,造成植株死亡。果实病斑初期呈不规则绿色水渍状,后变褐色至黑褐色,呈云纹状,边缘明显,病部不变软,潮湿病斑长有少量白霉,使果实迅速腐烂。叶霉病:最初在叶背产生界限不明显的淡黄色退绿斑,潮湿时病斑长出灰色霉层,后逐渐变为灰紫色至黑褐色。病叶正面呈淡黄色,病斑后期也长出霉层,扩大后叶片卷曲干枯,嫩茎和果柄也可产生相似的病斑,引起花瓣凋萎或幼果脱落。

生理性病害。裂果:主要有3种。放射状裂果,一般从果实绿熟期开始到转色前2-3天发生,裂痕明显,裂果以果蒂为中心向果肩部延伸,呈放射状深裂;环状裂果,多在果实成熟期出现,以果蒂为圆心,呈同心圆状浅裂;混合型裂果,既有放射状裂痕,也有环状裂痕。空洞果:果皮薄而不匀,果皮与果心分离严重,果内空腔,浆汁和水分少,质量轻、品质差。筋腐病:从外观看可见表皮下病部呈暗褐色,从果蒂向果脐逐渐看到条状灰色污斑,后期病部颜色加深,病健部界限明显,横切可见到维管束变褐,细胞坏死,严重时果肉褐色,木栓化,纵切可见白果柄向果脐有一道道黑筋。脐腐病:先是果脐部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以后逐渐扩大变黑褐色,凹陷,不腐烂,病果提早变红,遇高温易生黑色霉状物,不能食用。

二、综合防治方法

防治病虫害仍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方针。在生产上,首选抗病品种,其次是采取农业措施进行灭菌杀虫、再次是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或生物制剂防病治病,最后才是采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药剂进行化学防治。

农业措施。坚持轮作倒茬,及时清除番茄的残根落叶,通过深翻土壤,促其腐烂,使病害钝化。每亩施生石灰50-100千克,既可加速残根的腐烂,又可消毒杀菌并改良土壤。在 7、8月时高温闷棚以灭菌杀虫;在防风口设40目防虫网并悬挂银灰色薄膜,防止害虫人棚;定植后,在棚室内高出番茄 10厘米左右悬挂黄板诱杀害虫。采用无土育苗技术培育无病壮苗,提高番茄抗病能力。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合理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可以避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

生物防治。有条件的可以通过释放寄生蜂来防治蚜虫和白粉虱,切断病毒病的传播途径;用白僵菌、青虫菌、Bt乳剂等防治青虫等。在番茄生长期内及时通风除湿,降低病害发生机率。

化学防治。首先用辛·吡乳油或高巧拌种,可以防治多种病害及蚜虫、白粉虱、潜叶蝇和茶黄蟥等虫害;其次可喷雾、烟剂熏蒸或灌根防治虫害。蚜虫和白粉虱可用20%敌百·啶虫脒2000-3000倍液或2.5%阿维菌素3000倍液,辅以 2.5%高效氯氟氰菊脂1000-2000倍液交替施药防治。防治病害,晴天可选用65%甲霉灵600倍液、50%多霉灵700倍液、 64%杀毒矾500倍液、58%瑞毒锰锌600倍液、50%农利灵 10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等药剂,如果加上农用链霉素200万单位或2.5%植病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可以兼防番茄病毒病、疫病、枯萎病和细菌性病害。喷药后应注意放风降湿,并适当控制浇水。阴雨天气,每亩用10%速克灵、 45%百菌清烟剂250-300克,棚内分布8—10个点,点燃后封闭大棚,熏烟3-4小时,可防治多种病害。

(作者单位:152400 黑龙江省庆安县水稻良种场)

上一篇:小议大豆常见病虫害防治建议 下一篇:浅谈玉米田杂草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