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作业治疗在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21 11:04:27

康复作业治疗在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作业治疗干预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进行康复作业治疗回顾性分析。

结果: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通过康复作业治疗得到提高,改善ADL能力。

结论:康复作业治疗干预能提高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改善ADL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

关键词:康复作业治疗偏瘫上肢功能障碍应用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94-02

上肢运动功能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占据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因此上肢障碍会严重影响偏瘫患者生存质量。由于上肢功能的恢复比下肢缓慢,效果不明显,导致许多偏瘫患者和家属对上肢功能的康复失去信心。康复作业治疗使患者手的灵巧性,抓握力和运动控制均得到提高。

1治疗方法

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康复作业治疗,康复内容有:①良肢摆放[1]:不同伤病患者的卧床有不同的要求,但总的原则是保持良好功能位,防止肢体挛缩畸形,防止不良对疾病恢复的不利影响。卧床患者一般应定时翻身,日间1次/2小时,夜间1次/3小时,交替采取仰卧位,左右侧卧位。②关节活动训练[2]:主要上肢关节的抗阻训练,主动、助动、被动训练,进行上举训练,康复治疗师沿着患者瘫肢水平方向适当挤压关节,即向前方和外上方轻推肩胛骨,然后进行上肢健侧抗阻训练,以引出患者发生耸肩动作。最后康复治疗师迅速扣击患者的肱二头肌诱发其伸肘,同时握持患者手指使其腕关节背伸运动。③关节松动技术;主要对治疗的关节先进行评定,找出关节存在的问题(疼痛、僵硬)及其程度,选择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当疼痛和僵硬同时存在时,一般先用Ⅰ、Ⅱ级手法缓解疼痛后,再采用Ⅲ、Ⅳ级手法改善关节活动。④肌力训练与肌耐力训练:主要有徒手抗阻训练,机械抗阻训练,等长训练,等张训练,等速训练,通过上述训练可以防止肌肉萎缩,增加肌力,保持肌肉力量平衡。⑤使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3]:主要有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Rood技术,以诱发肌张力,分离运动,抑制痉挛及联带运动。⑥低中频脉冲电刺激1次/d,30min/次,最大限度耐受量,10次/疗程。⑦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以实用为主,如床上翻身,坐起、穿脱衣服、吃饭、个人卫生、扫地、煮饭、使用手机、电话等。⑧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障碍,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康复治疗,使其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患者的心理康复治疗,使其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患者的心理康复能力,调动患者主动配合训练的积极性,并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训练。以上治疗1次/d,45min/次,10次为1个疗程。

2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得到提高,明显改善ADL能力,早期治疗的病人效果更好。

3讨论

手的功能为拿取,拉动及推动,举起或抬起物品等[4]。人类可以通过手进行许多不同动作和活动,例如打字、执笔写字、用筷子吃饭、拍球、驾车等,而且手还可以与他人沟通,表达自已情感以及保护自身安全,如手语、握手、偶袭时下意识用手来保护头部和身体等。手的功能是相当精细和复杂的。患者的功能障碍如不能书写,修饰或姿势不良等,则会影响他们学习,生活、社交以及自信心的建立。因此康复介入对于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有着重要作用,康复介入越早患者的功能恢复就越好。康复作业治疗对脑损伤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显著影响,通过运动训练可以使新生神经或神经轴突和树突发芽。运用低中频脉冲电流刺激中枢性瘫痪的肌肉,使患者的肌肉产生收缩向中枢输入信息冲动,使脑的血流加快,脑细胞含氧量增加,脑细胞的能量代谢加强,从而将使得邻近完好的神经元功能重建或发生各种代偿性改变,最终促进潜伏神经通路的启用及神经联系效率的增强,重建患者的正常运动[5]。该治疗方案对患者的神经细胞功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能明显改善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ADL能力,早期治疗患者的ADL恢复更好,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使患者更早的融入家庭和社会,最大限度的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考试专家委员会.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83

[2]燕铁斌.物理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26

[3]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考试专家委员会.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70-577

[4]何璐,徐开寿,邱晒红等.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在痉挛型偏瘫儿童中的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9):824

[5]倪朝民.脑卒中不同恢复时期康复治疗[J].安徽医学,2009,30(12):1377

上一篇: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麻醉的临床... 下一篇:鸡蛋膜在治疗表皮损伤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