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幼儿健康教育

时间:2022-08-21 10:32:13

也谈幼儿健康教育

摘 要:幼儿的健康关乎幼儿的成长,这里所讲的健康不只是生命质量,更重要的是对于疾病的预防,只有做好预防工作,才能为幼儿的科学健康成长赢取更多的时间,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幼儿的健康教育。

关键词:幼儿;健康教育;幼儿发展

幼儿时期是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培养幼儿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时期。只有幼儿具备了健康的身体、积极的态度、稳健的体质、良好的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能力,才说明幼儿具备了健康的身心。所以,幼儿的健康教育要以促进幼儿健康为主要目的,健康教育要做到家园同步,从而促进幼儿更加健康地发展。

一 、明确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全方位开展幼儿健康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明确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全方位地开展对幼儿的健康教育,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生活习惯方面的健康教育

教师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盥洗、作息等习惯。如引导幼儿每天早睡早起、午睡时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帮助幼儿养成有规律的生活秩序,并初步学会多种讲究卫生的技能,逐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饮食与营养方面的健康教育

“吃”是每个幼儿都喜爱的,其中“吃什么、如何吃”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注重帮助幼儿认识常见食物的名称、种类及其特点,了解不同食物富含不同的营养。教师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引导幼儿愉快、安静地进餐,帮助幼儿养成细嚼慢咽、不挑食的饮食习惯。当然,幼儿园在制订幼儿食谱时,更要认真研讨,制订出营养均衡的食谱,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的饮食。

3.自我保护方面的健康教育

对于幼儿来说最好的教育是教会幼儿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而不是由父母教师包办。在健康教育方面,幼儿自我保护方面的教育尤其重要。例如,教会幼儿认识使用水、火、电、煤气、刀等注意事项,学会应对突发事件(如台风、地震、火灾等),懂得如何避开危险场所,避免伤害他人和自己。

4.运动能力方面的健康教育

运动能力是提高幼儿身体机能,使幼儿良好发育的重要方面。教师要引导幼儿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乐意参加体育活动,并尝试在玩中有所创新,发展幼儿身体的基本活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如引导幼儿协调走、跑、跳跃的动作,主动探索、掌握各种钻、爬、攀登的方法,大胆探索多种运动器械的玩法等。

5.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经常容易被忽视。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幼儿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积极的情绪特征、良好的意志特征、对现实(包括社会、集体、他人、自己)的良好特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性教育等几方面。

二 、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各个环节,使健康教育无处不在

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教师要保教并重,教师要注重将健康教育渗透到集体活动、户外活动、午餐、午睡、离园等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营造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功能,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效率。

第一,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了解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针对幼儿的年龄及生长发育规律,结合各项活动有目的地将健康教育有机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教师在带领幼儿开展户外活动的同时,可以对幼儿进行体能训练,开展以幼儿为主体的健康体能活动;在盥洗时让幼儿了解讲卫生的重要性;在绘画时,学习正确的坐姿、执笔姿势等。

第二,保育员可以结合自己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在幼儿午餐、午睡、盥洗等日常生活环节协助教师做好幼儿的健康教育。比如,可以根据幼儿挑食、不爱漱口等不良健康习惯,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采取讲故事、举例子等正面引导的方法进行教育,指导幼儿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

第三,后勤人员也要为幼儿创设安全、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为幼儿健康愉快地度过每一天保驾护航。

三、运用多种途径引导家长共同关注幼儿的健康教育

幼儿健康教育必须与家长达成共识,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健康教育效果才能更快、更好、更巩固。首先,家长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要让家长知道什么是健康,如何做才会健康,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

第一,通过家园联系、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引领家长不断更新幼儿健康教育理念。通过多种活动,使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健康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让家长用科学的视角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关注幼儿健康教育,家园同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充分利用幼涸巴站等网络平台,向家长普及一些健康育儿常识。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教师可以通过网站、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向家长普及一些幼儿健康教育常识,使家园在认识上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对幼儿开展良好的健康教育。

总之,幼儿健康教育需要教师和家长携手并进、共同努力,确保幼儿在和谐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上一篇:古诗词解读选 下一篇:大班幼儿独立性缺失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