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上新高度再谋新发展

时间:2022-08-21 08:43:58

跃上新高度再谋新发展

新年伊始,两会迎春。元月15日至21日、元月16日至22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和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分别在首府呼和浩特隆重开幕。近千名代表、委员会聚首府,审议自治区“一府两院”报告、“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自治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及“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共商自治区今年及今后五年的发展大计。

站在新起点,回首过去的5年,全区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把辉煌写在了内蒙古大地,终于让一个偏远落后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区取得了经济总量破万亿、人均GDP步入全国前列、综合竞争力逐年提升的巨大成就,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今年,是“十一五”与“十二五”交会的节点,也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认真总结好“十一五”时期的经验,谋划好今年和今后五年的发展规划,对于我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实现新的跨越,对于内蒙古经济社会的

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简捷凝练地回顾了全区五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他说:五年来,全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390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620亿元,年均增长17.6%;经济总量由全国后列进入中列。人均生产总值7000美元,居全国前列;地方财政总收入由478.7亿元增加到1738.1亿元,年均增长29.4%;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近3万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3倍。

全区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5.1:45.4:39.5调整为2010年的8.5:55.2:36.3,总体上完成了由农牧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历史性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33%提高到2010年的43%左右;城镇化率达到55%,提高了7.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9137元增加到2010年的17698元,年均实际增长1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989元增加到5529元,年均实际增长10%。五年累计投入1800多亿元用于民生工程,财政累计投入的教育支出是“十五”时期的3.5倍;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7.4%。

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年均增长25.4%,工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由37.8%提高到48.6%,实现利润由226亿元增加到1200亿元。农牧业具备了年产400亿斤粮食、230万吨肉类、900万吨牛奶、10万吨绒毛的生产能力,牛奶、羊肉、羊绒产量稳居全国首位。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对城镇就业的贡献率达到70%。

大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了新型工业化。原煤产量由2.6亿吨增加到7.9亿吨,电力装机由1-989万千瓦增加到6500万千瓦,外送电量居全国首位。新能源、现代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风电装机由20万千瓦增加到1000万千瓦,居全国首位;五大煤化工示范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以上。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年销售百万元以上龙头企业达2200家,其中国家和区级龙头企业286家,实现销售收入2200亿元以上,增长1.5倍。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累计新增城镇人口211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161平方公里。

着力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五年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322.8亿元,草原建设总规模5亿亩,禁牧休牧面积7.8亿亩,林业生态建设总面积5000多万亩,6000万亩农田和8000万亩基本草牧场受到林网保护。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470亿元,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5.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65公里。累计完成铁路建设投资555亿元,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0789公里,在建铁路总规模5980公里,累计完成民航机场建设投资50亿元,机场总数达到12个,解决了农村牧区58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增煤炭资源5500亿吨。

切实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14.2万人;财政用于社会保障补助支出累计达1048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30.7万人和886.4万人,230.9万职工纳入失业保险;200多万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累计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投资689.4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78.5万套;累计扶持农村牧区贫困人口75万人。教科文卫等各项事业呈现竞相发展态势。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国企改革,煤电运行机制,农村牧区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金融、医药卫生、文化、行政管理等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累计引进国内(区外)资金实际到位1万多亿元,累计引进国外资金实际到位12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增长1.4倍。

刚刚过去的2010年,所取得的成就更是可圈可点: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5%,跨过万亿元门槛;粮食产量达到431.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左右,实现利润增长60%以上,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26.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70亿元,增长2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00亿元,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39亿元,增长19%;全区投入近千亿元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件实事”、“十项民生工程”一一兑现;城镇新增就业24.7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7%和10%。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就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步伐,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巴特尔主席铿锵有力的话语赢得代表、委员们的热烈掌声。

“十一五”已经划上圆满句号,代表、委员们更把精力和智慧放在审议今年和今后五年的规划上。站在新的起点谋划未来,代表、委员们豪情满怀,积极建言,一致认为:“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加快推进富民强区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政府工作报告和自治区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科学总结我区“十一五”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全面谋划了“十二五”发展目标,对“十二五”时期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既有宏观上的规划,又有微观上的措施,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是一个符合区情、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规划。

巴特尔主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走富民强区之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在审议报告时,代表、委员们一致赞同报告提出的“三个坚持”:坚持加快发展;坚持转变方式;坚持富民强区。把发展作为解决我区所有问题的关键,突出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把握转变方式这一主线,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把着力点放在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上,以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为经济增长的出发点。

在参加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代表团讨论时,自治区党委书记说:“我们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自治区决定在沿黄经济带打造几个重点产业园区,这是基于我区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考虑。呼和浩特和鄂尔多斯两个市要在托克托、清水河和准格尔共同打造一个重点工业区,既需要协调也需要有竞争,要下大力气加快项目引进,共同把产业做大做强。包头市要继续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走在全区前列。包头工业基础雄厚、产业工人集聚、管理经验丰富、工业发展氛围浓厚,具有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基础,包头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更加注重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实现转型升级,努力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巴特尔主席在参加分组审议报告时指出:“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区欠发达的基本区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要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扩大内需战略,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加快形成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努力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把各方面的注意力引导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着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增强发展保障能力,努力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协调性。”

在本次政协会议上,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任亚平被选为自治区政协主席。在参加小组审议时,任亚平说:“十二五”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制订都在“十一五”的基础上实现翻番。要完成目标任务,慢进不行,必须奋进才能实现。《规划纲要》把未来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纯收入增幅双双定到12%,因此,要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实现富民的同时,促进自治区经济发展方式由投资拉动为主向投资消费共同拉动转变。”

代表、委员们在讨论中一致认为,我们追求发展,更追求全面的发展。发展要总揽全局,齐头并进,让轻的重起来、冷的热起来,让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我们追求发展,更追求可持续的发展。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要成为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自觉选择。即使我区资源富集、国土广阔也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追求发展,更追求协调的发展。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交响乐章将在内蒙古大地奏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大力加强产业建设,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增强发展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代表、委员们认为,资源富集是内蒙古的优势与财富,经济发展可以依托资源,但决不能依赖资源。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是一个长期目标,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12个盟市,就是全区12个转变发展方式的增长极。在分组讨论中,来自各盟市的代表、委员,根据各自的特点、优势,出谋献策,规划发展蓝图,听来让人振奋。呼市韩志然、王波等代表说:首府要按照书记“打造一流首府城市,建设一流首府经济,提高首府首位度”的指示精神,一要抓好项目和投资,按照“新型工业现代化”的要求,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无污染的高科技项目。二要突出抓好工业。做大规模、提升层次、优化布局,按照自治区沿黄河重要交通干线产业带的布局要求,努力打造4个千亿元工业集中区。同时抓好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力争在今后5年让各项指标再翻一番。

郭启俊代表对包头的发展提出新设想:包头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将产业定位由老工业基地向现代化产业基地转变,城市功能由相对单一的工业城市向区域性中心城市转变,动力机制由依赖物质资源投入拉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着力打造装备制造、钢铁、铝镁深加工等几个产值上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在工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继续领跑全区。

杜梓代表对鄂尔多斯的未来充分信心,他说:在“十二五”期间要保持快、突出好、往大做、往深做、往精做、往高做。转变发展方式,要抓“四个重点”:一是经济转型。改变煤炭“当家作主”,大力发展汽车、装备制造、PVC深加工、陶瓷、氧化铝、羊绒、太阳能光伏、电子信息、农畜林沙、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十大非煤产业。二是产业升级,加快发展煤化工。三是多元支撑,把文化、旅游、金融、物流等服务业做大做强。四是提升资源综合开发水平,走大型化、现代化、集约化的路子。要强化“三个抓手”:一是沿河沿线工业园区;二是全力以赴抓项目;三是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乌海市赵忠、侯凤岐代表说:乌海要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城市转型,努力建设“人口产业集聚、生态环境宜居、社会民生普惠和谐”的自治区西部区域中心城市,把乌海打造成为区域经济、人居、文化、教育、卫生、商务中心。在进一步发展壮大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PVC深加工、精细化工、新能源等非资源性产业,降低能耗,提高附加值。

罗啸天、何永林等代表对巴彦淖尔市的发展提出建议:工业方面,要重点做好“三篇文章”,打好“五张牌”,打造“32个基地”。即在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上做文章,在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产业升级上做文章,在集约发展、集聚发展、集群发展、循环发展上做文章。打好水煤组合牌,加快打造新型煤化工和氯碱化工基地;打好地上资源牌,加快打造绿色农畜产品基地;打好地下资源牌,加快打造有色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打好风光资源牌,加快打造新能源生产基地;打好向北开放牌,加快打造境外资源深加工基地。

对赤峰市的发展前景,杭桂林代表建言:“十五”期间,赤峰要力求在有色金属冶炼、深加工能力的提高上有新突破。把医药、纺织、建材等优势产业做大,增强经济

发展的活力和后劲,逐步缩小同自治区先进地区的差距,把赤峰建成百万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荣天厚代表对锡林郭勒的发展成竹在胸:我们要保持主要经济发展目标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努力打造自治区新的经济增长极。一是抓住建设部级能源基地的历史机遇,做大做强能源、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二是围绕资源型产业的延伸加工和配套服务,促进产业延伸和多元化。三是用发展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继续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用1%的土地发展工业和城镇化,解决99%的草原生态问题”的思路,加大对“三农三牧”的反哺力度。

对乌兰察布市的发展,吴永新、王学丰等代表建议:在统筹地区发展上,应该把城市发展也统筹进去,优势地区的快速发展与欠发达地区的艰难前行反差强烈,由优势地区高增长为主导的平均值掩盖了欠发达地区的低水平,必须更加重视和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乌兰察布市作为沿交通干线的欠发达地区,应该加快能源和重化工产业的发展,建议在乌兰察布市建设局域网,切实解决电力外送难的问题。另外,要凭借区位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业,不断完善公路、铁路、航空等基础建设。

对通辽的发展,刘新乐、李艳荣等代表说,要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妥善解决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之间的矛盾,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型工业,实现多元发展、多极支撑,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在农牧业方面,做大做强黄牛、菌菜、沙稻、林草四大产业基地;在工业方面,积极融入东北振兴,围绕有色金属、能源、医药、农畜产品加工、矽砂、装备制造六大主导产业,推动产业延伸、产业多元和产业升级;在第三产业方面,将旅游与蒙古族文化有机结合,拉长产业链,打造精品线路。

曹征海代表在描绘呼伦贝尔发展前景时说:一是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引进一大批大型企业集团和重大投资项目,下一步要进行产业的延伸、配套和服务,最终形成产业集群。其次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经济发展在“十二五”中后期得到接续支撑和拉动。三是稳定和完善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制度,推动土地和草牧场的流转,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三是要加快建立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长效机制,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继续实施各类重点生态工程。

潘逸阳代表对兴安盟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建议:一是兴安盟属于欠发达地区,要加快抓好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二要积极抢抓鄂尔多斯对口支援等机遇,发挥后发优势,抓好新型工业化起步。三是要切实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做到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四要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加强乡村道路、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加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和巩固发展的基础。

鲍常青代表对阿拉善盟的发展提出设想:要高度重视投资,按照自治区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加快发展盐化工、煤化工、特色冶金,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同时,要抓好公路、铁路、机场、水利、口岸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保障发展的能力。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支持,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以及统筹利用生态资金、加快农牧民搬迁等,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建设。

巴特尔主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目标,切实加大民生工作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代表们委员们认为,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和亮点。报告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人手,提出的政策措施积极可行。

对于群众普遍关心的物价问题,金桩、姜月忠等委员认为,调节物价,要看到物价背后的深层次问题。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多方位开辟就业渠道,以收入的增长抵消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应具体分析到底是哪些商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影响了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调节和管理手段,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解决好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问题,是各级政府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应加快蔬菜基地建设,提高蔬菜供给能力。

对农民的增收问题,张双泉代表提出:一要抓好政策补收入,抓好惠农政策的落实;二要加大投入加强农牧业基础建设,向集约化经营转变,这是增收的根本保障。三要做好劳动力的转移输出,这是农民增收、提高素质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四是大力发展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扩大增收渠道。五是要提高农牧产品深加工能力,拉长产业链、附加值。李玉财代表说,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解决种粮不挣钱的问题,一要对产粮大县加大转移,二要加大粮食补贴力度,政府对农用物资、生产资料价格应予以行政干预并加大宏观调控。

对牧民增收问题,吴玉臣、乌日娜等代表建言,牧民与农民相比,没有享受到诸如燃油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各项政策,建议加大补贴力度。牧区禁牧和牧民增收存在着矛盾,国家给草牧场每亩补贴6元,这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牧民的增收问题,草牧场生态环境很难得到切实保护和治理。从保护生态和提高收入方面来看,畜牧业发展应注重质量上的发展,进一步提高牲畜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

对于发展教育问题,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我区从2011年起,对普通高中蒙古语授课所有学生、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学生及普通高中汉语授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免学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的政策;到2013年,将这一政策覆盖到我区所有高中阶段学生,全面实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体现了我区对教育的重视,要进一步树立教育立区理念,加大投入,加快改革,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真正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落到实处,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到国家要求。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认真落实加快民族教育发展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母语教学,不断提升民族教育水平。做好农村牧区学前教育规划和建设。进一步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切实加强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职业教育。

对关乎人民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苏荣、田建军等委员建议:将食品加工类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十二五”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建立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机制,实现监管部门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限制不安全食品进入市场。推行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依据。

对于就业、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文化大区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城镇廉租住房保障范围,提高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生态保护与建设、城乡环境治理等等事关民生的各项事宜,代表、委员们都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肩负着全区人民的希望与重托的代表、委员们,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把人民的意愿,把真知灼见,融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融进了“十二五”规划。放眼未来,当全区人民团结奋斗,把规划蓝图落实在内蒙古大地之时,内蒙古必将成为全国、全世界瞩目,令人羡慕、令人向往的文明、富裕、和谐的好地方!

上一篇:兔年的祝福 下一篇:抓基础抓覆盖抓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