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善良,一生何求?

时间:2022-08-21 08:05:46

接到朋友的电话,说是无意间参加了上海的一个歌友会。主人公是温兆伦,活动的名字叫“唐会”。随后地传给我一张照片,不是很清晰,但能看到一个女孩子泪流满面的侧脸。友人说那女孩子是第一次见到温先生,但做温兆伦的粉丝已经很久了。温兆伦,唐会……恍然间,脑子满满的充斥着很久以前的许多片段。非常想见现在的温兆伦。

回首来时路,匆匆岁月悠

走进稍显拥挤的会议室,房间内摆满了很多巨幅一拉宝的电影、电视宣传照。最显眼的是那张温兆伦饰演的《爱在战火纷飞时》的剧照,眼神中比多年前增添了一份刚毅和果敢。会议室的桌子上除了一束盛开的白色百合花,还有精心准备的水果。窗外是硕大的工人体育场和郁郁葱葱的国槐。

夕阳灿烂。真是个美好的午间时光。

面前的温兆伦,淡淡的碎花衬衣,米白色的休闲裤,白色的休闲鞋,一头清爽的密发……很难让人记起他的真实年龄。温告诉我,昨天,他刚刚从武汉协和医院的血液病儿童救助中心回来。

寒暄间,温兆伦向我谈起了他的过去……

温兆伦出生在一个贫困的香港之家。十六岁那年,无奈的父亲第一次向他道歉,哥哥被送去加拿大读书,他实在没有能力再把兆伦送去国外读书了。当时的温兆伦有些茫然,他实在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祈望。一次学校的歌唱比赛突然间让他知道,原来生活中还是有惊喜的。

于是温兆伦在1982年参加了当时轰动一时的第一届香港歌唱新秀比赛。进入了前30名,这30名的优胜者中,除了近半数的酒吧专业驻唱外,还有张卫健、梅艳芳

这个不上不下的比赛成绩,让星探把他拉去做了电台少儿节目的主持人。3年的时光,不仅主持节目,还做了很多幕后的制作工作,学到的东西现在看来是那么的珍贵。那时他对亦师亦友的关嘉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一年内赚到20万,我要去加拿大读书。面对这个无异于痴人说梦的“愿景”,关老师总是耐心地点头说道:“好啊好啊……不过很难哦。”他每天像复读机一样,无数次重复着这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老师总是耐心地回应,从来没有强迫他“回心转意”。现在回想那个情景,温兆伦笑称自己的“痴”,也感谢老师的“隐忍”。

《义不容情》是温兆伦参演的第一部作品,里面的角色一水的TVB台面人物。温兆伦不是科班出身,也没名气,只听了导演的一句话――“不会演没关系,只要听话、听指挥,就没问题。”于是那个让人恨之入骨的丁有康,深深地烙印在一代人的心里。就这样,温兆伦以成功塑造的这个反面人物,让栖身于TVB一线小生行列的温兆伦,演剧事业蒸蒸日上。

温兆伦自己说唱歌真的不是自己“正业”,就是喜欢耍耍笔杆子写写东西,后来开始把那些文字变成了歌,自己再去唱就是这么个“非专业”的歌手,正版专辑十几张,发烧、合辑、盗版碟无数很长段时间,音像店的书架上温兆伦的专辑和谭校长、张国荣、张学友、梅艳芳等作品摆放在一起。他的歌不张扬,声音很踏实。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电视剧主题曲,本人最喜欢《说谎》,现在也一直在听。

1997年开始,温兆伦从香港开始往台湾、内陆发展演艺事业,经历和眼界也随着颠簸的路程日渐饱满。一部《爱在战火纷飞时》让温兆伦不仅成功塑造了张世杰这个角色,也让他感到今天的阳光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距离第一部电视剧作品,已经过去了23年。现在温兆伦的生活更加充实,他不断地往返于片场不断地完善亲手写就的剧本,不断地忙于经营自己的公司,不断地为中华骨髓库形象大使这个角色尽自己的义务,奔走于全国各地。

五年,一部人生戏

慈善,这个话题满严肃的。

说起往事,温兆伦娓娓道来。温兆伦说,他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懂得给予的家庭环境里。爷爷是童军,父亲是义工。他们家有条家规,就是永远不要去亏欠别人。如果你想帮助别人,先问问自己,是不是由衷的。如果不是,就没有资格接受别人的感谢。

长大后,父亲花了五年的时间――也是他被病痛缠身的五年,陪伴他、影响他、促使他走上了慈善这条路。

父亲是职业运动员,社区义工,身体一直很好。2000年,当时他正在台湾的剧组拍夜景戏。凌晨三点,姐姐打电话,说父亲得了癌症…… 分秒之间,他觉得自己的魂魄已经不在了,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拍戏。

回到香港就开始了与父亲一起战胜癌症的战斗。因为父亲患的是淋巴癌,转移地非常快,而且完全不能预知和控制。当时父亲在接受两次化疗后就被击垮了。他接受不了化疗带来的痛苦,接受不了自己外形的变化,因为他以前身体是那么的健硕。固执的父亲最后只同意接受中医的物理治疗,减缓病症的发展。听他讲最多的就是我自问没做过坏事,为什么上天这么折磨我。让我走吧,我自己的身体,让我自己做主。我不想这么痛苦,你们也跟着痛苦……

父亲信佛,很虔诚的。虽然他不会初一十五的去庙里上香拜神,但他坚信佛祖会保佑行善之人,让淳良之身免受责难。看着父亲的无助,一时间自己茫然得很。走进教堂,忽然觉得自己变得很安静了,没那么浮躁和无序。和父亲一样,我选择了自己的心灵信仰,希望在自己内心无助的时候有所寄托。慢慢地,感悟到只有善行乐施,感恩回报才能使自己获得真正的清静。于是向善之心由此而生。

那时的温兆伦开始有意识地去参与一些比较明确的慈善活动。有时候自己去拜访那些不被关注的角落里的老人们,想看看自己是不是可以做点什么。当很小的帮助也能换得老人们开心的时候,他感到更加开心。2002年的时候,非常意外也非常荣幸地当选了第一位香港中华骨髓库的形象大使。这时他突然间找到了一个支点,感觉自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做善事了!

最后的五个月,父亲一直在医院度过。温兆伦只好片场、医院两头跑。有天早上,父亲知道我要拍戏,拉着我的手对我说,快走吧,别让那么多人等着你开工。但分明他的手握得我好紧好紧!父亲的手那时已经好瘦了,抓住我时可以清晰地感觉到骨骼的存在。我试着把手往外抽,根本抽不出来。我知道他口不对心,他怕每一次我走掉都会成了永别。眼泪不能掉!我只能这么告诉自己扶他起身吃药,手一下子触摸到他的脊骨清晰的脉络……只有骨头,什么都没有。父亲原来的身体是那么的强壮啊――是职业运动员。我的手抖啊抖的,不停地抖……真的很怕,怕有一天我连他瘦瘦的骨骼都摸不到了。

慈善就在身边,你可以随时感受

有次温兆伦带十七岁的侄女上街,街角有个老婆婆,身前放着行乞的铁罐。他站住脚,看了看侄女。她问我,我可以给她钱吗?我反问她:你觉得呢?她很快翻出了口袋里的一大把硬币,像玩投掷游戏一样,

下子抛在老婆婆的罐子里,很多撒在了外面,老婆婆没有动。“你在丢垃圾吗?”我问她。“别人把自己不要的垃圾丢给你,你会愿意吗?”她脸一下子就红了。“可不可 以再给我一次机会……”我拿出钱包让她自己看着办,她拿了十块钱出来。我问她“一份快餐多少钱?”“二十块钱。”“那你给她的钱她能做什么?”于是她又拿出二十块,说“给她三十块可以吗?让她可以买到一份有饮料的快餐?”我点点头。侄女这次没有投篮,而是把钱卷好,放在老婆婆黑瘦的手里。老婆婆一下子抓紧双手,她抬起头来,连说谢谢,声音好小。我拉着侄女匆匆离开了。

温兆伦说,侄女重新把钱亲手交到老婆婆手里,并轻轻将婆婆的手攥紧,强调下钱的存在和对婆婆的关注。我想让侄女知道,你的这个行为,会让受善的人感到生活的希望,给他们更多的信心好好活下去。老婆婆尽力抬头想道谢的时候,表明她已经感到你的真诚,起码这一天她是快乐的,不会觉得世界那么黑暗。

如果你想帮助人,我真的希望你发自内心。健康和生命是每个人的权利,你可以不去施舍别人,但像丢垃圾一样把你的施舍和怜悯丢出去,那么你不是在做善事,是在抛丢自己的德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善是一种美好的行为,如果因为你的随意性和不屑使它变得不那么“郑重”,善行的本身就失去了所有美好、温暖的感觉,不能带给受善人心灵上的安抚。所以我非常在乎行善人的心智和态度,这是根本。

有些人看到街边那些肢体健全的乞丐,往往会说:不要去可怜他们啦,他们是骗你呢!你知道吗?他家其实很富裕。而且他有手有脚,不靠劳动赚钱,太过分了……其实我也不知道那些人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子,但当一个人为了一个便当,为了更多的硬币放进自己的桶子,可以放弃所有的尊严,跪在那里行乞的时候,我只能当他是真正的乞丐,我会去帮助他一些。我不可能去验证每一个行乞者的真伪,至于他是不是在骗我,那不重要。起码我没有错,不会被良心谴责。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是个不合格的乞丐在骗乞,他也会拿着讨来的钱去养家,去绐自家的小孩子、老人买东西吃,这就够了,起码也算我帮到了人。我会心安。

孩子的笑脸,让我义不容辞

今年的“六一”是和一群特殊的孩子们一起过的。在武汉的协和医院,有几十个白血病患儿,他们从4岁到14岁都有。我看到他们的时候,完全没感觉到他们是一群生了重病的孩子。每个孩子都笑得好开心,围在身边跑跑闹闹的。护士告诉我,即便你看着最活泼的孩子,也有可能随时去世,这里随时都会有小朋友离开,这些孩子很多都目睹了小伙伴的离去,但他们好坚强,他们不怕。还是每天开开心心的,享受他们的快乐时光。

和他们玩了很久,要不是拿许愿板给他们,我根本忘了他们是白血病患儿。许愿板上孩子们写道:我要上学……我要回家我要和更多的好朋友玩……我想去爬山我最难受的是一个大点的孩子写的一句话,他好安静,他写的是我希望更多的大人能来关心我们,关心得了白血病的小孩子……

这群每天都要面对离别和善意谎言的孩子,用他们有限的生命和活力,笑着过每一天,他们都在等待机会――生存的机会,那些机会就是身体健康的我们给予的。我们的一管血液,被提取后输入他们某个孩子的身体里,可能就会让他(她)继续活下去,继续长大,继续开心地笑,继续跟爸爸妈妈在一起……

广播善缘,身体力行

温兆伦说,做了七年的中华骨髓库形象大使,身边的亲戚都说我快成半个骨髓科专家了,给他们普及白血病常识和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成了我的习惯。每次都是不知不觉的,真的不是刻意去跟他们宣传。就像今年吧,我跟分公司的员工们说,喂,伙计们,献血要不要大家和我一起去啊?很光荣啊!大家就很自然的都去了。我不会强迫员工去献血,那是他们的自由。也不会因为谁没去献血就炒他的鱿鱼,工作和慈善是两码事,我们要公平对待。我签那个骨髓捐献协议的时候,也跟大家讲清楚,你可以不签,但一旦签了这个协议,你就有了一种更深层次的使命感,可能某天你就会被叫去医院挽救一条生命。

对每个有签署造血干细胞捐献意愿的人,我都会讲清楚两件事。一是医学上的操作知识,没那么可怕,非常的严谨。一是你不能觉得自己随时可以撤销这个意愿,这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关系到另一条生命的存在或离开。大家想想看,手术台上的那个病人等着你的血液去救回他的生命,你因为害怕啊、家人不同意啊……在那里犹豫不决,甚至取消捐献。你想过没有?你毁掉的不只是一条可能继续生存的鲜活的生命,还有他在有生之际对整个世界和人类的看法,你给了他希望,但在关键时刻你亲手拿走了。那种残酷比他从来没有过希望还可怕!毁掉一个人生存的意志力,和他对人类世界美好的向往,太残忍了。

我会对每一个我知道的、认识的,去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讲,请你具备两个条件:深思熟虑,义无反顾捐献者的责任和爱心不只是一管血液那么简单,是人类对生命的一种尊重。是最具体的一种传承人类真善美的方式。

更待未来日,袖风舞清秋

温兆伦说自己虽然是基督教徒,信仰真善美,常怀感恩之心去生活。但现在他几乎看遍了所有宗教门派的著作,不拒绝去了解更多的信仰学说。然而令他释然的是,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不管是何种渊源的宗教学说,凡在正式传播和流传的主导型信仰,都无例外的立意于宣扬真、善、美。真善美是恒古不变的传世信仰,是永恒的人类生存主题。

温兆伦一再声明,善行量力,不可跨越自身的能力极限,否则物极必反。渺小的个人首先要立足眼前,做自己该做的、力所能及的就好。多做雪中送炭的善事,免锦上添花。

我很好奇地问他,演戏、制作、编剧、写作、演出、大使行为、经商、导演

那么多的事情,每一件都在潜心经营。对自己的时间是如何有的放矢的去分派?温兆伦略思索回答说,慈善将占去时间和精力的近50%,其余的时间除了经营公司和拍戏,想导演什么的。今年特别想拍个片子,用自己的理念,让新人去阐述。自己走过的新人路一直记忆犹新,很多优秀的新人不只需要机会,还需要有效的提携和指导。在温兆伦看来,提携新人也是一种善行,是在给他们更好的生存机会,发展机会。

因为喜欢温兆伦的歌曲,我问他关于唱歌和歌曲创作方面的筹划。他说已打算收笔挂靴,不再有新作品出世了。遗憾之余温兆伦给了我们小小的希望,很多的音乐作品已经录制完成,成品中会不断有幸运者被甄选出来,在自己的影视剧作品中亮相。

现在的温兆伦看上去沉静、儒雅,眼神中透着平和。我知道,他最喜欢的季节是秋天。因为秋天沉淀了往日的繁华和无奈,映入眼帘的是金黄一片的隆重!

现在的温兆伦是无畏无惧的,甚至不怕失去生命。他说,未来的有生之年希望尽可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力,带给别人所需及快乐。希望未来世界的自己是无憾、无悔的我会选择好自己的“未来”。

上一篇:吴佩慈――关于那些无所顾忌的事情 下一篇:希亚:享受音乐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