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社团与音乐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初探

时间:2022-08-21 06:32:55

关于音乐社团与音乐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初探

摘要:音乐社团活动是中学生音乐实践的主要形式,音乐社团活动的开展给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提供了平台。本文通过探讨音乐教学模式,在教学基础上分析音乐社团活动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影响,并提出音乐社团活动和音乐课程相结合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教学模式 社团活动 音乐课程 兴趣 策略

一、概念的解析

模式主要指的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这个词引入到教学领域,并加以系统研究的人是美国的乔伊斯和韦尔。教学模式主要是以一定教学理论为依据,用最简洁易懂的框架来表示一些教学活动的流程。它包含着教学者的教学思想,像设计理念、教学的原则、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等都是在此教学思想指导下应运而生的。

乔伊斯和韦尔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不能单纯的将教学模式当成是一种计划,计划容易按部就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将“模式”一词引入教学理论中,是想以此来说明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表现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的策略体系。

二、教学模式的演变

教学模式的演变是一个漫长又复杂的过程,从“讲―听―读―记―练”到“感知―记忆―理解―判断”再到“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后来又修改为“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的五阶段教学模式。我们用了较多的是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做中学”为基础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随着教学模式的演变,教育也面临着更新的挑战,许多新的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目前的发展趋势: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由以教师为主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发展。

传统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注重对学生灌输知识,从根本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素质教育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这种模式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21世纪人才有很大的阻碍作用。针对这现象,我们提出了“音乐社团与音乐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念”。

三、音乐社团与音乐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概念的提出

音乐一体化教学是运用现代先进教学手段,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使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教学体系。教学过程从单一的知识传授与接收增加了处理过程。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及时消化、吸收及巩固,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它的应用体现了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和新教育观念,具有极强的互动性,使学生摆脱了单一的口授、板书的枯燥无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提升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基于以上的理论基础,笔者提出音乐社团与音乐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概念,其主旨在于将中学的音乐类社团的实践活动与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将空洞乏味的理论课堂延伸到自主开放的实践活动中去,将有利于打破传统的音乐社团和音乐课,使教学内容相互贯通,师生教与学形成良好的互动。

四、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中学音乐社团与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一致

1.提高自身的素质。人的素质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有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民族意识等等。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系统。一个人的素质虽具有先天性,但可经过后天的培养、塑造和改善的。最重要的途径就是环境和教育。音乐作为一种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渗透到社会环境氛围中。通过对这种有组织的乐音和乐章体系的倾听和审美,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从而对主体的思想行为产生一定影响。

2.培养健康的心理。拥有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对每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当今的青少年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意志消沉、狂躁、失控、轻生等等。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建构高尚的人格品质和培养健康心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充分发挥音乐自身特有的价值优势,在教学中抓住学生心理特征,激发其音乐兴趣,塑造其健康的心理。

3.欣赏、技能相结合。音乐的魅力能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产生联想。而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音乐产生的联想不尽相同,对音乐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学生对音乐产生的联想的深度及准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学习音乐的态度及音乐基础存在差距,其中不乏有些所谓“五音不全”的学生,他们可能对音乐谈不上兴趣,针对这类学生如果只追求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培训,有可能使他们对音乐完全失去兴趣,甚至对音乐学习产生厌倦,那我们首先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配以音乐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训。培养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音乐欣赏。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他们走入音乐的意境中去,对音乐有了正确的认识后,兴趣随之会慢慢提升,再结合音乐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训,就可提升学生对音乐的认知。

(二)中学音乐社团与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相似

所谓教学内容就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培训机构有计划安排的,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新课标里的高中音乐课程设计了六大模块: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与舞蹈、创作。

中学音乐社团从事的主要是合唱团、舞蹈团、民族乐团、管弦乐团等等实践活动。参加的主要是高中生,因为他们水平有限,所以在活动中会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的或曾经在音乐课中接触过的作品来演绎。其实,中学音乐社团和音乐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它们相互依托,相互支撑,优势互补。

(三)中学音乐社团与音乐课程教学方式互补

音乐课一般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即使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也在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社团中,学生就是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排练各种音乐作品,在课堂中讲到的那些空洞的、抽象的概念,都可以在社团活动中得到实践、操作和证实。

综上所述,音乐社团与音乐课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它们的教学内容具有相似性,活动方式也具有互补性,所以,两者的结合是很有必要的。

上一篇:儿童即兴伴奏入门 下一篇:探寻歌唱与养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