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如何抓好小学的汉语教学

时间:2022-08-21 05:02:16

小议如何抓好小学的汉语教学

【摘要】汉语是帮助学生在获得汉语知识的基础上培育学生逐步掌握汉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同时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形成止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小学正处于汉语学习的关键期,抓住关键期,有针对地开展汉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对以后的学习过程具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汉语教学

汉语是帮助学生在获得汉语知识的基础上培育学生逐步掌握汉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同时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在高要求的教育理念下对于汉语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的汉语学习,主要在学校完成,而小学是学生学习汉语的重要时期,学生的汉语学得好不好,对识字教学有很大的影响,进而有可能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如何抓好小学的汉语教学呢?

1.小学汉语教学应根据学生特征,因人而教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灵活多样地教学汉语拼音。 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也不宜长时间静听老师的授课等特点。 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幼儿园已经学习过汉语拼音的声母、单韵母的实际,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把已知道的知识告诉给他人,自己会读什么,请大家听自己读一读,还请其他同学或伙伴,自己读没读错或者有无缺漏的知识。 再让学生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好,用不同的说法方式. 去表达相同的意识,或颠倒或打乱顺序让学生去说与讲,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这样,老师就把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引用到课堂的学习中,做到了与新知识的巧妙融合。 在传授新知识时,根据学生的情况提出一些规律, 如 ao、ou 在 a、u 分别多加了一个o构成的。 又如 in、ing 与 ie、ue 等. 就会加强对韵母的学习与巩固,也可引人到对应汉字的学习,从而,加强学生的拼音学习。 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学习汉字与识字教学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小学汉语教学应“寓教于乐”

小孩的大脑有较强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可塑性,他们有很强的模仿力,在学习中敢于开口说,所以更容易在自然交际环境下习得语言。学校应该通过汉语教师的正确引导,儿童根据主题进行充分地交流与合作,这样,学生的汉语基本听说能力就会在语言的自然模仿、听说与交流中得到逐步提高。

3.小学汉语教学应适时应用直观教学法

从年龄上看,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汉语教学要符合语言自然习得规律。在语言学习领域,学习者的年龄是个关键因素。12 岁之前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所以,小学的汉语教学显得格外重要。语言的学习可以分为习得和学习儿童自然获得的第一语言的方法是习得,它是潜移默化的,比如,学龄前儿童不用刻意去教就能学会自己的母语。而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学习语言。因此,我认为应该多利用直观教学来促进学生的汉语学习。尤其是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和一些字母卡,我们在教学时把要教的拼音与相对应的卡结合起来,有时候还可以做一些颜色鲜艳的图卡,来补充课本中现成教具的不足。

4.小学汉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整体把握,防止支解课文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言教学长期沿袭一种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沿着这种固定模式去学习,就显得枯燥无味。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语言和文字作为一种工具,作为一门艺术,应该紧紧围绕其功能展开教学。无论是揣摩语言还是理解思路,或是概括要点,都要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进行训练。对于课文内容的讲解不必逐句、逐段串讲,必要的层次划分还是要有的。要把时间花在训练朗读上,引导学生用汉语普通话读,把字音读准,按照标点读好句子,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在此基础上要求读得流利,读出语气和感情来。只有全面完成读的要求,才能整体把握文章。

5.小学汉语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汉语

5.1激发学习兴趣,为自主学习创设条件。德国心理学代表人物奇勒认为:学习取决于整个情境结构的突然知觉,学习是知觉经验中原有结构的豁然改组或新结构的豁然生成。这一理论强调的是整个环境对学习的作用,学生能力的开发,离不开良好的情境。例如学习口语交际的时候,在学习规定话题之外我还会准备其他有关的话题,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自己自由发言。然后学生之间互相评议。这样不仅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还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能力以及判断能力。课堂教学中,开放的教学观念,常常会让学生在思维海洋里肆意地畅游,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5.2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达到“教”与“学”并用。教学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过程的统一。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意识到:学生虽然是内部条件,教师是外部条件,但是外部条件对内部条件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教师不能一味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却忽视了。“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原则。只有教与学一起,才能完成好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汉语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休会汉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汉语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

5.3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指导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例如:在生字教学中,我总是让学生自己或以小组的方式去观察字的形状与结构,同时说出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个字的。以形近字相比较的记字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生字,同时还可以对形近字进行比较,从而避免形近字的混淆。这样,不仅让学生牢记字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得自主学习的方法。

6.小学汉语教学要拓展学生思维

我们在小学汉语教学中,应该拓展学生的思维。小学生在课堂学习汉语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听说障碍,即对教师汉语授课部分能听懂,自己说话时表现出语序混乱、吞吞吐吐;课文朗读困难,即课文朗读不连贯,不懂之处就用母语代替;写句子、看图作文和日记等方面存在成分缺损等障碍。针对这几个问题,有如下建议:编排优质乡土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各教师对汉语教学的经验交流。我们在拼音教学中,学生通过看图识音,可以用形辩音时,大概了解了汉语拼音,但是要提高汉语拼音的运用效果,“读”是关键。教学时,我们可采用过渡法,本音连读法等拼音方法来提高课堂“直呼”音节的效果,也可充分利用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学习实际,创设语言环境,让音节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出现,使学生熟练掌握、巩固、运用汉语拼音的技巧,最大限度地发挥汉语拼音多功能的作用。

7.注重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为了克服小学生初步深入学习汉语的困难,教师要让学生多读和汉语有关的课外读物,帮助学生了解汉语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加强学生的道德素养,使他们能正确的认识汉语的重要性,从而努力学习汉语。虽然汉语教学和语文教学很相似但也有微小的区别,最终的宗旨上却是一样的。所以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汉语教学都需要我们多多去关注,多多去研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努力探索出适合新时期要求的新的汉语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份量。对教师来说,这时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学好汉语的目的。

小学正处于汉语学习的关键期,抓住关键期,有针对地开展汉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对以后的学习过程具有很大的帮助。

上一篇:小学中年级习作训练“三级跳” 下一篇:浅议文言文教学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