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柳也能成绿荫

时间:2022-08-21 04:29:22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中会发生一些教师无法预知的情况,本文通过例举法探讨并思考一些常见的现象及解决方法,不仅使我们的教学不受干扰反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学生 课堂教学 突发事件

能够上出精彩的一节课是每一位教师的愿望,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中有许多可预知的困难,更有一些无法预测的意外,挑战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比如说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免会遇到一些“调皮学生”,他们的问题与行为有些与课堂教学有关,有些可能与课堂教学没有一点关系,那么在课堂上面对全班的学生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本文就生物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意外事件展开探究,从而思考我们的解决策略。

一、语言幽默,活跃课堂上好课

对于教师而言,最不喜欢的课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们的情绪普遍低落,很难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这时候教师们往往喜欢大声呵斥学生,有的老师甚至体罚学生。但我的一次经历让我对这类事件的处理有了新的看法。一次下午的第一节课,我正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座位上反应不冷不热,突然,眼前闪过一道白光,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女生正在照镜子,我刚想发脾气,忽然有了新的想法,就对该生说:“你其实很漂亮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在课堂上照镜子就不好了,老师刚刚就被你晃了一下眼。”全班学生哄然大笑,该学生也不好意思的红了脸。此后课堂教学顺利开展,教学效果之好不言而喻。这件事让我感触颇多。前苏联教育家斯维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趣味性的语言极富魅力,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那么,对于课堂教学中的意外和突发,教师更应该用幽默的语言去化解,不动干戈而有意外之效。此后我在教学中就特别注意这一点。

二、尊重提问,变“发难”为教学素材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思维缺陷、一言一行,甚至是一颦一笑都可能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导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如果处理得好则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如学习“染色体变异”一节时,有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们小区里有一个两性人,你知道什么是两性人吗?为什么会有两性人啊?”他的问题让我措手不及,其他同学也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家喋喋不休的讨论起来。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利于学习的话题。于是我临时改变教学策略,先提供知识背景:两性人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的女人,却有着男性的第二性征;正常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之所以表现出男性特征,是因为Y染色体上有一个决定基因,有决定男性的强烈作用。然后将全班学生分组,就问题和知识背景展开激烈的讨论,大家资源共享、互相交流、集思广益。最后在师生互动中,一起揭开了两性人的神秘外纱: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X、Y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位于Y染色体上的决定基因被置换到X染色体上,从而使染色体组成为44+XX的人体现出男性第二性征。至此,我在学生思维被高度激活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问:“如果位于Y染色体上的决定基因被置换到常染色体上,但是染色体组成为44+XX的人也体现出男性第二性征,那原因又是什么呢?它与我们刚刚讨论的是不是同一种变异类型?”这时候,同学们就更活跃了,纷纷跃跃欲试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最后我在大家共识的基础上再适当点拨总结,基因重组(交叉互换)和染色体变异(易位)这个教学重难点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突破了。

通过这些事,我明白了学生的提问或是调皮生的捣乱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无法预测的更不能随便禁止。构建主义也认为,学生学习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教师被动的向学生传递知识。在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再加上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在思维中容易产生新问题新情境,而且往往有自己独到的看法甚至能够发出合乎逻辑的假设,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中,善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讨论、鼓励学生提问。

三、捕捉契机,生成动态课程资源

学生是课堂上不可忽视的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包括:学生的认知错误、肢体语言、遣词造句,甚至一个眼神、一句插科打诨……都可能成为难得的课程资源。高三的一节习题课上,我正在讲台上挥汗如雨,忽然听到一声知了的叫声,后面的几位同学还悄悄的笑出了声,我走近一看,原来是两位同学在抢夺一只知了,我勃然大怒,刚想责骂,突然灵机一动,有了更好的主意:“你们玩知了,被我逮了个正着,这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你们谁能到黑板上把这条食物链写对了,我就不追究。”此言一出,原本了无生机的课堂立即生趣盎然起来,两位同学更是毫不犹豫的写下“植物蝉螳螂黄雀”,写完后还露出了得意的神情。我一看,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契机,于是我评价这是一个错误的食物链,原因请其他同学来找。大家先是很错愕,叽叽喳喳的讨论起来,不一会儿,就有同学发现了问题,蝉和植物不应该是捕食的关系而应该是寄生的关系。这时,我及时捕捉到了这一生成性课程资源,调整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果。

教学资源不仅是预设的,更是生成的。我们只有把握在课堂上随机生成、稍纵即逝的教学契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思维空间才能得以拓展,课堂才会因这些“意外”而为之更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运河实验中学)

上一篇:摘抄,语文教学的助推器 下一篇:初中物理开放性问题设计原则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