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教育理论对高中数学教师的支撑作用

时间:2022-08-02 12:48:23

简论教育理论对高中数学教师的支撑作用

【内容摘要】真正的教育者均重视理论的学习。高中数学教学需要面对学生的各种学习需要,只有经由理论学习才能超越经验层面,直达数学教育的内核心。理论的学习,应当在数学教学实例的支撑下,彰显其支撑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 理论学习 专业成长

这是一个怀疑教育理论的年代,尤其是当一些有些名气的人吐露出对教育理论的鄙夷与不屑时,常常可以获得相当一部分人的呼应,毕竟相对于日常教学而言,读教育理论并不是一个能直接催生教学质量的手段。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任何一个教师只要站在讲台上,实际上都是受理论支配的,只不过那个理论更多的是一种默会理论罢了。作为高中数学教师,面对的是理性思考能力较强的学生,所要传授的是所有知识里最为简洁与精确的知识,没有理论的支撑是不行的。本文尝试将这种支撑作用显性化、通俗化,以求获得更多同行的认同。

一、高中数学教师对教育理论的迫切需要

笔者所界定的对教育理论的“迫切”需要,是从师生成长两个角度作出的判断。高中数学教学能够给学生带来些什么?除了必须的解题能力以顺利通过高考之外,还应当是指数学素养。当前,关于学科素养的研究已经成为课程改革以来最大的热点,数学学科素养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对学生处理身边的事与物,数学语言的精确性对学生精细地描述事物,数学建模的适切性对学生从宏观角度把握事物,都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从这些角度实施教学,应当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

显然,这样的教学视角仅凭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进行理念的学习才能完成。远如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又如波利亚的《数学的发现》与《数学与猜想》,近如国内知识教育专家张奠宙的《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数学教育研究导引》与《数学方法论稿》,郑毓信的《数学方法论的理论与实践》,章建跃的《数学教育心理学》。这些理论著作能够帮教师站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还可以将数学教师尤其是年轻的数学教师从应试的怪圈中解放出来。这种理论引领的作用,是任何一个数学教师都不能忽视的。

二、理论支撑的高中数学课堂会异样精彩

高中数学教学的理论极为丰富,根据笔者的判断,有的时候不需要太多的理论,就能够让数学课堂大放异彩。譬如同行们非常熟悉的变式,其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时至今日,在教研活动中仍然听到有人将变式理解为变换一个形式,真是让人汗颜。变式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学习者在学习中常常遇到的一种学习情境,变式是改变学习对象的非本质特征,以凸显学习对象的本质特征的过程。在高中数学概念的学习中,变式运用得越充分,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越深刻。

如椭圆概念的教学,要帮学生建立椭圆概念可以怎么办?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三步曲:第一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椭圆;第二步,用两个钉子加一根线的办法去画椭圆;第三步,用平面截圆锥的方式去获得椭圆。

这样的设计遵循了变式的思想,其紧扣椭圆的生成,从学生的经验逐步向简单数学与纯粹数学的角度进发,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错误生活经验会被替代,正确的概念理解会逐步形成。在课堂上,当绝大多数学生所认为的“将圆压扁一些就是椭圆的”错误认识被指出时,当学生发现用两个钉子加一根细线可以画出一个椭圆时,思维当中就是一个认知的跃迁,生活经验已经为数学经验所代替,“到两定点的距离为定值的点的集合”的认识也容易形成。而再通过平面截圆锥的动画演示,学生又可以获得一种离开了生活经验与具体操作,直接通过形的加工获得椭圆的认知,这样的过程从形象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的实际操作到大脑中形成的表象,无一不彰显着数学的意义,而对于教师来说则利益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设计。

这样的设计,对于笔者来说就得益于对变式理论的学习,也得益于笔者对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特点的学习。这样的学习理论对于每一个高中数学教师为说都是十分必要的。当然也有人可能提出异议,认为这样的设计不需要理论的参与,笔者以为有这可能:一是其实已经学习过相关理论,已经内化为一种教学习惯;二是实践经验相当丰富,虽无理论亦有理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只有在理论的滋养之下,才能前进行更远,囿于经验是无法久行的。

三、在理论的滋养中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笔者曾经遇到过一次尴尬:一个高三毕业数年的学生回来看我,谈到当时的高三教学时说了一句话,“做教师真舒服,年年教的都一样,不需要学习。而我们做计算机行业的就不同,一天不学就跟不上。”笔者并不以为这个学生有所指,因为在很多学生看来,这可能就是教师的一种常态,在这样的状态中,专业成长基本上是谈不上的,而要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就要打造新常态。这个新常态,一定是由理论学习来支撑的。

上一篇:现在的收藏完全根据个人喜好来选择! 下一篇:将错就错,提升政治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