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以待人》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21 02:58:54

《宽以待人》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从初中开始,同伴交往逐渐占据学生生活的大部分,而“以自我为中心”“敏感”等心理特点使得学生在受到委屈或者不公平对待的时候,情绪激动,不能换位思考或者多方位考虑,不能原谅他人,导致与同学关系紧张,而自身也无法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来生活和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指出:初中阶段,学生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本教学设计在视频引入的前提下,通过两个“生活透视”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和“合理归因”,学会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宽以待人,并引导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宽以待人的重要性及如何做到宽以待人。

情感目标:体会如何才能做到宽以待人。

行为目标:养成在日常生活中宽以待人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知道宽以待人的重要性及如何做到。

四、教学难点

将宽以待人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和学习当中。

五、适用年级

初中一年级。

六、课前准备

视频,多媒体PPT。

七、教学过程

(一)心随身动:视频引入

观看视频《宽容》并回答以下问题。

心灵叮当:

1.民工是如何处理的?

2.对我们有何启示?

教师总结:人与人交往中,难免会发生一些冲突与摩擦,宽容是化解这些冲突的剂,让我们的人际交往更加和谐!西方医学界也有一句名言:宽恕(宽容)那些伤害过你的人,不是为了显示你的宽宏大度,而首先是为了你的健康,如果仇恨成为你的生活方式,那你就选择了最糟糕的生活。

(二)心知心悟:主题活动

活动一:生活透视一

案例:同学们计划组织一次篮球比赛,甲的个子不高,很少打篮球,乙对甲说:“矮冬瓜,你也参加吧!”同学们哄堂大笑,甲觉得很没有面子,对乙怀恨在心。

内容:将全班分成两组,分别代表甲和乙,回答问题。

交心桥:

甲:1.听了乙的话,你有何感受?

2.你有多大的可能性原谅他?(满分10分)

3.了解了乙的想法后,你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乙:1.说完那句话,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2.你希望甲如何对待你?

3.怎么做甲可能会原谅你?

总:对我们宽容他人有何启示?

教师总结: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有助于宽容他人。

活动二:生活透视二

案例:甲对乙讲了一些自己的隐私,甲要求乙保密,但有一次,甲听见同学们在议论自己的事情,而这些事情甲只对乙说过,甲从此因为这件事情对乙耿耿于怀。

交心桥:

1.甲对乙耿耿于怀的原因是什么?

2.如果甲原谅了乙,原因可能是什么?(提示:谁的原因,故意与否,对生活造成的影响等)

3.对我们宽容他人有何启示?

教师总结:从谁的原因、对方故意与否、对生活造成的影响等角度来分析有助于做出宽容他人的选择。

(三)心声心语:总结分享

交心桥: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宽容他人?

1.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

2.从谁的原因、对方故意与否、对生活造成的影响等角度来分析。

(四)心动行动:牛刀小试

运用所学,给曾经认为伤害自己的人写一封信,宽容他(她)。

(五)心理加油站

《仇恨袋的故事》: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英雄叫海格力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于是他就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有被踩破,反而膨胀起来,海格力斯恼羞成怒,拿起木棒砸它。谁知袋子竟然长大到把路堵死了,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海格力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离开这里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侵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若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去路,与你敌对到底!”

注:本文是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中学生归因方式、宽恕与心理健康在人际伤害情境中的结构关系”(课题立项编号:2014CG0118)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础 下一篇:课堂引导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