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

时间:2022-08-21 11:55:10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为了托起明天的太阳,教师――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必须“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一、校园环境建设,营造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一片碧水蓝天

1.校园物质环境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2.利用校园文化建设的环境,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校园文化建设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十分重大。大多数学校大多停留在口号上的号召和宣传,缺乏实际的校园文化建设策略。校要创造条件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各项设施,从绿化、净化和美化等角度优化校园育人环境,通过组织开展各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创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班队活动等,为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活跃校园文化提供良好的条件;加强校际交流,放宽心理健康教育的视野;要因地制宜,定期出好心理健康专栏,利用广播、电教设备,面向全体师生进行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师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3.学校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建设

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良好的校风校貌也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4.学校设立心理咨询信箱

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二、教师做呵护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守护天使

1.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

2.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

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教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3.师生交往要讲诚信

“诚信”这词不只是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教师要做到的。有些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应承了学生某些事情,过后又不认账;有时在学生面前和同事无所顾忌地乱扯……这些微小的事儿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都可以撒谎,我们怎么不可以呢?

4.平等对待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

5.师生真诚相对,理解学生的缺点和过失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到了让人触目惊心、忧心如焚的地步。每一位有责任心的老师都理应殚精竭虑、苦思对策,找出学生的心理症结之所在,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快乐和谐的乐园。

上一篇:“孝悌”之道不可失 下一篇:论班主任工作的情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