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时间:2022-08-21 05:29:08

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摘要】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肠系膜活体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局部滴加肾上腺素造成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后,观察各给药组细动脉管径,细动脉流速,毛细血管网交点计数等指标恢复情况。结果 丹参注射液可促进上述指标改善恢复。结论 丹参注射液对肾上腺素所致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有改善作用。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肠系膜微循环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Danshen injection on mesenteric microcirculation in rats. Methods After locally giving adrenaline ,observe mesentery arterial diameter, blood velocity and density of capillary with microscope television videotaping system. Results Danshen injection could improve microcirculation disturbance on the aspects of the diameter, the velociity of rat mesenteric arteriole and the density of rat mesenteric capillary. Conclusion Danshen injection wa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microcirculation disturbance of rat mesentery induced by adrenaline.

【Key words】 Danshen injection;mesenteric microcirculation

丹参注射液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活血化瘀药。微循环是人体维持组织器官功能和内环境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微循环障碍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和血栓栓塞性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之一。本研究采用局部滴加肾上腺素造成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模型[1],探讨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微循环障碍的影响,为丹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选用健康Wistar大鼠进行试验,雌雄各半,体重200~240g,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四所提供。

1.2 药物 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产,批号 0409071。丹参注射液:雅安三九药业公司,批号 04110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产,批号 0409221。Locker液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

1.3 仪器 HW-2000型恒温彩色微循环显微仪(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产),BI-2000微循环观测系统(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产)。

1.4 实验方法

1.4.1 动物分组 取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每天一次,给药剂量分别为:阴性对照组:予生理盐水1ml/只;对照药组:山莨菪碱10.0ml/kg;丹参注射液高剂量组:20.0ml/kg;中剂量组:4ml/kg;低剂量组:0.4ml/kg。各组连续给药5天, 阴性对照组予生理盐水1ml/只连续5天,第4天晚禁食,第5天给药后30min观察。

1.4.2 模型制备及观察方法[2] 用25%乌拉坦麻醉大鼠(4ml/kg腹腔注射),背位固定,行腹正中线切口2~3cm,轻拉回盲部一段小肠系膜,置于充满37℃ Locker液的有机玻璃恒温水浴槽中,并平铺在浴槽中央的有机凸型观察台上,压上固定板。利用HW-2000型恒温彩色微循环显微仪上摄象头采集显微镜下视频图像,通过视频采集卡输入微机,利用BI-2000微循环观测系统对所采集的镜下视频图像进行实时分析。固定一视野,观察选定区域的细动脉管径,细动脉流速,毛细血管网交点计数[3](1mm2面积区域内毛细血管与边界血管的交点数)等指标。然后[4]向选定区域滴加1:100,000盐酸肾上腺素溶液100μl,观察滴加肾上腺素后1,3,5,7,9min时上述各指标变化及局部微循环血流完全恢复时间(观察20min,若仍不恢复,记为20min)。

1.4.3 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用spss10.0软件包分析,数据均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对细动脉管径的影响 与滴加肾上腺素前管径相比,滴加后1min,3min,5min,7min时各组细动脉管径均有明显缩小(P<0.01);9min时阴性对照组与丹参注射液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仍与给药前有差异(P<0.01);而丹参注射液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已恢复到滴加前水平。与阴性对照组相比,1min时阳性对照组,丹参注射液高剂量组的管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min时阳性对照组,丹参注射液高剂量组的管径差异有显著性(P<0.05);5min时阳性对照组,丹参注射液高剂量组的管径差异有显著性(P<0.05);7min时阳性对照组,丹参注射液高剂量组的管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9min时阳性对照组及丹参注射液高剂量组的管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丹参注射液中剂量组的管径差异有显著性(P<0.05); 而丹参注射液低剂量组则无明显差异。

2.2 对细动脉流速的影响 与滴加肾上腺素前流速相比,滴加后1min,3min,5min,7min时各组细动脉流速均有明显缩小(P<0.01);9min时阳性对照组与丹参注射液高剂量组细动脉流速恢复到滴加肾上腺素前水平, 阴性对照组,丹参注射液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细动脉流速仍未恢复到滴加前水平(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1min时阳性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差异均无显著性;3min时阳性对照组与丹参注射液高剂量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5min时,阳性对照组,丹参注射液高剂量组及丹参注射液中剂量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7min时阳性对照组,丹参注射液高剂量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丹参注射液中剂量组有明显差异(P<0.05);9min时,阳性对照组,丹参注射液高剂量组及丹参注射液中剂量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

表1 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肠系膜动脉管径的影响 (x±s,n=10,μm)

注:与给药前相比,?P<0.01; 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

表2 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肠系膜动脉流速的影响 (x±s,n=10,μl)

注:与给药前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

2.3 对毛细血管网交点计数的影响 与滴加肾上腺素前相比,滴加后1min,9min各组毛细血管网交点计数均有明显缩小(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1min时各组差异无显著性,9min时阳性对照组与丹参注射液高剂量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

表3 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肠系膜动脉毛细血管网交点计数的影响 (x±s,n=10,个)

注:与给药前相比,?P<0.01; 与模型组相比,P<0.01

2.4 对局部微循环血流恢复时间的影响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及丹参注射液高剂量组对局部微循环血流恢复时间的影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

表4 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肠系膜动脉血流恢复时间的影响 (x±s,n=10)

注:与模型组相比,?P<0.01

3 讨论

微循环一般是指细血管网络中的细动脉和细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它是血液循环系统的最基层结构,是各组织,器官内最小的功能形态-联系单位[5]。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向全身各脏器,组织运送氧气及营养物质,排泄代谢产物,并且调节组织内液与血管内液。微循环障碍是AMI和血栓栓塞性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之一[6]。肠系膜循环系统是机体最大的血管床之一,与全身循环密切相关。肠系膜循环的调节机制不但对脏器局部有影响,对全身循环亦有影响。而分布在肠系膜动脉的血管周围神经中,交感神经(主要是肾上腺素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另外,大部分细血管对体液因素的调节非常敏感,其中肾上腺素作用可使血管收缩,微循环血流量减少。这与中医学认为暴怒可使气血上逆,阳气升泄,影响及血,可致血瘀的理论根据一致[7]。本研究选用肠系膜局部滴加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可直接收缩肠系膜血管平滑肌,促使微循环障碍的发生,形成微循环气滞血瘀。

本研究结果显示,肠系膜局部滴加肾上腺素后,各组局部区域中的细动脉管径,细动脉流速,恢复时间及毛细血管网交点计数等指标明显下降,甚至为动脉闭塞,毛细血管网交点消失,说明模型成功。在预先给大鼠丹参注射液后再在肠系膜局部滴加肾上腺素后,丹参注射液高剂量组的细动脉管径,细血管流速均比同一时间点时阴性对照组高,对毛细血管网交点及细血管流速恢复时间也有改善作用。丹参注射液中剂量组的微循环流速在给肾上腺素5min后的时间点中,比同一时间点阴性对照组快,而细动脉管径在9min时也比阴性对照组恢复好,对毛细血管网交点及细血管流速恢复时间没有明显作用,丹参注射液低剂量组对所测指标没有明显作用。提示丹参注射液对产生微循环障碍的血管有保护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丹参注射液对局部滴加肾上腺素所致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具有明显改善作用。这为临床上治疗肠道微循环障碍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正荣,杨芳炬,徐彬,等.参附注射也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作用.中药药理与临床,2001,17(4):8-9.

2 徐叔云,卞如濂,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992-1003.

3 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89.

4 吴英,王秉文,刘秋娟,等.沙棘油对微循环的影响.中药药理与临床,2000,16(6):18.

5 冯周琴.实用血栓病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26.

6 宋益民, 李学坤. 蝎毒活性多肽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微循环学杂志 2002,1(2),15-16.

7 王艳,郑国庆.羌威合剂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作用研究.中医药学刊,2002,6(3):20.

上一篇:论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及其对策 下一篇:试析代孕现象的法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