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内需、促销费”不是免费午餐

时间:2022-08-21 04:35:38

“扩内需、促销费”不是免费午餐

“十”报告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基础性作用”。国务院时隔七年再次出台专门文件支持流通产业改革发展,指出流通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去年以来,中央一系列会议文件精神和决策部署,充分反映出官方对流通业高度重视、寄予厚望,“扩内需、促销费”再次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议话题,业界更是对此欢欣鼓舞。

然而,新出炉的2012年数据却着实给各方浇了一盆冷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3%,创了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新低。上海55家百货店累计销售同比下降1.1%,前二十强中超过半数出现负增长。这些年,内需启而不动、消费热点不多,都成了商家心头之痛。统计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从1978年的50%下降到目前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对百货企业来说,既面临持续低迷的消费需求,又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扩内需、促销费”热潮中既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自废武功。理由有三:

其一,收入倍增其实难副。“十”提出人均收入十年翻番,上海提出要争取提前完成,确实鼓舞人心。但细算一下,与过去十年相比增速不算快。2000年到2010年,上海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了1.7倍和1.5倍:扣除物价因素后,十年里实际也增长1.3倍和1.1倍,都翻了不止一番。当然,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基数提高了,保持同样的增速难度会更大。这提醒我们,单从增加收入这个角度来看,未来要大幅拉动消费需求的空间和潜力是有限的。

其二,电子商务来势难挡。长期以来,百货店在中国几乎是零售业的代名词,以后虽有购物中心、大卖场、便利店、专卖店等新业态不断吞食百货店的市场份额,但未能撼动其地位,但电商的崛起,却给百货店以强烈的震动。2012年,“淘宝+天猫”网上销售超过1万亿,超过北京、上海等城市一年的社零总额;“光棍节”一天销售191亿,超过国内多数百货上市公司一年的营收。一个网站超过了一个城市,“电商促一天,百货忙一年”。如此凌厉攻势下,中低端百货店首当其冲、步履维艰,高端百货店则日益沦为电商的试衣间。

其三,千店一面沉疴难愈。国内多数百货店采取联营模式,主动向供应商让出商品经营自,经营没有特色,甚至千店一面。同时,“保底+扣点”的通行做法,在销售疲软的背景下,零供双方更关注分蛋糕而不是如何做大蛋糕,这种“零和博弈”不可避免地导致零供关系日趋紧张。

面对上述三“难”,百货店转型迫在眉睫,专业化?自营化?社区化?高端化?都是可能的方向。总之,天上不会掉馅饼,生意不会自己送上门。“扩内需、促销费”不是免费的午餐,但却是百货企业摆脱困境、涅重生的一次难得机遇。你们准备好了吗?(史小龙,经济学博士,百联集团战略研究室副主任)

上一篇:结缘系统 合力制胜 下一篇:南稍门站站台板施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