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思考

时间:2022-08-21 03:38:59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思考

摘要: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但在语文教学中仍存在一些有待于研究和改进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合作学习 问题 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也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由于能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的开展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成为当前正在进行的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热点和亮点。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一些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实质领悟不准确,使合作学习出现了很多表面化、形式化等不良现象和问题。

一、目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组合缺少科学性,内容缺少实用性

合作学习,一般就是生生合作或师生合作。其中在生生合作中,有些老师分组太随意,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在性别、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小组成员的组合上没体现出层次性、差异性和互补性。因此可能有的小组能力较强,有的小组差一些,这样组合不科学很容易失去平衡。而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方面,现在有些教师是为了形式而合作,许多没有合作必要的问题去让学生合作学习,摆空架子,缺乏实效。

(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在合作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显然更多,代表汇报的现象多。好学生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

另外,在小组活动中更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这种情况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

(三)学生间合作关系不协调

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合作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问题,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中部分学生的性格独立而又自私。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分组,互相合作

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个性特点、性别身高等因素,按照互补、促进的原则,纵横结合,进行分组,排定座位,保证每个组内有好、中、差三个层面的学生,并根据组员实际情况确定小组长(可轮流担任)和帮扶对象。这样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使组员可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保证了各组员之间的自主活动。为达到“教、学、做合一”,教师要向学生讲清“合作学习”以小组学习成绩、综合能力提高作为评价标准;小组长负责、组织、监督学习全过程,小组内要团结、互助、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一开始就形成小组集体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小组内部应“风雨同舟,荣辱与共”。

(二)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这对他们积极思维和探究知识的热情起着重大的作用。我认为在课文中选取学生“兴趣点”来提问,或者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合作学习,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师在教学《新型玻璃》时,如果直接要求学生找出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与用途,学生的兴趣肯定不浓。但是如果让他们以“高科技产品开发公司”的一名推销员的身份去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与用途,并向“展示会”的商家们去介绍,那么他们的积极性就会被提高。

(三)培养合作意识,教会合作技能

学会与人合作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由于受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影响,加上年龄特点,小学生不容易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也缺乏与他人沟通、维持人际关系的技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将合作的技能教给学生,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培养,使其养成一种合作习惯的同时,具备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该教会小学生逐步掌握以下几种主要的合作技能:

1、学会倾听

倾听是一项重要的合作技能,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所谓“倾听”,就是当别人发言时要神情专注、眼睛注视着对方去听,有时可以用微笑、点头等表示感兴趣或赞赏,不随便插话,不打断别人的发言,还要注意抓住对方讲话的重点。

2、学会表达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懂得阐述问题时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使人乐意接受。

3、学会质疑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听不懂时,请求对方进一步解释。

4、学会组织管理技能

学生要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善于分工,勇于负责,根据不同意见,作总结性发言。

5、学会反思

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如何与人交流、相处、合作探究问题,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四)强化评价机制,促进成员共同进步

在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上,要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使学生形成“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强化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对小组评价中,一般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自己对别人能够公允、客观地评价是学生自主性的体现。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合作中每个人的参与意识、学习态度、合作习惯和合作成效等,以及教师的成功与不足方面。通过小组评价,小组内的同学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特别是原来一些得不到表扬的学困生在小组内经常得到同组同学的鼓励,有的还能得到同班同学的掌声,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日益高涨,教师、学生们也能够依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对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蒋波、谭顶良.合作学习的种种误识与基本要素.全球教育展望,2006,12期.

[2]康连华.关于语文合作学习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5月.

[3]王维凤.合作学习互动共进.安徽教育,2003年,2期.

[4]王宁.合作学习的语文课堂建设构想.语文教学研究,2005年,12期.

上一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方法浅析 下一篇:在审美的时空学习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