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喷施赤霉素对再生稻芽苗及产量的影响

时间:2022-08-21 03:25:23

摘要 用赤霉素在头季稻齐穗后、头季稻收割后各个不同时期喷施和在再生稻始穗期不同时段喷施,研究其促芽促苗及增产效果。结果表明:施用赤霉素都有一定的促芽促苗效果和增产效果。以头季稻齐穗后30 d喷施、头季稻割后5 d喷施和再生苗抽穗10%~50%时喷施的综合效果较好。

关键词 赤霉素;再生稻;催芽促苗;产量效应

中图分类号 S4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24-02

Effects of GA Sprayed at Different Stages on Yield and Shoots of Ratoon Rice

JIA Xin-ro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s of Hongshui Town in Rongshui County of Guangxi Zhuang Antonomous Region,Rongshui Guangxi 545321)

Abstract Through spraying GA at different stages after heading,after harvest of first season rice and before heading of ratoon rice,the effects of its promoting seedling,germination and increasing yield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A administration had a certain effect on promoting seedling,germination and increasing yield. Among them,it had good effects that spraying GA at 30d after heading,5d after harvest of first season rice and heading 10% to 50% of ratoon rice.

Key words GA;ratoon rice;promote seedling and germination;yield effects

中稻蓄留的再生稻,具有生长周期短、省工、省秧田、省肥、一种两收、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是中稻地区充分利用温光水资源,提高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稻谷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1-3]。红水乡地处桂北山区融水县东北部,在当地种植水稻,光温资源两季不足而一季有余。因此,因地制宜全面推广再生稻种植是提高该乡粮食自给率、解决群众温饱问题和确保粮食安全的主要措施。红水乡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示范再生稻种植,但稻谷产量多年来徘徊在2 250 kg/hm2左右,产量低和效益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再生稻产量低的原因:一是头季稻稻桩的休眠芽萌发率低,成苗数少,有效穗不足;二是再生稻抽穗不够整齐,包颈现象多,结实率较低[4-5]。为了提高再生稻的产量,在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笔者于2014年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俗称“九二”)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不同时期进行喷施,旨在探索其对再生稻的生长和增产效应,进一步完善本地再生稻栽培技术,提高高寒山区稻谷产量,并推而广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4年3―10月在融水县红水乡良双村侗寨屯进行,试验田为面积833 m2的潴育沙泥田,壤质,土壤肥力中等;试验前采集耕作层混合土样室内风干后送融水县测土配方施肥化验室检测,测定该土壤pH值5.4,含有机质42.8 g/kg、全氮2.24g/kg、有效磷11.2 mg/kg、速效钾64 mg/kg。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超级杂交稻中浙优8号,在当地全生育期145 d。供试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上海十八厂生产的粉剂,零售价2元/g。

1.3 试验设计

1.3.1 头季稻齐穗后不同时间喷施。设4个处理,分别为齐穗后30 d、齐穗后33 d、齐穗后35 d,以齐穗后33 d喷清水750 kg/hm2作对照(CK1)。

1.3.2 头季稻收割后不同时间喷施。设4个处理,分别为割后0 d、割后5 d、割后10 d,以割后5 d喷清水750 kg/hm2作对照(CK2)。

1.3.3 再生稻抽穗不同时间喷施。设4个处理,分别为大胎破口时、抽穗10%时、抽穗50%时,以抽穗10%时喷清水750 kg/hm2作对照(CK3)。

上述各处理小区面积均为13.60 m2(4.0 m×3.4 m),均设3次重复,随机排列。头季稻采用半水湿润防寒育秧,插植规格为25 cm×16 cm,栽植24.75万蔸/hm2。3个子试验区及其各处理小区之间均用工作行间隔开。赤霉素用法:15 g赤霉素溶于750 kg清水(浓度为20 mg/kg,1 hm2用量),力求均匀喷施[6-7]。催芽肥统一在头稻季齐穗后20 d(7月28日)施尿素112.5 kg/hm2;促苗肥在头季稻收获当天施尿素75 kg/hm2、氯化钾75 kg/hm2。其他措施同大田生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头季稻齐穗后喷施赤霉素对再生稻长苗成穗及产量的影响

2.1.1 头季稻齐穗后喷施赤霉素对再生稻成穗率和结实率的影响。由表1可知,齐穗后30 d喷施赤霉素,有效穗多,实粒数多,谷粒饱满,成穗及穗粒结构比较合理;其次为33 d喷的,再次为齐穗后35 d喷的,CK1效果最差。

2.1.2 头季稻齐穗后喷施赤霉素对再生稻的增产效果。由表2可知,头季稻齐穗后30 d喷赤霉素的产量居第1位,显著高于齐穗后33 d喷施的;极显著高于齐穗后35 d喷施的和CK1。齐穗后33 d喷施的产量居第2位,与齐穗后35 d喷的差异不明显,但较CK1增产显著。齐穗后35 d喷的与CK1的产量差异不大,仅增产4.3%。

2.2 头季稻收割后喷施赤霉素对再生稻成穗及产量的影响

2.2.1 头季稻收割后喷施对再生稻成穗率和结实率的影响。由表3可知,头季稻收后5 d喷施赤霉素的效果最佳,有效穗数多、实粒数多、谷粒饱满千粒重高;其次为收后当天喷的,再次为收后10 d喷的,而清水喷的(CK2)效果居末位。

2.2.2 头季稻收割后喷施对再生稻的增产效果。由表4可知,头季稻收后5 d喷赤霉素的增产效果好,比收后当天喷施的有所增产(增幅2.4%),比收后10 d、CK2增产显著。其次为收后当天喷施的,比收后10 d喷施的增产5.9%,比清水对照(CK2)增产显著。而收后10 d喷施的与清水对照(CK2)差异不大。

2.3 再生稻始穗期喷施赤霉素对成穗及产量的影响

2.3.1 再生稻始穗期喷对再生稻成穗率和结实率的影响。由于再生稻中后期生长的气温由较高趋于较低,抽穗期叶面喷施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抽穗,减少包颈现象,提高结实率。由表5可知,抽穗10%~50%时喷施赤霉素的穗粒性状效果较好,其次为大胎破口时喷的。清水处理的(CK3)效果较差。

2.3.2 再生稻始穗期喷各处理对再生稻的增产效果。由表6可知,抽穗10%~50%时喷施赤霉素的再生稻谷增产效果较好,比清水对照增产10.1%~10.6%。大胎破口时喷施的居第3位,比清水对照增产7.0%。因生物统计F值测定结果处理间差异未达显著,故不作新复极差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头季稻齐穗后喷施赤霉素各处理均有促芽促苗效果,并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再生稻产量;其中以头季稻齐穗30 d喷施的产量最好,比齐穗后33 d的增产显著,比35 d喷的和清水对照增产极显著。齐穗后33 d喷的为其次,比35 d喷的增产不显著,但比清水对照增产显著。齐穗后35 d喷的与清水对照差异不大。赤霉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芽促苗,有效穗数多、实粒增多和谷粒饱满上。

头季稻收割后喷施赤霉素能刺激腋芽萌发和再生苗生长,增加再生稻产量,其中以割后5 d喷的穗粒结构较佳,产量最好;其次是割后当天喷的;再次为割后10 d喷的。但收割后喷施赤霉素的各处理的促芽长苗、增加有效穗数的效果比头季稻齐穗后喷施效果稍欠。

再生稻穗期不同时段喷施赤霉素均有增产效果,其中以抽穗后10%~50%时喷的效果较好,大胎破口时喷的效果稍差。喷施赤霉素这一举措必须与其他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相结合[8-9]。

4 参考文献

[1] 施能浦.杂交中稻―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1997(5):45-48.

[2] 顾承德,王卫东,周玲.杂交中稻培育再生稻喷施“九二”的增产效果[J].安徽农学通报,1997(4):46-48.

[3] 谭虎林,何强,彭文俊.培两优500作中稻蓄留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02(3):18-19.

[4] 邓小华,郑贤陆.冷浸田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杂交水稻,2003(6):40-41.

[5] 张桂莲,屠乃美,张顺堂.喷施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再生稻腋芽萌发和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4(5):10-14.

[6] 蔡志刚.水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6(1):75-77.

[7] 李发保,张大来.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5):227-229.

[8] 杨日,杨桂芬,龚志宏.播期对融水、三江超级稻头季稻及再生稻性状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1(8):890-894.

[9] 谢华安.超级稻作再生稻高产栽培特性的研究[J].杂交水稻,2010(增刊1):17-26.

上一篇:朝阳地区气候特点及灾害性天气分析 下一篇: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