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术在甲状腺良性疾病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21 01:59:17

改良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术在甲状腺良性疾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讨论研究应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术用于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与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内分泌科甲状腺良性疾病需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改良组。常规组50例患者行常规甲状腺全切除术;改良组50例患者行改良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术。对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改良小切口次全切术组其手术中及术后各指标均显著优于甲状腺全切组(P

关键词:甲状腺良性疾病;甲状腺全切除术;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疗效与价值

近年来,甲状腺良性疾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女性发患者数占绝大部分。临床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方式对病灶进行切除以达到目的。既往临床多采用全切除术直接将甲状腺切除以达到根治的效果,但该术式创口较大,位置过高且术后不易恢复;另外,术后伤口明显并可能对周围神经造成损伤。近年来,临床对甲状腺切除手术不断进行改良,既达到了治疗疾病的目的又最大程度减少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因此被临床广泛推广。本实验为研究改良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术用于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疗效与影响,特选取100例本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内分泌科确诊的100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2008年《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1]诊断标准并行甲状腺功能及相关检查确诊。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中男14例,女36例,年龄28~52岁,平均年龄(40.3±12.8);病程5个月~3年,平均病程(1.6±1.4)年。改良组中男13例,女37例,年龄30~56岁,平均年龄(43.2±13.9);病程6个月~4年,平均病程(2.2±1.6)年。两组患者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进行甲状腺全切除手术。于胸骨切迹上方3cm处取长约10cm左右切口。暴露喉返神经后将甲状腺上、下动脉主干及中经脉进行结扎。将大部分甲状腺进行切除后进行逐一结扎并使用一号丝线将甲状腺切面缝合。改良组应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术。对患者进行颈丛麻醉后取平卧位。于胸骨切迹上约2cm处将皮肤与颈阔肌切开。之后分离皮瓣上至环状软骨水平,下至胸骨上凹。将甲状腺包膜分离后暴露气管。之后对右侧甲状腺上极进行分离并于近心段结扎甲状腺上动静脉,分离下极[2]。之后将峡部切开并对甲状腺体及血管进行预处理。将大部分腺体切除后使用相同方法将左侧进行切除。

1.3疗效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恢复情况及术后不是症状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情况比较 改良小切口次全切术组其手术中及术后各指标均显著优于甲状腺权且组(P

2.2 两组患者术后不适症状发生情况比较 改良组患者术后各项不适症状缓解时间及发生人数均优于全切组(P

3讨论

甲状腺良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显著增高。临床表现多以颈部不适,甲状腺肿,可扪及包块为主。一般来说本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为主,一旦确诊应及时手术。

以往使用的甲状腺全切除手术,尽管能够将病灶完全清除降低疾病复发率,但由于考虑到对喉返神经的损伤以及手术创口大,出血量多,术后疤痕明显等情况因此临床受到一定限制。但改良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术不仅能够将病灶完全清除,由于其切口位置较高,因此更有利于患者术后颈部活动度的恢复。本次试验结果显示,应用改良手术组患者不仅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具有优势;其治疗后不适症状发生情况及恢复情况也显著优于全切除组。该手术应用小切口治疗不需对颈前肌群进行离段因此对患者术后颈部活动及抬头视物不造成较大影响且皮肤感觉异常时间较常规切除明显更短,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短时间内进行恢复。手术过程中对甲状腺下动脉进行保护可直接避免对喉返神经造成损伤[3,4]。改良小切口手术优势在于切口小且位置较低因此术后创口较隐秘,不对患者美观造成影响;手术过程中各项操作均在纤体内完成,可完整保留甲状腺体背面,部分腺体及包膜,最大程度减少对甲状腺周围神经的损伤。操作过程中甲状腺下动脉不暴露,因此不需解剖喉返神经,可避免对其造成损伤。手术时边切除病灶边进行缝合能够将出血量减至最小且手术时间短。但相关研究指出,该手术方式仅适用于甲状腺良性疾病,对于颈部淋巴结转移等甲状腺恶性疾病需根据病情发展采取针对性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应用改良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并发症较少,安全系数高[5]。可最大程度保留甲状旁腺功能且对周围神经损伤小。手术操作简单并能够减少出血及手术时间。

参考文献:

[1]邵云飞.改良式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与传统的甲状腺全切术疗效比较[J].医药前沿,2012,2(13):322.

[2]王,韩璐荣,何显力.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临床观察[J].临床外科杂志,2010,18(12):801-803.

[3]李焕郎,林伟明,谭木秀,等.两种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12):64.

[4]林家洪,赖晓云,谢爱华.128例改良式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方法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14):32-34.

[5]王运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33(8):19-20.

上一篇:265例孕妇肾功能检测结果分析 下一篇: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低体温与寒颤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