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水利建设与水利设施管理工作监督探析

时间:2022-08-20 05:18:43

山区水利建设与水利设施管理工作监督探析

摘要:水利是居于国民经济首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山区水利建设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心环节。如何搞好山区水利建设与管理,直接关系到山区居民的生活、生产,它摆在各级人民政府、水利部门和水利人面前。基于此,本文分析水利建设与水利设施管理工作监督的思考。

关键词:水利建设,设施管理,监督

近年,国家水利建设宏观调控政策实施,进一步拓宽兴水除害,关注民生的治水方略,水利设施应用拓宽,节能环保、绿色工程、生态工程、景观工程、河湖历史文化初具规模。山区小型水利工程由于位置的特殊性,工程一般都比较分散,做工人员大都以当地民工为主,工程施工及建设管理难度大,这给工程的质量控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要控制好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生搬硬套规程规范和工程建设程序是很难办到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要控制好工程质量,必须根据相关规定结合小型水利工程的特点进行。多渠道全方位地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在人员较少的条件下控制好大量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1山区水利建设工程的特殊性

由于山区小型水利工程受地理条件限制,一般都存在着下列情况:④交通不便:由于小型水利工程地处山区,一般都不通公路;⑥工程小而分散:如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管径大都在25~5Omm之间,但长度少则几千米多则几十千米,工程投资少则3万~5万元,多则几十万元;④施工条件差,几乎没有水电路,大部分靠人工施工,很难使用机械施工;③受天气影响大,很多地方下雨后就无法运材料进去,且人力二次倒运量大;④设计深度不够,一般往往将初设的审批资料直接用于施工;⑤工程单价低,又大多有群众投工相结合;⑥工程占地及禾苗赔偿一般都由当地自行调节,由于群众素质千差万别,一些群众工作很难一次做通,从而使工程不能全面动工,甚至一个完整项目分多次才能完成。

2困难和问题

山区水利工程零星分散、规模小、标准低是突出的特点,工程性缺水状况依然突出。长期以来,山区水利建设投资不足,水源工程底子薄、基础差、欠账多。广大山区自然条件差、偏远、资金困难,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投入大、各级扶持力度小、群众自筹能力非常有限,没有及时纳入正常计划;在山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缺乏区域供水规划,工程设计不规范,勘察设计粗糙,盲目套用图纸,工程建设标准低;由于受当时技术、资金的限制,建设标准基本停留在较低水平,骨干工程少,已建供水设施效率低下,明显滞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导致人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大多数无过境水,冬春干旱,夏秋洪涝年年发生。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也暴露出在建设中存在“四多四难”问题。“四多”即病险水利工程多;水利工程欠款欠债多;各级人代会特别是县乡两级提案议案多;干旱缺水的土地多。“四难”即一是水利建设争取项目建设资金难。水利投资集中在工业和城市用水上,没有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由于山区水利投入产出率低,上级管理部门审批难,加之前期工作深度不够,因此,列项的比例不高。二是相配套的地方财政政策难。山区水利点多面广、投入较大,即使上级投入部分资金,但地方财政需要配套资金;农村税费(取消了“两工”,即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改革后,没有相应的替代机制,造成农村水利公共投入的缺失;许多公益事业特别是水利事业,由于村、社民主议事制度在内容上不健全且有待提高,部分群众主体意识差,导致在工程实施过程别是施工难度大、群众参与度不高的工程,群众不愿意投入或投劳不均衡,组织压力大;加之山区群众贫困,筹资压力大。三是前期费用筹措难。水利工程前期费用投入大并且靠地方财政支付,而山区多为贫困地区,地方政府没有能力投入如些巨额的前期费用。四是受传统水利的影响,形成建后运行管理难。由于水权和产权制度,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健全,以及长期形成的以往设施建设和维护没人管的惯势,易出现权责利不清、水费征收难、管养护经费不足、效益衰减、工程设施逐年老化甚至荒废等问题,难以实现长期良性运行。

3水利建设与水利设施管理工作监督的措施

3.1工程建管相结合,项目审批与建后管理一次审批

重建轻管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山区小型水利面临的重要问题,建后管理更是一个薄弱环节。山区小型水利工程可量化到户的尽量到户,不能到户的组建制度健全的“用水户协会”共同管理,但是要防止出现水利设施的私有化、改变用途等损害农民农业用水的问题发生。从基本能维持工程正常运转向按供水成本收费转变,尽快达到保本盈利水平,使工程发挥最大的效益,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由于山区地处偏僻,对于项目中部分审批程序复杂,为了让建设和管理相协调,可采取项目审批与建后管理一次审批,通过改变项目审批中各专业部门重复审批的做法,保留关键环节的一次审批,这样有利于建设工期。

3.2加强水源建设与供水资源管理

要积极争取各类水利工程列项上马,建设骨干水利工程,增强全镇因水质性、季节性、资源性缺水和时空分布不均的调控能力。水利部门要加强勘测设计工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有条件的地方规划、设计一些小型水利工程,特别是农业生产较发达、水利设施较差的区域要重点考察。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协作,积极配合,创新机制,筹集资金。大干快上,尽快建设一批小型水利工程以囤集水量,蓄势待发,加强时空调控,缓解农村水利基础脆弱的局面,提高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源保障水平。

3.3网络化工程

从水利富民工程实践来看,小型水利工程若仅以单一水源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非常有限,如单靠集蓄降水径流的小型集雨工程,遇到干旱年份,降水径流少,集蓄的水就不能满足作物基本的供水需求;遇多雨年份,因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等工程容积有限,蓄满后多余水量就会流失,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另外,单一水利工程在工程建设、工程维护管理等方面也有许多不利因素。

几年中,水利工作者与农户一起,结合具体实际,在山区推广实施了一系列水利设施网络化工程,这些工程以塘坝、池、山泉水为主要水源,通过集道、管道相互连接,田间配套节水灌概工程,形成互补有无,以余补缺的“五小”网络化工程;有的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水库为水源,以截流、塘坝、井站调蓄,田间配套节水灌溉,形成能实现区城调水、流域调水、互通有无、沟通水系的流域网络化工程。

水利工程网络化不仅能实现水源工程互补有无,蓄水工程以余补缺,增强个体水利工程的供水保证率,又能实现“三水”联动,实现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水利工程供水保证率,实现有限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使用,同时,水利工程网络化不仅是工程的网络化,同时还是用水农户的网络化,多个农户联户投资修建水利工程,不仅便于管理,也大大降低了工程投人成本。从几年的实践来看,水利工程网络化大大提高了山区农业抗早能力,改善了山区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山区农民增产增收。

3.4强化技术监管,倡导节约

工程经济优选,减少不合理程序,加强调查研究,做好技术监管,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费用,符合经济设计。减少程序,节约工程建设投资项目论证前期准备费,减少工程审批论证会。工程项目勘测、规划、设计,严控技术质量,确保第一手资料真实、准确,规划符合山区生态建设,人居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的详细论证。根据水利工程建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水利学科范畴科学界定,分类指导。

参考文献

[1]杨润新.民族地区农村小型水利改革发展的有益探索[J]. 今日民族,2006,(6):24.

[2]申万炎. 浅谈山区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控制[J]. 水利建设与管理,2007.04.

[3]王灿宇. 浅议云南山区水利建设[J]. 云南农业,2010.07.

上一篇:浅谈城市雨水利用技术及方向 下一篇:平煤三矿己组井提升系统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