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德国黑林山

时间:2022-08-20 04:43:14

在德国南部巴登一符腾堡州的西边,有一片山地名叫黑林山。又称黑森林。黑林山南北绵延160公里,东西宽15-40公里。黑林山西麓与莱茵裂谷相连,山势陡峻;东坡地势比较平缓,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发源于此。黑林山是中德山地的一部分,高度一般在海拔500~1000米,开阔的河谷、低山、丘陵和盆地错落相同。

黑林山,顾名思义,就是覆盖着黑色森林的山。这里的森林连绵不断,高大的松、杉遮天蔽日,森林中往往漆黑一片,故而又称黑森林。山林、峡谷、盆地、湍流、瀑布和矿泉,加上温润的气候,构成了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因此黑林山在德国和欧洲都是受人喜爱的度假胜地。

在德国朋友的安排下,我们有机会游览了黑林山。这天,天气很好,晴空万里,微风拂面。置身于林海之中,只见一棵棵青松和云杉挺拔向上。环顾连绵的群山,有的森林只覆盖到山腰,有的则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在湛蓝的天幕映衬下,显得肃穆、端庄、壮美,宛如一幅浓墨泼洒的画卷。在德国,人们很重视对森林的保护。我们经常看到森林的边缘或靠近公路旁,林木都被木栅栏或铁丝圈了起来。主人解释说,“二战”刚结束时,德国经济萧条。物资极度匮乏,居民不得不上山砍伐木材,用于造屋和取暖,很多地方很快出现了“秃山”的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德国联邦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采取措施,禁止滥伐森林,先是用杨树、桦树等速生树种重新造林,后又用别的更适宜的树种来改造这些树林。终于使黑森林重新呈现在人们眼前。黑林山地区的山谷和盆地则是另一番景色,片片绿草如茵的牧场以及农田都用木栅栏围起来。家畜主要是饲养乳牛和肉用牛,耕地上种出来的谷物有一半以上会用作饲料。初秋的黑林山地区,有些田地上的庄稼已经收割,拖拉机正在翻耕。这里曾经多是一家一户的占地10公顷以下的小农庄,农庄土地又往往分给儿女一人块或几块来经营。近年来,由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土地兼并集中呈发展趋势,拥有成片土地的大农庄正在蓬勃兴起。

在黑林山地区,政府还鼓励农户兼营旅游业。在一些村镇上,小旅馆林立成片。这些旅馆,多是由家庭开设的,白墙红瓦,小巧玲珑,往往设有凉台、游泳池和小花园。黑林山地区到处都有为旅游服务的设施,甚至包括偏远的小地方。

黑林山的仲冬时节也很热闹,这里有许多冬季体育场,特别是海拔较高的地方,雪层厚达1.5米,可谓天然滑雪场。德国最初从挪威引进滑雪运动时,就是在黑林山开始和流行的。黑林山原来鸟兽很多,最著名的是群鹿,曾是狩猎的好处所。可是近年来,由于捕杀过度,野鹿等动物数量已大大减少。

中午,在一个小镇上家经营当地风味的餐馆吃午饭,德国朋友请我们吃黑林山的烤鹿肉和从溪流中捕来的鲑鱼,并品尝闻名遐迩的巴登葡萄酒。吃烤鹿肉的程序有点像在北京吃烤鸭,侍者将烤好的鹿肉整块放在个银盘里,端上给客人过目,以示尊敬和完整之意,然后才端回去切成一片片的。

在大规模的旅游开发之前,因为这里人迹罕至,加上还流传着一些传奇故事,所以黑林山又有“地狱谷”之称,人们因其神秘而谈之色变。

据说最早发现黑林山开发价值的是古罗马军团的军官们,他们最先发现了巴登和巴登维勒等地矿泉的医疗作用和山区气候对健康的促进作用,最先把这里当作疗养和度假地。但是第一批定居黑森林的却是一批修道士。他们在茂密的林海中意外地发现了阳光充足、土质肥沃的山谷,于是决定在这“世外桃源”处建立修道院。当年的修道院如今大都已成为废墟,逐渐为人们所淡忘,取而代之的是豪华、壮观的现代化矿泉疗养院和宾馆。只有阿尔皮尔巴希修道院披完整地保存下来,仍不减当年的风采,成为黑林山历史变迁的见证。

接踵而至的是木雕艺人。据说,中世纪造船业的先驱荷兰人最早发现了黑林山的无价之宝――巨大挺拔的青松,这可是制造远洋商船桅杆用的好材料。随后,伐木者、烧炭人和玻璃工人也纷至沓来。今天,伐木者和烧炭人已消失了踪影,玻璃厂也只剩下了一家,只有木雕业仍然生意兴隆。很久以采,能工巧匠利用漫长的冬夜,精心雕刻人物、工具和乐器,尤以报时声似杜鹃鸣的钟表最为著名。不过,到了今天,原来一家一户的家庭小作坊已发展成为工业公司,手工操作也已为现代化的机器生产所代替。

我们到达黑林山北端的巴登一巴登(德文原意是“入浴”)时已接近黄昏。这是个风景如画的小城,人口不超过10万。城市建在崇山之间,空气清新如洗,恬静宜人。在市内漫步,只见四面群山拱抱,遍地树木花草,清澈的溪水曲折流过,各色建筑物参差矗立,真可说是清清泉水满城花。在市中心广场周围的露天剧场和音乐厅里,人们还可以欣赏艺术家们的精彩演出。

从19世纪开始,巴登一巴登就成为腰缠万贯的富商巨贾和达官贵人的消遣乐园和欧洲上流人士的社交中心。因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和法国里帝拿破仑三世都曾在这里住过很长时间,为有钱人服务的设施也迅速发展起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林立的赌场。因此这里又被称为欧洲著名的“销金窟”。我们告别黑林山时,已是夜幕垂降时分,大轿车离开盘山道,开上了通往斯图加特的高速公路,眼前还是一幅幅清晰而又明媚的带着森林芳香的自然国画……

上一篇:一个环保志愿者的自述 下一篇:甲米:小岛与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