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紧培养农业科技队伍

时间:2022-08-20 04:20:43

抓紧培养农业科技队伍

“要想农业高速度,得从科学上找门路!”这是浠水县汪岗公社前进大队群众的口头语,也是他们在实践中得出的科学结论。党、团支部十分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为农业现代化培育科技队伍和新型建设者。他们的作法是:

以两级农科网为培养基地

大、小队两级农科网是青年学科学用科学的重要基地。大队农科所有固定技术人员十八人。团支部书记是大队农科所的领导成员。团支委和各团小组长分别参加生产队科研小组的领导班子。在党支部领导下,农科所不仅成为科学种田的指挥所,也是培养青年农业科技队伍的基地。近几年来,团支部先后选拔了七十多名青年到农科所培训,然后再回到生产队科研小组当技术骨干。其中十八名青年先后被输送到外县、外社当技术员。二十岁的技术员熊海林,自学了《水稻的一生》等五十多本农业科技书,积累了十几万个三熟三高产的技术数据,对全面运用农业“八字宪法”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近期对稻、麦的叶面积系数和有效分蘖临界期进行了辛勤的探索和观察,为控制无效分蘖、创高产开辟了新途径。前任团支部书记邱岗还写了两篇水稻种植方面的论文,登在《湖北农业科技》杂志上,受到农业科研单位的好评。

分期分批举办“扫科盲班”

去年五月的一天,团支部悬榜公布了第一期扫科盲班的成绩和名次。这一期办了八天,请党支部书记、五届人大代表邱宏祁同志传达科技大会的精神,强调了华主席号召要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意义。然后请地区农科所的科技人员系统讲授植物栽培的专业理论知识;大队农科所的技术员结合实际讲了提高育秧成活率达百分之八十九的经验。最后,通过口试和笔试检查了学习成果。以后,党、团支部又根据农时季节举办了三期。请有关科技人员讲解了水稻的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小麦、棉花、油菜等作物的生长,土壤普查和有机肥与无机肥的使用等等。四期学习班共培训了青年一百二十二人。原先不少青年说:“种田没巧,肥多就好。”通过学习懂得了科学就是生产力。青年中出现了比着学、赛着钻,努力探索和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的可喜局面。今年,团支部计划再办四期,把团员青年全部轮训一遍。

利用夜校普及农业基础知识

大队利用农闲时间举办五七夜校,除学习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外,着重普及农业生产和经济管理的基本知识,为推广两级农科网的科研成果打下群众基础,也为民主管理农业生产,按经济规律办事创造条件。过去青年怕队长、怕会计,编了个顺口溜:得罪队长派重活,得罪会计笔头戮!现在,随着人们的科技文化水平逐步提高,懂经济管理的人增多,“长官意志”吃不开了,开始形成按科学态度办事为荣的风气。队长和技术员要根据社员的不同专长和技术水平派活路,否则社员就会提出异议和批评。从而进一步调动了青年钻研农业科学技术的积极性。

创造必要的学习条件

大队开辟了两间农业技术资料室,里面有多种农业科技杂志和技术资料。业余时间,不少青年聚集在这里刻苦地学习,用现代农业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大队还有个科研实验室,有天平、保温箱、高压灭菌器、土壤速测器、电子计算机等设备,供给青年进行科学试验。还有一间三十平方米大的标本展览室,里面陈列着一百多束稻、麦、棉花等作物植株和十几种土壤、肥料、高产良种的实物标本,为青年掌握不同作物品种的特点,生长期根茎形态与土壤施肥的关系等提供研究的资料。党、团支部积极支持鼓励青年钻科学、搞试验,失败了不责备,而是帮助总结教训。老书记邱宏祁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为青年学会现代化本领花点学费值得!”去年年终评奖,党支部对搞科研、革新有成绩的青年都发了奖金。

几年来,这个大队的青年中在培育高产良种、自制农药、改良土壤、防治病虫害、农机、沼气利用等方面有所专长的已有一百五十五人,占大队青年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四。一支年轻的农业科技队伍正在迅速成长。

(湖北郭正明侯普兰本刊记者

赵艳)

上一篇:不能慢慢等要靠自己“化” 下一篇:要战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