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并非“白留”

时间:2022-08-20 04:16:39

小学英语课堂上的所谓“留白”就是指老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还课于生,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讨论的时间,以及归纳的时间,而不是急着把问题全部讲完,以此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积极的思维训练。当然小学英语教学中所说的“留白”并不是一种机械的空白,而是一种有意为之的做法,是一种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采取的手段。如果老师上课时不给学生适当地留一点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时间,课堂上也就少了学生的自然生成,也就少了思维碰撞的火花。那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该如何运用“留白”艺术呢?

一、教学环节上要留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白

新课程改革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当中,自主学习是基础,是关键。因为,没有自主学习,所谓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将自主学习作为教学互动活动的第一个步骤。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我们在小学第一、二两个学段让学生自主学习还为时尚早,但在第三个学段,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英语单词,对英语单词的发音规则有了一定的了解,有的还能熟练运用音标拼读单词,这时,我们就可以适时地让出课堂空间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朗读,自主查阅工具书。学生还可以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一些尚有困难的问题,等问题无法解决了,老师再来引导学生解决。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但有一点要注意,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毕竟有限,我们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一定要把握好难度,视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而定,不可太难,亦不可太多。如果难度太大,学生寸步难行,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任务太多,学生就会厌烦,时间一长,就会丧失学习兴趣。

二、老师讲解时要留有回旋的余地

新课程改革对老师的讲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讲在疑难处,讲在关键处,讲在拔节处。学生自己看得懂的内容不讲,留给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不少老师总是存在这样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有自己讲的东西才是最科学的、最重要的,不讲不放心,想想还是讲的好。其实这种心理是多余的,甚至是要不得的。学生能够看得懂的地方,我们应该大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不放心的话,可以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检查。正因为是自主学习,不依赖老师,学生才有可能真正重视起来,思考起来,提高学习效率。如果老师什么都要讲,面面俱到,没有选择,没有重点,没有回旋的余地,学生就会产生思维的惰性,只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这也就背离了提升学生思维力的宗旨。

三、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

有些老师让学生回答学生问题时,总是缺乏耐心,提出问题后,就立即要求学生回答,或者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就另外喊学生回答,这种做法会让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思维力受到抑制:作为一门外来语,小学生的理解不像汉语那样有着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课堂上,思维反应速度有时不够快是正常的。在提出问题之后,我们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有时可以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然后再点名回答。点名提问后,也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学生组织语言。如果学生还没思考好,或者站起来后,还没来得及组织语言,老师就另喊别人,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漠视,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和挫败感,几次下来,学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兴趣和信心全丢光了。另外,学生回答出现了错误,我们也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纠正错误。教师要针对误区,留下“空白”,暴露问题,纠正和理顺学生思路,发展思维能力,帮助他们走出误区。这样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回答问题。

四、课堂结尾也要有意识地留给学生训练的机会

在课堂结尾,我们要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以便巩固课堂知识。以前我们总喜欢包办,好像不这样,就不足以显示出自己的权威。做老师的一定要转变观点,试着让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回顾知识点,这样更能让学生跳出小圈子,训练他们思维的全面性与准确性。在课堂结尾,我们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让有兴趣的学生课后去思考,也为下一堂课的学习预留了空间。

总而言之,“留白”并非“白留”。“留白”就是要给学生们留下可以独立思考的时间,留下可以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激发他们去主动思维,积极思维,在这留下的空白当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正如克莱因所说的那样,给学们留下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他们从中获得的就不再仅仅是一个方法,解决的就不再仅仅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整体意义上的领悟与进步。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东县双甸镇石甸小学)

上一篇:谈保持数学学习兴趣的可持续性 下一篇:语文课应当展现教学导语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