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湖精灵 第12期

时间:2022-08-20 03:36:45

它们是青海湖中的唯一生灵,在不可能生存的地方繁衍生息。

“翠绿的湖泊是一面镜子,小巧的金鱼是美丽的图案,只要遂了天鹅的心愿,镜子与图案便浑然天成。”

这是流传在青海湖地区一首很好听的藏族民歌。青海湖的风景绝对是天下数一数二的,而青海湖里的一种珍贵鱼类资源,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这就是青海湖著名的湟鱼,也就是裸鲤。裸鲤顾名思义就是没穿衣服的鲤鱼,它没有鱼鳞。这种鱼在过去很常见,据说20世纪60年代,全国发生时,这种鱼救活了青海的一半人。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现,青海湖珍贵的湟鱼快没有了。于是,2000年国家了禁捕令,并成立了专门的渔政部门。十余年过去了,青海湖湟鱼的生存境况怎么样了呢?(图1)

深夜,青海省刚察县渔政局的工作人员又开始了一天的沿河巡查。10多年来,这是他们每天必做的工作。

突然,黑夜中一点微弱的光引起了他们的注意。3个正在偷捕湟鱼的不法分子被执法人员逮了个正着。

3麻袋偷捕的湟鱼被放回河里,但其中大多数已经死去。这让青海刚察县渔政管理局副局长丹增尖措心疼不已。他说,沙柳河全长60多公里,湟鱼要冒很大的风险,在河口上游,海鸥等许多水禽要吃它;到中游,如果天气干旱,要搁浅死亡一些;到人口密集的地方,还要被偷捕一些。

盗捕分子仅靠月光在河道中捕鱼,即使这样,他们也能顺利地捕到成百上千斤鱼。

湟鱼为什么会在挤在一条小小的河道中?为什么要走这条险象环生的路?它们要去干什么呢?

几乎是一夜之间,青海湖沙柳河大坝聚集了大量的湟鱼,它们疯狂地往大坝上跳,一次次被急流冲下,又一次次逆流而上,似乎有什么使命让它们争分夺秒拼命游。(图2)

青海湖平均海拔3200米,年平均气温不到0℃,空气中的氧含量不足平原的7成。环湖除了耐高寒的青稞和油菜,其他作物根本无法生长。湟鱼为什么会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它们又是怎么存活的呢?

事实上,湟鱼在青海湖安家完全是一个偶然。很久以前,青海湖还只是一个淡水湖,与黄河水系相连,湟鱼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其中。然而,一次重大的地质构造运动,彻底改变了它们的命运。

中科院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徐明说,大概十几万年前,随着新构造运动,现在的日月山东部的山体突然上升,把原来往东流的河流改向了,水向西流,出现了我国比较独特的水向西流的现象,又流回了青海湖。

原来,在这次地质构造运动中,日月山突然隆起堵住了青海湖的出水口,使整个高原湖变成了一个封闭的湖。湟鱼被堵在青海湖里,使它们的成长历程变得异常艰难。(图3)

由于青海湖被封闭,巨大的蒸发量让青海湖变成了一个咸水湖。被困在湖中的湟鱼随着湖水慢慢变咸,再加上寒冷和高海拔,成了长不大的鱼。

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主任史建全说,湟鱼长到500克左右的体重,大概需要8~10年的时间。

如此高海拔高盐碱度又寒冷的一个湖,事实上非常不适合生物生存。湖中除了湟鱼,再也找不出像样的水生生物。它们不仅要抵御高寒高盐碱,还常常面临着吃不饱饭的危机。

这样的生存环境,能为湟鱼提供的养料很少,偏偏它需要消耗的能量很多。为了繁衍生息,一切可以用来果腹的东西对湟鱼来说都是美味佳肴。

史建全说,湟鱼是一个杂食性的生物,水中的浮游动物,湖底的一些生物,包括青海湖里最大的隐患刚毛藻等一些藻类、底泥,裸鲤都吃。

青海湖地处高原,是我国第一大世界第二大的高原内陆咸水湖。整个水域面积4600平方公里。任何人站在青海湖边,都会觉得自己是在大海边上,加上它的水是咸的,所以,这恐怕也是青海湖名字的由来,因为它太大了,所以人们把它形容为海。伴随地壳运动的一系列变化,青海湖逐渐成了一个只有进水没有出水的湖。现在有7条支流能够汇入青海湖中,其中5条在刚察县境内。高原地区,日照强烈,蒸发和补入的水有时达不到平衡,矿物质逐渐沉积,青海湖的水变得越来越咸,湖水的改变导致原本的很多生物无法生存,唯独青海湟鱼居然由淡水鱼逐渐地演变为能够适应咸水生存的鱼类。

其实,饥寒交迫对湟鱼来说还不是最要命的。致命的是青海湖的高盐碱度会抑制湟鱼的性腺成熟。性腺是鱼体内主管生殖的器官,也就是说,湟鱼如果一直呆在青海湖里,就无法繁衍后代,只能等待灭亡。

大自然好像在和湟鱼作对,要让它们走投无路。然而,顽强的湟鱼为了生存,竟然想出了一个舍近求远的办法。每到性成熟季节,它们就成群结队地游到青海湖的支流里,一路逆流而上,游几十、几百公里,回到淡水中产卵。每年六七月间,是湟鱼产卵的时候,因此河道中会聚集大量的湟鱼。这一路,它们走得九死一生。

20世纪60~90年代,青海湖开湖捕鱼,刚察县很多人靠捕鱼为生。然而,这种捕捞使湟鱼面临灭顶之灾。

史建全说,2000年前后,我们和长江所做资源推算时评估,当时湟鱼原始资源蕴藏量32万吨。之前的时候,环湖周边的蒙族、藏族群众,骑马经过河道时,马蹄都能踩死鱼。

旦增尖措说,听老人说,以前青海湖冰面凿开以后,趴在冰眼上面往下看,能看到厚厚的几层鱼,但是到20世纪末,打开冰眼看一天,连一条鱼都看不到。

成千上万年累积下来的种群规模,不到30年就被彻底破坏了。然而,更让人没想到的是,湟鱼没了,麻烦接二连三地来了。

徐明说,青海湖是许多鸟类的栖息地,这里能为各种迁徙的鸟提供食物来源,鱼的过渡捕捞,使食物链受到影响,肯定会影响整个区域的生态。

史建全说,青海湖里的刚毛藻和裸鲤是相辅相成的,裸鲤资源丰富了,刚毛藻就少了,如果裸鲤资源衰退了,刚毛藻就大量地繁殖,造成水质恶化,形成大的水华现象也就是“赤潮”。

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部,青藏高原的东段,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作为三江源,青海的生态环境影响着半个中国。而青海湖里并不起眼的湟鱼恰恰是青海湖生态链中的一环,湟鱼一旦灭绝,将打破整个生态稳定。

刚察县一旦缺雨,青海湖的各条支流水位就会骤降,直接影响湟鱼的生存。

旦增尖措说,断流以后,有的地方河道出现坑洼,洄游的湟鱼会搁浅在里面,因为没有水流,搁浅量大了就缺氧,水温升高以后,湟鱼很快会死去。

湟鱼的种群繁殖遇到了空前的困难,大量洄游产卵的湟鱼,不是中途夭折,就是产下的卵因为环境恶劣无法存活。灭绝的威胁像魔咒一样围绕着它们。

为此,青海省成立了青海湖裸鲤保护中心,对湟鱼的种群繁殖实施人工干预。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到湟鱼洄游季节,就到河道里寻找成熟的雌鱼和雄鱼,进行人工授精。为此,他们每天早出晚归,走遍每一条河道,中午就在河边野餐。(图4)

完成授精的卵,被带回人工放流站,在安全的环境里孵化成幼鱼,这样,这些脆弱的受精卵就不会遭遇因为河道水流量变化而搁浅暴晒等危险,大大提高了成活率。(图5)

由于肚子里还有一些未采完的卵,被人工采卵后的湟鱼一点都不敢懈怠,尽管滩险水急,它们仍然拚尽全力游往上游,为自己的宝宝寻找合适的出生地。有的湟鱼为了产下所有的卵,需要游完整条河流,长途奔袭几百公里。

可是,眼看着湟鱼就要冲过重重险阻,到达上游时,一座大坝拦住了它们的去路。

上世纪90年代,刚察县政府在沙柳河上修筑了一座大坝。然而,这座大坝成了湟鱼的拦路虎。它们根本无力跳过大坝,很多湟鱼活活累死在大坝前。

为了打通湟鱼的洄游之路,当地有关部门请相关专家为湟鱼想了一个办法,他们将大坝改造成阶梯状,使湟鱼能一级一级地跳上大坝。于是,大坝改造完成后,就出现了湟鱼争先恐后“跳龙门”的景象。

裸鲤的存在对青海湖的生态环境非常重要,裸鲤吃刚毛藻,能抑制这种藻类的大量繁殖。这里的很多鸟以裸鲤为食,裸鲤没了,鸟自然也就不来了。因此保护裸鲤必须要进行下去。但保护裸鲤困难重重。

近年来,青海湖连续多年出现了水位下降的情况,环湖草场逐渐沙化。环湖牧民为了保护自己世世代代的栖息地,响应国家“退牧还草”的号召,放弃游牧生活,围着县城定居下来。

刚察县每年举办观鱼放生节。在祭海仪式上,人们穿着华美的民族服装,向青海湖里放入人工繁育的鱼苗并投放食物,感谢湟鱼和青海湖带给他们这一方美好家园。(图6)

据了解,经过10多年的保护,青海湖裸鲤的数量已经有了极大的恢复。达到了保护前最差时的10多倍,但这并不容乐观。现在的数量,仅相当于裸鲤最繁盛时期的十分之一。保护裸鲤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

上一篇:专利优等生们的苦恼 下一篇:戈壁小“怪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