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麦周年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8-20 02:41:53

稻麦周年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从品种选择、最佳播期确立、栽植密度和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稻麦周年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大面积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小麦;周年;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043-01

近年来,南京市六合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民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在种粮面积有所减少的情况下,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开展稻麦周年栽培,水稻采取机械化育秧机插高产栽培技术,小麦采取免少耕高效栽培技术。实现水稻单产9 t/hm2以上,小麦单产6 t/hm2以上,达到稻麦周年单产超15 t/hm2,从而使传统的粮食生产得到了稳步的发展[1]。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选用优良品种

选用优良品种是夺取高产的根本保证。水稻六合区宜选择武运粳23号、南粳5055、南粳44 等抗条纹叶枯病的优质品种。六合区是小麦梭条花叶病发生疫区,宜选择镇麦168、宁麦14、扬辐麦4号等优质抗病小麦品种[2]。

2 最佳播种期选择

水稻采取机械化工厂育秧,播期为5月20日前后,大田用种量为45.0~52.5 kg/hm2,于6月10日前进行机插。小麦在当地的适宜播期为10月25日至11月5日,一般播种量为105~120 kg/hm2,采取秸秆还田的田块应适当增加用种量。

3 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3.1 适时机插,合理密植

机插前精细整地,保持水层1~2 cm,并沉淀24~36 h,以达到上糊下实的要求。六合区应掌握6月中旬机插,秧龄控制在18 d左右,不得超过25 d。中等肥力田块适宜行株距配置为30.0 cm×(11.7~13.0)cm,应栽足27万穴/hm2,每穴3~5本,栽植基本苗105万~120万株/hm2。机插深度以秧苗直立,不倒、不漂为宜[3]。

3.2 水肥管理

3.2.1 科学管水。田间保持1~2 cm水层插秧。为使秧苗迅速返青,插后以湿润灌溉为主。在第1片叶期间,晴天上水层,晚上和阴天脱水,第2片新叶长出后,建立浅水层,并维持到整个有效分蘖期。当群体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为了控制无效分蘖,应多次轻搁,以促进茎蘖成穗率的提高。拔节至灌浆结实期间,为了培养壮秆大穗,延长叶片的功能期,降低用水量,采用间隙灌溉,即每次灌3 cm水层,待其自然落干后再灌。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灌浆结实期间歇灌溉、干湿交替,切忌过早断水,以免影响产量和品质。

3.2.2 统筹施肥。在肥料运筹上,应遵循控氮增磷钾的原则。采取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增施有机肥,重施穗肥。一般单产9 750~10 500 kg/hm2,大田施氮肥270~300 kg/hm2,并根据田间土壤肥力水平确定磷、钾肥的施用量。基蘖肥∶穗肥为6∶4。①基蘖肥的施用。秸秆还田3 000 kg/hm2,或用农家肥15 t/hm2、过磷酸钙450~600 kg/hm2、45%复合肥450 kg/hm2作基肥。分蘖肥施尿素345 kg/hm2和钾肥75 kg/hm2,分3次施用。②穗肥的施用。粳稻穗肥分2次施用,促花肥一般在穗分化始期,即倒4叶时施用,若叶色正常褪淡可施尿素120~180 kg/hm2,若叶色较深不褪淡可推迟施用并减少施肥量;若叶色较淡可提前3~5 d施用并适当增加用量。保花肥一般在倒2叶时施用,一般施尿素112.5 kg/hm2,若水稻叶色浅、群体生长量小可增加肥料的施用量,但用量不能超过150.0 kg/hm2,反之,则少施或不施。

3.3 病虫草综合防治

在病虫草防治方面,应遵循清洁生产的原则。①抓好大田化除。栽插后5~7 d,结合追施分蘖肥,施好除草剂。对田间禾本科杂草与莎草科杂草、阔叶杂草混生的田块,可用53%苯噻·苄600~900 g/hm2于水稻活棵后拌肥料进行撒施,药后5 d内要保持浅水层。对草多的田块,根据草情在7月上旬进行第2次化除[4]。②及时防治病虫害。提倡统防统治,确保防治效果。根据植保部门的病虫发生信息,加强宣传工作,实施统一配方、统一时间、统一防治主体,打好水稻病虫防治总体战。防控重点要求,前期主要注意防治灰飞虱、叶稻瘟,中后期注意防治“两迁”害虫、螟虫、纹枯病、稻曲病和穗颈瘟。病虫防治过程中要用足水量,以提高防治效果。坚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确保水稻正常生长,达到水稻高产优质目标。

4 小麦高效栽培技术

4.1 合理密植

目标产量为6 000 kg/hm2以上时,要求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分别达到450万穗/hm2以上、38粒、41 g,同时要求基本苗、越冬苗、高峰苗分别控制在225万、600万~750万、900万~1 200万株/hm2 [5]。播种量为180 kg/hm2以下,以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4]。

4.2 合理施肥

根据小麦的需肥规律和品质特点,确定施肥方式与施肥量,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5]。具体施肥原则:施足基肥,早施苗肥,严格控制腊肥和返青肥,重施拔节孕穗肥。基肥在耕前施入,一般施25%复合肥、碳铵分别为750、300 kg/hm2,采取秸秆还田的田块基肥中适当增施10%的氮肥,以补充秸秆分解、腐烂时微生物活动消耗过多的氮素,满足秸秆分解、腐烂的养分需求[6-7]。小麦一叶一心期施尿素75 kg/hm2作苗肥;若苗小苗弱,可施少量尿素捉黄塘;而长势正常的田块可不施返青肥、腊肥;分别施45%复合肥、尿素150、225 kg/hm2作拔节孕穗肥。

4.3 “三沟”配套

六合区常年春季雨水偏多,渍害成为当地小麦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因此,为获得高产,在秋播时开好麦田一套沟,做到“三沟”配套,以利于田间排水降渍。

4.4 病虫草害防治

以看麦娘、日本看娘、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小麦田,用15%麦极可湿性粉剂240~360 g/hm2在杂草二至三叶期喷防。以繁缕、猪殃殃、巢菜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在杂草二至三叶期用75%巨星225 g/hm2,或20%使它隆450~600 mL/hm2防除。阔叶杂草、禾本科杂草混合发生,可用15%麦极可湿性粉剂、20%使它隆分别为240 g/hm2、525 mL/hm2混合防治。在3月上中旬,用11%井冈·己唑醇可湿性粉剂600 g/hm2防治纹枯病;用10%阿维·哒螨灵乳油750 mL/hm2防治红蜘蛛。在抽穗扬花期,用47%多·酮可湿性粉剂1 275~1 500 g/hm2或40%戊唑·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0 g/hm2和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50~180 g/hm2及莲花叶面肥750 g/hm2药肥混喷,综合防治赤霉病、蚜虫等穗期病虫害,预防早衰、保叶保穗增粒重。

5 参考文献

[1] 朱训泳.南京市六合区水稻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北方水稻,2009(5):72-76.

[2] 朱训永,叶如林,杨有斌.小麦梭条花叶病发生与防控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19):158-160.

[3] 曹蓉,池巧燕,许学强,等.南粳44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61-62.

[4] 刘浩,朱训永.宁麦14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09(12):7.

[5] 强学峰,张其田,朱训永,等.常规农作物施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1):219,221.

[6] 刘浩,朱训永.宁麦14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09(12):7.

[7] 孙建春,梁艳.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14):211-212.

上一篇:淮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中浙优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